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领众,回归净土

苏树华 原创 | 2019-07-09 21:49 | 收藏 | 投票

 

弥勒领众,回归净土

【原文】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是世五恶,勤苦若此。五痛五烧,展转相生。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恶所招,示众见之。身死随行,入三恶道,苦毒无量,自相燋然。至其久后,共作怨结。从小微起,遂成大恶。皆由贪著财色,不能施惠。痴欲所迫,随心思想。烦恼结缚,无有解已。厚己诤利,无所省录。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身坐劳苦,久后大剧。天道弛张,自然纠举。纲维罗网,上下相应。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佛语弥勒:“世间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弃捐所思,奉持经戒。受行道法,无所违失。终得度世,泥洹之道。”

佛言:“汝今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当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为善,率化其下。转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佛语教诲,无敢亏负。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无量忧怖,苦痛之道。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恶务,未尝宁息。吾哀汝等,天人之类,苦心诲喻,教令修善,随宜开导,授与经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

佛语弥勒:“汝等各善思之,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于是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佛所说甚善,世人实尔。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章旨】

依教奉行,离诸善恶。解脱五痛,灭除五烧。受行道法,无所违失。回归自性,普度十方。

【译文】

佛告弥勒:“我告汝等,世间五恶,勤苦万端,五痛五烧,辗转相生,但作众恶,不作善法,自然趣入,恶道之中。或于今世,先遭殃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痛苦现前,昭示于众,苦痛交加,然后死去。万般不去,恶业随身,入于恶道,受诸恶苦。久久之后,共作怨结,始自小恶,渐成大恶。如是之恶,皆由贪着,不知惠施,利乐他人,唯行贪欲,被欲所惑,烦恼集结,无由解脱。争夺抢劫,无所省察,争民施夺,以此为乐。不知精进,用功修道,威势不久,随之磨灭,渐生劳苦,与日俱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自作恶业,自入其中,古今有之,痛哉可伤!”

佛告弥勒:“娑婆众生,佛哀愍之,以威神力,断除众恶,令诸众生,弃恶从善,奉持经戒,修行佛法,无违无失,获得解脱,究竟成佛。”

释言:“诸天人民,后世众生,若闻佛法,当慎思之,依照佛教,端身正行,上契诸佛,下化众生,上下内外,全体和合,尊圣敬贤,慈悲仁爱,诸佛教诲,无敢违逆,唯求解脱,超越生死,永离三途,无量诸苦。汝等众生,当植善本,自利利他,勿犯禁戒,依教奉行,志求佛慧,广利群生,共成佛道。于此娑婆,建功立德,端心正行,自净其意,乃至一日一夜,胜过无量寿国修行百岁。所以者何?无量寿国,无为自然,皆行众善,无众恶缘。于此修行,十日十夜,胜过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为善者多,为恶者少,福德自然,无有恶缘。娑婆世间,多恶少善,追求五欲,相互欺骗,身心憔悴,饮苦食毒,如是作务,无有止息。我哀汝等,天人之类,种种教诲,令出诸苦,随诸根器,授与教法,指示汝等,恢复本来。佛所游履,无处不化,灾害不起,瘟疫不行,兵戈无用,日月清明,风调雨顺,国丰民安,崇德兴仁,天下太平。”

佛言:“我哀汝等,一切众生,甚于父母,哀愍其子。我于娑婆,出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灭绝五烧,勤修善法,度脱诸恶,拔除生死,令获五德,直至往生,净土极乐。我灭度后,经道渐灭,众生谄伪,复作众恶,五烧五痛,同于从前,愈演愈烈,说之不尽,我但为汝,略而言之。”

佛告弥勒言:“汝等众生,悉心体会,转相教戒,如佛所说,不得违背。”

于是,弥勒菩萨合掌白佛:“世尊所言,极善极是,众生之苦,确实如此。佛悯众生,皆令解脱,我与大众,受佛教诲,不敢违失。”

【释义】

行五恶,受五烧,得五痛,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如此之状,不属外来,此乃五恶业识,变现而成。

一切凡夫,或贫或富,不知诸相,皆同泡影,是故起心着相,念念纠结,愈缚而愈坚,愈解而愈缠,故成三途诸苦。

佛告弥勒:佛“以威神力,摧灭众恶,悉令就善”。威神力者,自性觉照之力也。凛然一觉,则妄想顿脱。如是常觉,则妄念全脱,是名“以威神力,摧灭众恶”。众恶者,捕风捉影之妄想习气也。如是常觉,如是常照,不取诸相,不舍诸相,不取不舍,是名“悉令就善”。依教奉行,解脱纠缠,终得涅槃,无为之道。

弥勒菩萨,及其眷属,当受佛教,行持道法,拔断诸恶,消灭三途,令得清净,回归净土。

问:谁是弥勒?

答曰:若言心外有弥勒,弥勒今在何处?离心之外,尚且无佛,离心之外,岂有弥勒?心外即无佛,何处起佛见?心外无弥勒,何处起弥勒见?心外求佛,心外求法,是外道见,不是佛法见。

问:弥勒不是在兜率内院吗?怎么会心外无弥勒?

答曰:内院在何处?正是弥勒菩萨的安身立命处?菩萨以何为安身立命处?菩萨以自心妙体为安身立命处。若不以自心妙体为安身立命处,则非菩萨也。莲池大师云:“阿弥陀佛,虽过十万亿剎之外,而实于此娑婆世界众生心中结跏趺坐,俨然不动。何乃佩长生之诀,枉自殇亡,负杲日之明,翻成黑暗?心本是佛,自昧自心。佛本是心,自迷自佛。”[1]又云:“十万亿剎之极乐,实在心中。”蕅益大师云:“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既然如此,弥勒及兜率内院,岂在诸人心外?

莫把弥勒当作他,弥勒不是别人,他正是迷了自性的众生,他正是回归自性的众生。发菩提心,证无上道。如是发愿,如是行持,即名弥勒菩萨,亦名未来佛。

问:如何是弥勒眷属?

答曰:以弥勒为主的一切作为,一切心行,皆是弥勒眷属。弥勒眷属,不是别人,正是发心成佛的一切作为,一切心行。

弥勒迷时,则弥勒眷属,个个皆迷。弥勒成佛,则弥勒眷属,悉皆成佛。昧却自性,则自性众生,个个皆迷。悟了自性,则自性众生,悉皆成佛。

一菩萨成佛,则大地众生悉皆成佛。一菩萨者,一行门也,一德相也。大地众生者,心地上的颠倒妄想也,心地上的自性众生也。

问:如何是大地众生?

答曰:大地众生,不是指地上爬的天上飞的生命个体,而是指心地上的自性众生。大地者,心地也,自性也。众生者,习气也,污染也。大地众生,若是指地上爬的天上飞的生命个体,那么,如此多的众生,地藏菩萨度之不尽,释迦文佛度之不尽,一切诸佛皆度之不尽。地藏菩萨度尽众生,方得成佛。释迦文佛度尽众生,方得成佛。一切诸佛悉皆度尽众生,方得成佛。一切诸佛,度尽众生,也只是度尽他自家心地上的自性众生。是故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问:娑婆修行,“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原因何在?

答曰:娑婆世界,诸多恶缘。恶缘并非定恶,若人善用,恶缘正是成道的助缘。若不善用,借恶缘而生恶行,乘恶行而造恶业,则落在三途,无有出期。

菩萨修行,恶缘现时,业障亦起。然而,业障起时,菩萨不随。若不随之,则业障自脱。业障现时,凛然一觉。若能觉破,则业障自空。常现常觉,渐得解脱。业障脱尽,则净土现前。

住在净土,缺少恶缘。恶缘不现,业障不起。业障不起,潜在其根,何时消除?故令倒驾慈航,普度众生。以清净心,普入世间,随缘消业,度尽众生。众生度尽,方得成佛。地藏菩萨如是而成佛。释迦文佛如是而成佛,一切诸佛,悉皆如是而成佛。

释迦文佛,已经度尽众生,已得究竟成佛。阿弥陀佛,已经度尽众生,已得究竟成佛。弥勒菩萨,正在度脱众生,正在究竟成佛。一切菩萨,正在度脱众生,正在究竟成佛。度尽众生,也只是度尽他自家心地上的自性众生。

众生者,乃自性众生,乃自性习气。度尽自性众生,方得究竟成佛,而非度尽飞鸟爬虫。若是度尽飞鸟爬虫,那就等于说,释迦文佛未度尽众生,阿弥陀佛未度尽众生。莫作如此想!一切诸佛皆是度尽自性众生而得究竟成佛的,一切诸佛皆是度尽自性众生而得究竟净土的。这个净土,是一个原本清净的自心净土,是个原本清净心灵世界,而不是多生历劫用功修成的一个物质世界。

诸佛境界,无有尘垢,日月清明,万相合顺,民安物丰,天下太平。众生境界,充满尘垢,日月不明,万物相悖,民燥物乏,相互争夺。

佛愍众生,如母爱子,故于恶世,八相成道,种种方便,化导众生。奉佛教者,知识现前,助其成道,脱离苦海。行习气者,魔境现前,坏其善根,拖入娑婆。

远古时期,人心朴实,离佛不远。降及后世,众生福薄,法运渐衰,落入像法。像法时期,纠结法相,不得实证,争论坚固,法运再衰,落入末法。末法时期,众生福薄,不明佛理,但向外求,求佛保佑,升官发财,求佛接引,投胎他方。

若是真正的菩萨,则勇猛精进,倒行逆施,直至正法,直至成佛。

问:如何是倒行逆施?

答曰:身处末法,倒行逆施,渐至像法。身处像法,倒行逆施,渐至正法。身处正法,倒行逆施,功至成熟。孕根成熟,一机来临,“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2]。上契下合,普度众生,众生度尽,究竟成佛。



[1]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卍续藏》第二十二册,第六五三页上。

[2]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第十九册,第一二八页中。

苏树华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高校教师,男,出版专著有:《中国佛学各宗要义》《洪州禅》《中国宗教与人生修养》《释禅波罗蜜译释》《悟心归元》《明心见性》《大话佛家智慧》《大话六祖坛经》《中韩禅学》等。发表论文20余篇。
每日关注 更多
苏树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