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绿:治黄之本

党双忍 原创 | 2020-02-22 19:00 | 收藏 | 投票

  水,原本无色。然而,大家眼见之水,却常常呈现出异样的颜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在生态空间。这里的“绿水”,并不是水的颜色是绿色的,而是青山之色在水中映射出来的颜色。金秋时节,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河湖之水也会随之变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我们把生态空间治理的目标锁定为“山清水秀”,这里的“水秀”表现的就是“山清”,而“山清”即是言说山之秀丽。也就是说,“水秀”不是水本身,而是山之秀美。

  继而言之,本真无色之水,因在自然界的不同处境而被赋予了不同的颜色。山水相依,水之色在于山之色。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众人亦云,穷山恶水。一善一恶,相去甚远。水之善恶,无关乎水,皆缘于山。绿水,对应着青山;恶水,对应着穷山。水之有“恶”,起因于山之为“穷”。穷,即是尽。穷山,即是原有植被殆尽之山。我们的祖先早就观察到,青山上的植被清除之后,即是秃岭荒山,不能再称之“青山”,而只能叫做“穷山”。原本的“绿水”,因“青山”变“穷山”,也蜕变为令人讨厌的“恶水”。恶水,就是来去匆匆的客水,不仅不能滋养大地,反而要冲刷大地、伤害大地。穷则思变,如何才能够倒回来,使得“恶水”转变成“绿水”“秀水”?追根溯源,就得在山上去做文章,把“穷山”变“青山”。唯有青山永驻,方得绿水长流。

  黄河,中华民族母亲河。历史上,并不是一直称黄河。汉代以前,称之为河、大河。后来,才称为黄河。黄,一种颜色。原本是黄土的颜色,黄土高原的颜色,后来成为大河的颜色。水是无色的,而流经黄土高原的大河以黄色命名,皆因土之色、原之色、山之色。失去植被保护后,黄土之原饱受降水冲刷,黄色的泥沙随着降水扬长而去,黄土、黄水、黄河。色有轻重,河有清浊。不同河段,不同时段,平缓起伏,植被相差,河色各异。从进入黄土高原到离开黄土高原,河之色渐加重。特别是从北向南流经晋陕两省时,北起长城沿线,南抵汾渭平原,大量泥沙注入黄河。这里是古老的农耕地带,无论是春秋秦晋之争,还是战国秦赵魏朝大战,以及历史上再三上演的农牧文明争夺战,焦点集中在长城沿线、大河东西、汾渭平原,以及函谷关一带。伴随着文明进步与文明冲突,农作物种植逐渐扩张,从渭汾谷地起步,不断向高原腹地、峡谷两岸、长城沿线推进。尤其是明清之际,玉米、土豆两大作物引入中国,黄土高原进入持续时间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垦殖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创伤,绝大部分原生植被荡然无存。黄土裸露,黄沙泛起,黄河水色浑浊深黄,“一瓢河水半瓢沙”。曾经林草茂盛,牛羊塞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黄土高原,变得穷山恶水、地瘠民贫。丢失了生态元气的黄土高原,损伤了黄河文明的生态根脉。进入21世纪以来,重磅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现了黄土高原“绿色的回归”“绿色的增长”。随着黄土高原由黄变绿,河水也由浊渐清,黄河水之色也由重渐轻……毫无疑问,这是黄土高原“绿色的增长”,也是黄河“文明的增长”。

  早在春秋之时,就有人诘问:“俟河之清,人生几何?”大意是,这人生短促,怎么能看到河水清彻呢?宋时人们感叹“千年难见黄河清”,及至明代有“圣人出,黄河清”之说。可见,长久以来,中华民族是多么的渴望有一个水流清彻的黄河啊!黄河之水,颜色轻重,不是美学问题,而是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人们永远记得,黄河滋养了中华民族,浇筑了中华文明。这里是中华民族的伊甸园,密布着华夏始祖华胥、伏羲女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的神足圣迹,这里有周秦汉唐的盛世光华,古丝绸之路的鸵铃声声,文明陀螺的旋风丽姿……毫无疑问,自然馈赠的黄河是值得中华民族世代感恩的幸福河、母亲河。然而,过度利用自然馈赠,即是破坏自然生态,导致黄河风险增加,黄河水患凸起。黄河下游已是华北腹地的悬河,就像是倒悬的一把灾难利剑。黄河安澜,关系黄河流域,关系华北平原,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文明生态安全。

  治理黄河,千秋大计。千百年来,治理黄河选择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路径。然而,“黄”是因为还不够“绿”,是没有实现“绿色的复兴”。治“黄”,根本的举措,就是增“绿”,就是持续推动黄土高原“绿色的增长”。“绿色的增长”意味着森林草原的增长,意味着生态系统功能的增长,意味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森林草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增绿,意味着森林草原的增长,意味着野生动物家园的扩展,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扩张,意味着自然生态空间安全水平的提升。于是乎,绿色的增长,就是一连串重要生态事件的开端。于是乎,推动黄土高原“绿色的增长”,就是推动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由绿变美,就是推动黄河由浊变清、由清变美,就是厚植黄河文明永续发展之生态根脉。

  治理黄河,国家使命,陕西机遇。陕西的版图将近65%在黄河流域。陕西黄土高原的绿色,是中国黄土高原的生态绿芯;陕西黄土高原“绿色的复兴”,是中国黄土高原“绿色的增长极”。陕西林业人是生态绿军,以生态空间治理为己任。陕西生态绿军,肩负着黄土高原增绿的重大历史责任。昔日的延安黄土变绿海、榆林草灌锁沙丘已经成为过往积淀。迎接新时代,黄土高原“增绿”进入了爬坡攻坚的新阶段,我们已经锁定了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做好了奋力奔跑、长途奔波、艰苦跋涉、久久为功的准备。我们笃定前行,永不言弃,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坚持不懈奋斗拼搏,在未来黄金十年,实现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空间“增绿”1000万亩以上,其中新增森林面积830万亩,把陕西黄河流域“一张图”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36.8%,提升至2030年的41%以上,带动全省“一张图”森林覆盖率突破50%大关。在“增绿”的同时进行“提质”,即是推动现有森林草原提质增效,增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增绿”与“提质”双管齐下,固本培元,谱写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新篇章。

        2020.2.22于磨香斋,23日修订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