阿里要做数字政府的“绣娘”

吴俊宇 原创 | 2019-07-31 08:24 | 收藏 | 投票

 

 

文|吴俊宇

英国人约翰·洛克早在17世纪就讨论过政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他的定义之中,管理和服务天然就是政府的“两个面”。

作为管理者的政府,需要提高效率、准确决策;作为服务者的政府,则是需要贴近民众、优化服务。

不过,缺乏数据的决策在过往行政过程中常常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学家黄仁宇多次提到“数目字管理”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建立在数目字管理基础上。

在7月25日的阿里云峰会·上海站上,阿里宣布升级服务数字政府战略,整合阿里云、支付宝、钉钉、高德等面向政府端的技术、产品、服务和资源。

这一做法,顺应了当下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浪潮。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中台制度正在带来改变。管理和服务、ToB和ToC在数字中台的支撑之下,一点一点被铺开。

阿里就像是绣娘一样,把数字政府从1.0升级到到2.0。

1.0到2.0

数字政府这个概念起源于2009年1月17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首份总统备忘案《透明和开放的政府》。

120天后,一个叫做Data.gov的网站正式上线发布,作为美国政府开放数据的门户,提供数据、工具、进行研究的材料用于开发网络及移动应用、设计数据模型等。

Data.gov分为教育、能源、金融、健康等各个板块,用户只需要进入各个板块,就可以搜索到联邦政府所有公开数据。Data.gov还提供了自动统计和分析功能,不仅可以对联邦政府部门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还是会针对用户数据需求进行处理。

创建Data.gov的考量是利用数据提高社会运转的效率,提高政府的透明度。

其实,奥巴马当时所说的“数字政府”,仅仅只是“网上政府”,奥巴马所说的“数字政府”仅仅只是“数字政府1.0”。

但是今天,数字政府的内涵正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引入发生变化。

Gartner在2018年1月曾经公布一份名为《A Digital Government Technology Platform Is Essential to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数字政府技术平台对政府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的报告。

这份报告提到说,政府应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设公民服务平台、生态系统平台、IT系统平台、互联网及物联网平台以及数据分析平台。

总结来看,这些平台的价值在于三点。

1、提升公众对政策的参与度,还能够量化公众对公共事务的体验;

2、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收集和处理数据,在跨部门、跨行业的沟通中可以提供数字接口交换数据和服务,清晰了解政府和社会的现状;

3、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分析每一个地理位置的状况,提升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这其实对数字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常常说的数字政府,其实是网上政府,但未来的数字政府,它的概念会更丰富。

用阿里云智能数字政府事业部总裁许诗军的话来说:

以政务服务为例,数字政府1.0是把线下的政务办事窗口搬到网站和手机上,是互联网和政务在物理层面的连接。未来5年是以数据化运营为核心的数字政府2.0,通过系统打通和数据协同,形成整个政务流程的再造。

数字政府2.0远比数字政府1.0要强大。

ToB和ToC

数字政府2.0,本质上是系统协同和数据互通,它对ToB+ToC结合的要求更高。ToB+ToC两者的融合缺一不可,甚至是一体两面。

它一方面需要面向ToB伙伴,需要联合合作伙伴给出解决方案。这需要具备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帮助合作伙伴一起把技术、服务做出“深度”。

另一方面需要面向ToC用户,需要强大的“国民级产品”作为支撑,它浅显易懂,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感知到。

我一直认为,就ToB做ToB,往往会陷入单一路径的困扰。我们看到太多的云计算企业在做政企服务时,技术、服务抛的出去,但体验回不来。

它们在进入政企市场后,缺乏C端的感知力。只有ToB的技术整合在ToC端真正能被公众感知,那才是真正成功的数字政府。

为了适应这种ToB+ToC的整合,阿里再次公布了数字政府1+2+2+N的技术架构。

这样一个架构,其实是统一的云平台底座、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以支付宝和钉钉为代表的移动服务端和办公端,以此为基础整合生态力量,构建N个应用创新体系。

其中统一的云平台底座、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主要就是面向ToB客户,通过整合政府和合作伙伴,打通政府部门内部的数据壁垒。

其中的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服务端,则是面向ToC用户。支付宝本身就是国民级应用,在全国有亿用户,在覆盖了全国31个地级市、400多个县级市,ToC用户在支付宝上可以享受各种政府移动互联网服务,让生活更便利。

阿里副总裁刘松说的这句话高度提炼了支付宝的价值所在:

更多在做C端的入口,是一个G2C公共服务的入口。

ToB的数据、业务、技术可以串联起政府内部,再把政府的服务、管理重新打包做成ToC产品呈现给公众。阿里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就像是一个疏通管道的清道夫,也像穿针引线的绣娘。

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阿里帮助浙江做的新生儿落户服务,其中涉及到公安、民政、社保等各个部门。

在ToB层面,阿里需要考虑设计数据中台架构,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底层数据打通,在政府层面先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在ToC层面,阿里则是需要站在公众的维度把不同的政务服务串联起来。把不同的这样委办局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重塑和打通。

ToB+ToC的串联,用支付宝政务民生事业部负责人刘晓捷的话来说就是:

数据多跑腿,老百少跑腿……让老百姓办事和逛淘宝一样方便。

管理和服务

捋顺了ToB和ToC的关系,管理和服务的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

因为数字政府要达成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体验。过去这两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政府和公众。

管理包括政府内部部门管理以及市政事务管理。

过去政府内部协调沟通时效率有时相对较低,在市政部门之间,常常出现信息孤岛现象,每个部门的数据不互通,以至于出现决策信息不足的情况,跨部门沟通成本太高。在数据调取时,常常出现卡壳的状况,使得决策成本提高了,管理难度变大了。

政府部门几十上百个机构,有着庞杂的体系,这些机构、体系要展开高效率协同。用钉钉副总裁田群喜的话来说:

必须要有组织保障、流程保障、工具保障。

为了实现保障阿里数字政府All in cloud一体化的策略,让政府从业务平台,提到大数据的中台,到底层阿里云的平台,形成了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政府所有数据、业务都在云端得到了统一。

田群喜就举例,在执法场景,过去每个执法人员手中一堆表格执法,现在通过平台模式,聚在一起提高效率,把法律法规表单从后台按照不同的业务性质特点精准推给执法人员精准执法。

服务难题则是包括各类审批带来的“门难找”困境。

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时有发生,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及银行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还有提升空间。普通民众在政府服务部门办事的感受并不好。

前文中所说的新生儿办理出生证办理过去需要申请人填写60项信息,提交20份材料,跑5个窗口,耗时2天。如今,只需要在“浙里办”APP填写9项信息,提交1份材料,证件立刻办好了。

这还只是浙江和阿里合作的“最多跑一次”项目的其中之一而已。数据治理和数据化运营为“最多跑一次”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管理和服务,这两个面,在数字政府1+2+2+N的技术架构的支撑下,再次得到了统一。

区域经济融合数字技术

不管是管理和服务,目前都只是集中在社会治理这个维度上。政府主导的当然不仅仅只是社会治理,还包括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用许诗军的话来说:

阿里目前只是在政府的社会治理上做了一些尝试,但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事实上,目前各地区政府发展很不平衡,浙江上海等地区非常先进,而一些地区比较落后。

许诗军认为,一定要因地制宜,站在客户和政府的角度看,在现在的阶段缺什么,最要解决的痛点难点是什么。

社会治理必然会延伸到区域经济、环境保护的整合,许诗军提到阿里云未来可以尝试的方向还很多,政府数据开放也会走向更多领域。

以交通、气象和遥感AI等细分的场景,这三个场景共同特点是数据量极大,经济价值非常高且高频。这些领域可以用于交通沉降预测、水域流量治理、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

早在7月初,在阿里云武汉城市峰会上,当时阿里云智能中国区副总裁辛鑫也说过类似话,他提到了“切口”这个词。

比如说,杭州是从交通开始,有一些城市也从综合治理、安全角度找一些切入口。一些快速发展当中的城市、区域,则是把经济、扶贫放在决策首位。

早在2014年,马云在面对媒体专访时曾用“国家企业”这个词对阿里展开自我定义。所谓“国家企业”,本质上是企业战略和国家经济共命运的一种选择,两者紧密捆绑相互促进,企业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发动机,经济发展又带来企业自身的水涨船高。

阿里本身就是一个数字经济体,作为一家横跨零售、金融、物流等各个赛道的企业,它在涉足数字政府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可以和政府所主导的区域经济紧密融合的。

阿里数字经济技术和区域经济体的融合,带来的想象空间无限。

ToB+ToC的互相渗透,管理和服务的融合交互,经济和社会的螺旋上升,只会让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挥空间逐渐变大。

----------------------------------------------

作者 | 吴俊宇 公众号 | 深几度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微信号852405518

关注科技公司、互联网现象的解读

曾获钛媒体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个人简介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