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雌概念的出处,源自老子《道德经》说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前者为阳,是条件、资格;后者为阴,是境界、据点。所谓“守雌”,就是依据“阳”的雄强条件,而退守“阴”的境界、据点,以利存身避害。
比如歌唱,最高妙圆满的歌声,都是阳—阴结合体,这是天籁中客观存在的。易经的基本元素是卦,卦的基本元素是阴爻、阳爻,古今中外所唱的歌调,只唱阳调不好听,只唱阴调也不中听,一定要阴阳平衡才好听。要阴阳平衡,同时要守住、煞住那个阴元素。
如刘欢唱的“天上有个太阳”——这是阳调,接着是阴调——“水中有个月亮”,再阳上去——“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又阴下来——“哪个更圆,哪个更亮,哎嗨哎嗨呀”。“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这句歌词很有意思,符合阳—阴守雌法则,而不是“山上有棵大树,山下有棵小树”,这不符合阳—阴守雌法则;大树不会长在山上去招风惹火、招摇自己,大树只生长在山下,这叫守雌。然后唱“山上有棵小树”用阳调,“山下有棵大树”用阴调,同样是守雌。
又如《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这是阳调,再唱阴调——“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接着又是阳调——“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然后唱阴调——“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整个一首歌从头到尾,都是这种阳—阴合调。
又如《红楼梦》主题曲之一,《枉凝眉》唱的阳调——“一个是阆苑仙葩”,然后阴调——“一个是美玉无瑕”。所以好听的歌,都是一阳一阴的阳—阴合调,阳的离不开阴的,阴的离不开阳的,但阳的压住阴的,这叫阳统阴,也叫守雌。这就好比夫妻生活,也是阳的压住阴的,这叫阳统阴,叫守雌。
又如著名作曲家王洛宾所写《在那遥远的地方》,全部是据雄守雌的阳—阴结合体,每句阳调、阴调一个都不少。首先是阳——“在那遥远的地方”,然后阴——“有位好姑娘”;再阳——“人们走过她的帐房”,再阴——“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再阳——“她那粉红的小脸”,再阴——“好像红太阳”;最后又阳上去——“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最后又阴下来——“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所以我们听歌,其实是听这空灵、悠远、缠绵、阴调的第二句,这叫守雌,我叫“超越知识”。这个阳—阴结合体是阳先阴后,阳先动阴后动,阳的压住阴的、守住阴的。所以先决条件是有阳,有阳的这个资格,否则守雌没用,也不可能真守。
(202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