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四日(26):临海·紫阳古街

赵峰 原创 | 2019-09-28 05:50 | 收藏 | 投票

 浙江四日(26):临海·紫阳古街

2019-9-14

离开国清寺,返回天台客运中心,乘坐四点钟的班车前往临海。四十多公里,一个小时到达。之所以前往临海,一是顺便参观台州府城墙和紫阳古街,二是方便次日到路桥乘飞机返回武汉。

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崇和门下,距离紫阳古街和江南长城都在一公里之内。这城门是近些年重修的,孤零零立在城市广场一侧。

安顿下来之后,沿回浦路朝紫阳古街方向走去,顺便找地方吃饭。走不多远,路边有家快餐店,生意不错,坐了不少人。各种炒菜,凉菜,不少我们喜欢的蔬菜。自己点,服务员给装盘,吃的时候服务员来算账。实在饿了,我们两人要了六菜一汤,吃得干干净净。花费不到八十。

继续走向紫阳古街。路边一座院落,有招牌“太平天国台门”。太平天国起义时,曾攻占台州,据此作为指挥部。门头上有匾,写着“云古斋”。里面乱哄哄的,杂乱摆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屋檐下似乎是文物的东西垃圾一样随便放着。似乎是几个单位加上几户人家共处,完全没有管理的样子。一间屋子门上还挂着“某某收藏协会”的牌子。

继续往前,走到紫阳古街中部。

沿紫阳古街往东走。石板路,两层小楼,粉墙黛瓦。沿街的住家,有商业经营户,也有普通住家。很多人家正在吃晚饭,饭桌就摆在临街的窗户下,走过时可以闻到饭菜的香味儿。

都是老旧的房屋,墙面布满黑斑,墙砖上有水迹和黑印。木质的门框和窗框都是朽腐的样子,墙脚的石块和砖块都长了霉,空气中弥漫着霉气。上个月利奇马来临,给临海带来严重的水灾。眼前的景象是其中之一。从街边打开的门往里看,厅堂里面是陈旧的家具,零乱的用具。堂屋里坐着看电视的,门口聊天或发呆的,大多是七老八十的老人,都是衰老而颓唐的样子,没有生机。

原先以为江浙一带都是富有而充满活力的,不想眼前看到的却是这个样子。不禁感慨,这是一个被时代遗忘的区域,不是被遗忘了上千年,而是被遗忘了四十年。也许在之前还算不错的,但现在却是被抛弃了,被遗忘了。这样的环境,除非无奈,谁愿意生活在这里啊?作为游客到这里来挥洒一下思古之幽情还可以,谁愿意生活在这里呢?

一路经过好几处牌坊,迎迁坊,奉迁坊等。都是跨街的砖石牌坊,墙面都是斑斑驳驳的。又经过“五凤坊”,是路侧高台上的廊道。据说,明朝时,这附近街区出过五位举人,台州府修建此牌坊,以荣耀其身,同时激励后学。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烧毁并炸毁。街边有块记事碑,很有意思——

“五凤坊,全称明时五凤坊,乃台州府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吴执御、彭世焕、王如春、章应科、徐子瑜立,既以荣耀其身,亦以激励后进。1941年日寇入侵临海,五凤坊先遭火烧,后为炸毁。而今旧日之规制不可得见,对此残迹,遐思而已。”

一侧有石牌坊下半部的残件,文字被凿毁。高台上有廊道,有长椅,可避雨,可休息。

最东端,紫阳古街的尽头,有“悟真坊”。“悟真”是紫阳真人张伯端著作的名称。张伯端是北宋著名道家,本地人。“紫阳古街”就以他的道号命名。

返回,朝西走去。

古街的西段似乎要更商业,更旅游一些。石板路干干净净的,路边还摆放着花盆。大多数人家都是商业经营户,挂着红色的灯笼,黄色的旗幡。墙头都刷得雪白,门窗都油漆一新。许多小店室内室外布置得很特别,颇有些艺术的味道。大多经营的是旅游类产品,土特产,工艺品等等。最多的是海苔饼,有两户人家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似乎还限量购买。

路边一个小小广场,石栏杆围着两眼古井,叫“千佛井”。很多人坐在边上拍照。千佛井北侧是一座典雅的漂亮的阁楼,古色古香,小巧玲珑,被柔美的彩灯包围着。走近一看,却是公厕。不仅外观漂亮,里面整洁卫生,设施讲究,还布局得很有艺术性。该算是五星以上的水平了。可以确信,这条街绝大多数人家的布置都不会有这公厕讲究。

走过东街,又走过西街,感觉东街才是真正的古街,而西街因为过分的装扮,已经异化了。可是,就旅游观感而言,过分装饰的西街显然比古朴自然的东街更让人赏心悦目一些。

人就是这样的矛盾,我们真正愿意接受的,不一定就是我们以为我们能够接受的。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