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楚:国无定策,何以立国?

周光文 原创 | 2020-01-10 14:55 | 收藏 | 投票

       公元前223年,秦国名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灭楚国。楚国,作为战国时期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作为人杰地灵、自成体系的国家,为何会被秦国灭亡?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是帝颛顼高阳的子孙在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周成王时,念楚人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建国于丹阳,领地50里,这便是楚国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势微,各诸侯国通过兼并战争夺取政权。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从局促于丹阳一隅的“蛮夷”之邦,通过南征北战,先后兼并了随、陈、蔡等数十个小国,国土面积达“地方五千里”,成为战国时期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历史上的楚人具有极强的叛逆意识熊绎之后仅五代,当时的楚熊渠便宣称:“我在蛮夷地区,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一样。”于是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封王。直到周厉王时,由于厉王暴躁狂虐,熊渠担心他来攻打楚国,这才去掉王号。公元前704年,楚熊通自称为武王,楚国成为周朝第一个僭越称王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春秋战国之礼崩乐坏,始于熊通称王。
       另外,我们从楚庄王的“问鼎中原”以及后来的“楚虽三户能亡秦!”和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名句之中,也可以看出楚人的叛逆意识。
       楚人的这种叛逆意识,使楚国极具开拓进取的精神。楚国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蓬勃发展了数百年,直到历史的列车开进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楚国先后经历了声王、悼王、肃王、宣王、威王、怀王、顷襄王、考烈王、幽王、哀王和王负刍,总共11代君王。
       楚悼王后期,任用吴起实行变法,让楚国再度强大起来。然而好景不长,楚悼王刚死,楚国贵族大臣就马上乱箭射杀了吴起。楚国之后的国君,未能像秦国国君那样采取分别对待商鞅与商鞅变法的做法,吴起变法在楚国没有得到延续,彻底失败了,楚国也错失了一次崛起的机会。
       在楚国错失崛起机会之后的数十年间,秦国开始商鞅变法,齐国在齐威王的领导下也迅速崛起,而楚国却开始走下坡路。更为可叹的是,楚人原先的叛逆意识、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也开始转变成在外交上的左右摇摆、背信弃义。
       
战国乱世,外交上的反覆无常、背信弃义是常有的事。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或其他别的国家,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也会做一些背信弃义的事。比如商鞅就曾用欺诈的手段打败了魏国的公子昂;齐威王在马陵之战前,听取孙膑的建议,让韩国、魏国两虎相争等等。 
       问题的关键是,楚国在外交上的左右摇摆、背信弃义就像墙头草随风倒,哪边强就倒向哪边,根本没有一个既定的国策战略作为支撑。
       
这一点与秦国有很大的不同,秦国无论如何背信弃义,始终有个明确的国策战略——东出,进而兼并六国。我们看秦国的历史,从商鞅欺诈公子昂,到张仪欺诈楚怀王,再到范雎、李斯收买郭开陷害廉颇、李牧等,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一国策战略进行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时说:“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雠!乌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 ”(秦国真是太不讲道理了,害死楚怀王又逼迫其子楚襄王;楚国也太不争气了,忍下杀父之仇而与敌人通婚!呜呼!楚国君王如果能坚持正确的治国之道,对臣下任用得人,秦国虽然强大,又怎能肆意欺凌它呢!)
      荀子曾与人讲治国之道,说:“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雠人役。”大概意思是,治国之道,善于掌握则仅有百里方圆的地方也可以独立于天下,不善于掌握哪怕像楚国有六千里国土也只能被仇人所驱使。 
秦国灭掉楚国,是治国之道的胜利。或换句话说,楚国灭亡,是亡在没有坚定的治国战略国策。这不正是国无定策,何以立国?

周光文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周光文,湖北随州广水人。 这世间之妙人趣人, 大多都是有癖之人, 人有一癖, 以真性情执着一物, 自可养得逸气满怀, 趣味远胜于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