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说东周列国志

麻永锋 原创 | 2020-10-26 09:48 | 收藏 | 投票

三言两语说东周列国志

 

广林生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溪流,在东周时分成很多支系,相互竟流。包含着儒、道、墨、法、阴阳、名、农学等诸派,以儒学为主导的。据书经记载,周礼是周公旦参照商礼制订出来的,春秋时期守礼的典范孔子与宋囊公,都为商朝贵族的苗裔。在东周,由于传统的封建社会趋向衰败,出于救世的目的,学者们纷纷对传统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解释,从期寻出药方。由于他们站的角度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心情急切,所以往往抓住问题的某方面强调和发挥,而忽视或否定其它方面,因此他们的思想看上去精彩纷呈,但因个性太强,都有极端化倾向;在当时,这无可厚非,对急症、重症是必须下个性鲜明的猛药的。在各家学派开出的救世方剂中,惟法家的药方最有效果。法家专门为消灭封建制度,建设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而来,他们抓住了东周时代中国的病灶。秦始皇的胜利,意味着令中国痛苦又困惑的病患已经解除,社会又该回到正常状态了。但出于惯性,秦帝国继续无节制地大量吞食法家的药剂,结果引起药物中毒。汉初高祖皇帝尝试着用道家的药剂调和秦朝的遗毒,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副作用也很大。   汉武皇帝同意董仲舒博士的观点,坚持认为,只要中国农耕文明的性质不变,东周以前的古老统绪就应该被最大限度地继承下来,否则中国社会就难恢复健康。董仲舒的主张代表着儒家学派的主张,在东周众多的思想学术流派中,唯有儒家,最迷恋古代的传统秩序,立志复古。孔子述而不著,他小心翼翼整理五经的目的,就是打算继承和发扬书中保存的古老意识形态。  公允而言,中国从东周之后没有产生伟大思想学术人物,没有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不再需要。秦朝后,中国政治上分裂、分治的时候虽不少,但一直到清朝未没有再碰见令人困惑的变局——面对社会危机,茫然无措,找不到历史、现实的成例可供学习、模仿和参考。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的农耕文明趋向成熟、完善,其内部秩序和谐,且有自我调节免疫能力;另一方面,东周时期的思想学术遗产,既有令人生畏的高度,又涉及到了非常广泛的领域,很难超载,且它们用理性的材料打铸而成,深深扎根在适宜农耕的土地上,比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思想体系坚实得多,而且富有韧性与弹性,只要农耕文明不被否定,它们永远光辉耀眼。   另外有一点需要强调,中国是个极重视历史的国度,历史记载之丰富举世无双,这使中国人有条件谨慎地按祖训及先人的成例办事。由于习惯从历史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中国人养成了喜欢向后看的保守性格。这不是件坏事,它有助于政治的稳定和保证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再者,人们在有典可循,可以清楚地预见未来的社会中生活,养成了一种平静,从容,通达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利于成就诗人与艺术家,但对思想学术人物的创造力则是甜蜜的毒药。

个人简介
我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人,只会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事。朴实的父辈没有给我多少物质的满足,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些年的劳动和工作使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