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死”字,建议改为“病亡”

翟智高 原创 | 2020-03-01 22:24 | 收藏 | 投票

 因为我国是文明大国,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全世界瞩目。

   在古代,对“死”字是最忌讳的字,一般不愿意用“死”字。目前,全国所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数据发布中,有“死亡”一栏,因为这些去世者确实是因病而亡,所以在全国所有发布的疫情动态报告中,建议将所有涉及有“死亡”的表述,改为“病亡”。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古代文献或者碑刻,记载人去世称做:“卒、殁、疾终、溘逝、作古、弃世、下世、厌世、弃养、损舍馆、弃堂帐、启手足、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等,而不用“死”字。只有对特定人采用贬义,如《史记 秦本纪》中有“祖龙死”(指秦始皇)。
   如今最常见是“去世、过世、逝世、长眠、安息”,表达对逝者的尊敬,避免用“死”字。 未成年而死称“夭折”。
  为国为民而死称“牺牲、捐躯、殉国、殉职”。像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战役中不幸牺牲的医生、护士、军人、干警、官员、群众等,就需要使用这些词汇。公告中用“病亡”而不使用“死”字会更合适些。
 
 
=========
 
    3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大家可以看看习总书记是怎么用这个词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03-03 08:31

http://politics.gmw.cn/2020-03/03/content_33612900.htm

 

 

 

  1.要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

   2. 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
  3.要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评估可疑动物作为中间宿主的可能性,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
  4.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 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
 
  3月10日,习主席考察武汉
 

请注意图片中的标语:

 

 

    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不用“死亡”。

 

===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