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第三产业

张宏波 原创 | 2019-09-11 09:12 | 收藏 | 投票

经济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第三产业

作者: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中天华溥首席专家 张宏波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也是如此。那我们中国的国家目标是什么呢?咱们暂且不说最高目标,先说一下最低目标,依我的观点来看,中国国家的最低目标至少有两个:一个是拒敌于国门之外,就是自己的国家领土不要被外国侵犯,一定不能再现日本侵华的局面;另一个是保持国内的统一格局,也就是不允许国家发生分裂行为,一定不能再现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状态了。

1)拒敌于国门之外的目标就不用说了,这是几乎所有国家追求的最低目标,即便是一片具有巨大争议的不毛之地也必然是寸土必争,目前正在克什米尔干仗的印巴两国就深深体会到这种道理。暂且不说克什米尔俯视亚欧腹地的战略意义,即便是没有任何战略意义的毛地,一旦丢失也会因为领土问题反向给国内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

我国的周边战略环境比较复杂,首先是接壤国家过多,接壤省份少数民族聚居也带来了例外因素。其次是与我接壤的国家不乏大国强国,无论是日本、越南、印度还是俄罗斯都具有角逐地区霸主的实力与野心,并且在历史上都与我国有过各种各样的领土冲突,可以说是强敌环伺,险象环生。

建立稳定的沿边战略是我国的最低目标,以经济为纽带解决政治问题,随着中国国家力量的强大正在步入正轨。在美国经济实力步入下降通道的期间,中国在区域内逐渐成为经济成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以低调的外交手法解决领土争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从目前中国周边战略形态来看,俄罗斯与日本基本趋于稳定,越南(其实还有菲律宾和印尼)在经济逐利预期下已经初步放下争端,与中国采取合作的态度。

唯一有点麻烦的是喜马拉雅山南麓邻居印度,这个有着大国梦想的国家一直将中国视为战略假想敌,并且多年来保持这一敌对的态度。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尴尬以及巴基斯坦的牵制,目前印度在中印边境暂时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可以这么说,至少在东亚、东南亚、东北亚、中亚地区,中国的战略环境是稳定的,唯一的风险就是域外国家美国对本区域的插手程度。因此中国拒敌于国门之外这一最低目标几乎所有的计划都是针对美国来制定的。

2)说完第一个目标,再主要谈谈第二个目标,就是要保持国内的统一格局,不允许中国再出现各类形式的分裂行为。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年间,给中国人带来的刺激简直是太强大了,这种深入骨髓的耻辱直到现在也一直统治着大多数中国人的内心。这100多年的经历至少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是落后就要挨打;第二是分裂就要挨打。

这虽然是两个道理,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道理,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会分裂;或者说是落后就失去了向心力,就会分裂,分裂就要挨打。落后与分裂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是因与果的关系,也是标与本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从标本兼治的角度一直在做着各种政治安排,小心的维持着国内统一的政治格局。

从一方面来看,国内的政治统一必须借助于经济的相互依赖,只有各个区域在经济上形成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每个区域都无法独立发展、自给自足的局面,那么各个区域之间就会失去政治上的分裂倾向,这种趋势在前苏联解体之后出现的结果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由于前苏联在各个加盟国实行经济专业化原则,每个加盟国都专门负责某一方面的生产职能,由中央统一在各个加盟共和国之间进行物资调配,形成了加盟国之间严重互相依赖的经济格局。所以到了苏联解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基本全面陷入到较为长期的衰退之中,甚至在后苏联时代曾经短暂产生过独联体的政治组织,其中主要的职责就是应对这种畸形的经济格局。

对苏联解体的研究让中央认清了国内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对国家政治格局稳定带来的积极因素,也让各地方大员认清了脱离中央、自立为王的严重后果。因此国家在保持政治统一的目标下,实行经济的区域专业化,有意识的引导不同的区域专业化发展某一项或者某几项产业,以产业聚居形成强大的比较竞争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与服务水平,从而减弱其他区域在该产业的竞争能力甚至退出市场。

3)这种区域比较竞争优势的形成依赖于中央对各区域有意识的产业规划政策,比如大湾区的建设、长三角区域的建设、环渤海区域的产业规划、西咸经济带、郑汴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的批复等等,无一不体现了这种经济区域规划思想的存在。通过这种源于计划经济的区域规划,有意识的将不同的产业聚集到某一区域,形成区域内的产业竞争优势,同时弱化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区域产业聚集的形成还要依赖于中央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通过中央企业与地方的产业合作,将某些产业链集中放到某一区域,实现产业链的聚集。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布局,每个中央企业都形成产业化的专业发展,每家央企都要围绕主业开展投资经营,不鼓励央企无限制的多元化发展。从一方面来看,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产业发展的推动器、国家意志实现的抓手,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央企业通过央地对接实现各区域的产业引领功能,完成国家对区域产业的布局意图。

中央企业通过资源、政策、资本、人才的优势,将经济发展的动力带给地方,具体的经济操盘手可以交给地方,但是经济方向的舵手一定是中央。中央通过央企这种隐形的动力来把控着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向。一切顺利各自皆安,一旦出现偏差就会通过舵手予以调整,使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4)经济的区域专业化与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完全不同,这种区域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格局与中国传统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思维也完全不同。由于经济区域的相互依赖性,就带来区域间经济转输带来的成本以至可能的效率下降。如果没有一个庞大便捷的运输体系,这种格局必然显得不经济,甚至无法长久维持。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国家不遗余力的大力发展道路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及依赖于此的完善的全国物流体系。铁路、公路的大跃进以及遍布全国的物流网应该说是近十年来中国取得的最大的成就。正是这套物流交通体系的建成,才使国家这种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的思路真正能够落到实处。举个例子,妻子上周给儿子买了一个计数器,厂家从浙江温州发货,包邮费才7元钱,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便宜。即便我们在本市商店购买,坐公交车来回还要四块钱,7元钱能够从浙江送到家门口,而且是今天下单明天货到,可以想见中国物流体系强大到何种程度。

除了链接全国的交通物流体系,当然还有链接全国的电力传输供应体系、通信网体系、甚至水网体系。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国家电网公司全国特高压电网的发明与建设绝对可以称为国家重器。作为我们普通的消费者可能更多了解的是华为的研发与创新,殊不知我们很多央企才是更多的承担了中国工业经济成长的巨型引擎。目前国家电网的技术与管理在全球都具有领先的地位,特高压的标准在全世界都是用中文书写的,西方人想做电网,先学中文,想想都让我们觉得开心。

应该说,只有在中国这种强大的计划经济体系下,才能如此大手笔的规划全国的产业布局,也才能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显得风景这边独好。话说我们的邻居印度,发展起点与我们差不多,战略环境远优于我们(美苏两个大国都对其很好),但是时隔七十年后,中国经济甩开印度几条街。印度经济发展受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强大的中央,这种所谓分权的体制对于落后追赶者来说是致命的。当年战国七雄中最弱的秦国正是通过将集中国家力量办大事的模式发挥到极致,才能集合全国之力横扫六合,统一寰宇。

5)国家通过计划经济有意识的进行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以此形成相互依赖的经济发展格局,以保持国内政治的统一性,这还是属于术的层面。想象一下,如果国家经济一直低迷不前,国内人民的日子一直过的很困苦,那么即便有国家的计划经济也没有办法长期保持政治的稳定。前苏联的问题就在于经济的困难引起民众的不满,进而带来离心力的上升,最终造成国家的解体。因此,保持国家统一格局在道的层面就是一直保持国家的经济上升势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是却一直没有办法富起来,反而是西方那些每周上36个小时班,每年至少休两个月假的国家反而富的流油呢。其实根本的原因就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由于科技含量高低的差异,才使我们的人民即便是那么辛苦的工作,也没有办法达到富裕的程度,辛辛苦苦干活等于给西方打工了。

也正是在这种原因下,在前些年我们很多优秀的高端人才就移民到西方去了,他们去了美国宁愿做一些最基础的体力劳动,也能轻松得到比当时在中国的高端人群高的多的收入。因为正是西方国家高科技领域的超额利润,可以反哺国内的初级工作,使得中美两个国家即便承担同样工作的人,但是收入差距却可以非常的大。

因此,未来中国要想步入富裕的发展阶段,成为发达国家,必走的一条路就是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提高国民的平均收入,等到国家实现整体富裕之后再反过来反哺我们的初级产业阶层,这才是中国国民未来收入提升的关键破局所在。

6)可以说,中国目前的高端产业正在逐步紧逼西方国家,首先是以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为主体的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已经在与美国的脸书、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级企业竞争中不落下风,甚至还有更大的发展后劲。当然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在中国或者说华语圈之外的竞争力问题。

第二是以华为、小米、OPPOVIVO为核心的电子终端产品也已经追上了美国的苹果、韩国的三星等竞争企业,只不过我们的品牌还大多数处于低端,利润还不够大,不过这种情况总会一步步的解决。

第三是以华为、紫光、中芯国际为首的芯片产业虽然说在与三星、台积电、高通的竞争中还仍然处于下风,并且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差距在明显的缩小,如果我们仍然沿着目前的路走下去的话,追上对手并不会仅仅停留在梦想阶段。在这里我们要崇拜一下华为,华为几乎在以一己之力在多个领域和西方的优秀企业在竞争,并且在每一个领域都不落下风,确实值得我们汗颜。

当然还有第四,我们的金融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现在已经基本上追上西方国家了,虽然我们的金融产业做的并不是很好,但是从业人员的收入却在飞速上升,如果你们现在去各大名校的商学院去看看,现在申请MBA学位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来自金融领域,他们都是不到30岁的年龄拿着八九十万的薪水,看着就令人嘬舌。

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我们高端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大飞机产业、我们的军工产业、我们的人工智能产业、我们的基因产业都会一步步的追上来,都会慢慢形成与西方大企业的竞争态势,根据我们中国这种发展模式以及人民的勤劳程度,只要达到能够抗衡的局面,很快就会形成碾压之势,所以这也是西方国家拼命打压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世界本来就那么大的市场,你中国这种产业怪兽发展起来了,哪里还有别人的饭吃。

7)在中国工业2025的整体规划中,产业升级,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移早就成为高层的共识,这种转移其实早在2012年左右就开始了,并且速度越来越快。在未来十年之内这种转移肯定更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在前进,我们普通百姓能够感受到的就是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用的产品更多是中国自己制造的了,不光是自己制造的,而且还是中国自己的品牌了。以前我们买个手机不买个苹果就觉得栽面子,未来我们在买手机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想不起苹果了。

这种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转移的过程,肯定会发生一种不可忽略的现象,那就是大量低端产业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去,省出来的土地、资源来供给产出更高的高端制造业。在我们身边看到的就是大量的低端制造业会一个一个的倒闭,这些企业的工人也会暂时失去工作。这种现象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就不断的成为媒体关注的主题,这类话题也在博取着大多数人们的眼球。

新闻从业者从关注失业工人的角度出发,得出中国经济将步入衰退的结论,可是这种中国衰退论说了十年,中国还是一如既往的发展,虽然目前发展速度有所减弱,但那也是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备后,国家基建投资下降所带来的结果。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低端制造业的倒闭根本不必引起大家的恐慌,因为如果没有低端制造业的倒闭,就不会给高端制造业腾出发展空间。富士康搬离深圳时,国内媒体一致认为正是因为深圳的高房价才逼走了富士康,由此得出深圳发展后继乏力的结论。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是,正是在深圳市委常委会上,一位领导公开表示我们更需要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不是富士康那种低端制造业。他们占有那么多的土地,占有那么多的资源,聘用十几万的工人,比一个规模似乎小得多的华为,为深圳的贡献要小得多,但是制造的麻烦更多。

8)如果说低端制造业倒闭不会带来什么麻烦那也是罔顾事实,一般来说,由于低端制造的倒闭迁移,会带来大部分工人群体的失业,而这类失业工人是没有办法转移到高端制造产业中去的。因为低端制造业的产业工人大多是农民工出身或者农民工二代,所受教育不多,基本属于最辛苦的流水线作业,这样的工人并不符合高端制造业的人才要求,因此高端产业的兴起并不能自然而然的消化低端制造业的失业人群。

这样就造成了工人群体的失业,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失业在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完全可能是永久性失业,就是再也找不到相应的流水线工作了。我们年长一些的人都对2000年代国企改革带来的工人下岗的情况记忆犹新,由于工人下岗带来许多家庭从而陷入赤贫状态的绝境一直刺痛着很多人的心,甚至一些家庭因此家破人亡。可以说这是改革的代价、也是社会发展的代价。

但是如果我们不处理好类似的问题,必然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不稳定问题。如果由于下岗工人找不到工作,很可能陷入那种犯罪的境地。举个例子,2000年代的广州远远不是现在的和谐社会,那时风靡的说法是广州火车站出站口有个著名的死亡二十米,只要外地人一出广州火车站,很难不陷入犯罪分子的骗局,轻则丢财,重则丢命,所以去广州做生意是一种向往,更多的是一种冒险。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局面,就是因为当时广州甚至珠三角充斥着大量的无业游民,他们四处坑蒙拐骗只是为了混一碗饭吃,因为没有其他的出路让其过上体面生活。

当然后来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产业迅速发展,吸收了大量的适龄劳动力,再加上多地联合打击,才将这种可怕的现象彻底消灭了。虽然表面上看这是公安武警的打击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来消化劳动人群,适龄劳动力没有收入,最终还是会走入犯罪的道路。

9)在这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我国本次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并没有带来类似的后遗症,即便是低端产业劳动力无法被高端产业完全消化,但是我们聪明的找到了另外一个消化的渠道,这个渠道就是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

自从20132014年开始,以滴滴、快递、外卖为代表的企业,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的服务业迅速崛起,而这类服务业的特点正是能够大量的消化剩余劳动力。你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不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只要你肯受累、你不怕晒,你肯付出辛苦,那么你的收入肯定都比在工厂收入高。一个滴滴司机每月收入在七八千应该不算太难,大城市的外卖员也可以月收入在五六千块,这种收入在一般的工厂里也是达不到的,而且由于工作时间比较柔性化而更加富有吸引力。

不夸张的说,快递企业、外卖企业、滴滴顺风车等产业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换代、为中国经济从低端向高端转移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这些企业的出现,就不可能大量的吸引闲置劳动力,即便产业升级换代成功了,也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所以可以说,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产生的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居功至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外卖员在马路上骑着电动车横冲直撞、即便是快递员也同时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政府与交通部门对他们采取了极为容忍的态度,考虑到他们所能为城市发展、社会稳定做出的贡献,才能真正体会到政府的良苦用心。

个人简介
中天华溥首席专家,著名管理咨询专家,组织变革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属建筑施工与房地产企业特邀战略、集团管控培训讲师,南开大学战略与集团管控兼职讲师,《企业软实力》杂志专栏作者。
每日关注 更多
张宏波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