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六日(14):东林书院(一)

赵峰 原创 | 2019-08-18 14:34 | 收藏 | 投票

 江苏六日(14):东林书院(一)

2019-7-14

东林书院不售门票,免费参观。

大门口的“东林书院”匾额之下,有一副对联:“当年道果南,此日今还再”。同行的几位河南朋友在舆论,“道果南”?什么意思?

过来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着对襟的便服,文绉绉的学者样子,估计是东林书院的工作人员。

“听你们说话,好像是河南人。这副对联讲东林书院的历史,跟你们河南有关。”我做过功课,知道什么意思。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是理学大师杨时的讲学之所。杨时乃福建人,先在河南追随理学大师陈颢、陈颐兄弟学习,学成之后准备回南方传道。临别之时,他的老师陈颢说“吾道南矣”。院中有“道南祠”纪念此事。杨时到了南方,四处游历讲学。到了无锡看到一处适于结庐讲学的地方,颇似庐山之东林寺,于是在此筑社,名之“东林”。

听“学者”讲完,说声“受教”和“谢谢”,进入院内。

 

东林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与顾宪成有关。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罢官回乡,修复早已颓败的东林书院,“只以讲学一事,为日用饮食。”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及好友高攀龙参与其事,聚众研讨学问,定期举办会议。全国各地学子闻风而起,踊跃参与;东林书院一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学术中心,盛况空前,轰动朝野。东林书院的学习和研讨重实践,讲实用,反对玄虚邪说;他们主张关注国事,关心民生,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他们强调实事求是,反对空谈浮夸;他们要求人品和学品的统一,强调学者要保守道德底线,坚守正义和气节。

东林书院作为学术机构,其规约和运作颇有一些现代的意味。

书院中部有“依庸堂”,应该是筹备和布置学术会议的场所。

进门,供桌后的幕墙上有“东林会约仪式”,相当于会议指南,包括参会的各种规程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我留意到其中很有意思的几点:

1每年一大会,或春或秋,半月前发帖子通知;每月一小会,除最热的六七月和最冷的十二月一月二月之外。

2,会议设有秘书。全国各地“同志”参会自由,事先通知秘书即可(为方便安排食宿)。

3,会议期间设一人主讲,其他人可以自由提问,自由讨论。每个主题汇报讨论结束,进入下一主题。

4,参会者久坐之后必烦闷,可以吟唱诗歌活跃气氛,调节精神;会议期间设茶点,随意取用。

5,宴席标准。会期三日每席四人一桌。头两日,午饭二荤二素;晚饭荤素六色,酒数行。第三日,晚饭加果四色,汤点一道,攒盒一具,酒随便喝。

 

“东林会约仪式”两侧的立柱上,是那幅我们熟悉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