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08):期末读了几本书(四)

赵峰 原创 | 2020-03-08 08:51 | 收藏 | 投票

 

岁末年初(08):期末读了几本书(四)

 

期末读的第四本书,是柳红的《1984·莫干山会议》。

此前,读过柳红的《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经济改革思想史的重要著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观点鲜明,敢讲真话,敢于直面意识形态争论。对于经历过那段历史的经济学人,柳红所记述的重要事件历历在目,相关的思想争鸣如在耳际。那段历史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时过境迁,有的被刻意遮蔽了,有的被选择性遗忘了。柳红敢于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其精神可嘉,勇气可嘉。读柳红那本书的时候,我对作者心存感激。莫干山会议在那本书中重点讨论过。

我喜欢讲莫干山会议。每学期讲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总要讲价格双轨制,就要讲到莫干山会议。我喜欢讲这个主题有个具体的原因,我是在莫干山会议召开那一天(198493日)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学习的。会议还在召开中,我们就得到相关的一些信息。

那时候的年轻人,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我们将个人命运寄托在国家命运之上,将国家的命运寄托在改革的命运之上。我们期待改革的成功,像关心自己的眼睛一样关心改革。我们那时候经常喊口号“振兴中华”,真的是我们的心愿,每次喊出来都热血沸腾。我们是将“振兴中华”的愿望寄托在改革开放之上的。

那是一个进步而美好的时代。一切进步而美好的东西都有实现的可能性。那个时候,社会空气是健康的,开放的,自由的,民主的。政府关于改革的政策措施,关于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及其精神,我们可以通过讲座,报纸,广播,信件,小道消息获得。街头巷尾,饭前饭后,公交车上,公园里,到处有人在舆论改革。似乎不用担心什么“谣言”,人们讨论的是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那个时候,对待改革的态度,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不过,积极的支持的态度是主流,占上风。在如何改革,走什么道路,改革步骤等问题上存在争论,但这种争论是民主的,健康的,积极的。政府对待民众的态度也是健康的,民主的,他们将广大人民看成是改革的坚强后盾,改革的推进被看成是最终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传统的保守力量还存在,但总体上处于下风,他们的声音相对较小,力量较为薄弱。改革派中还没有形成既得利益,或者说,对广大的改革支持者来说,改革就是既得利益。

那时候的经济学家有着很高的社会声誉,他们了解中国国情,能够提出切合实际的改革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见解。以“厉股份”著称的厉以宁,以“吴市场”著称的吴敬琏,不仅在经济理论界有着很高的声望,在社会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对中央的政策制定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他们对改革路径的设计不同,但对改革目标的判断是一致的,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是一致的。我当时听过二位的几次讲演,比较倾向于厉以宁的股份制改革思想。吴敬琏和他的学生写过一本关于中国改革的“总体设计”的书,看了一点没看下去。我后来接受哈耶克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发现总体设计的思路很成问题。

那时候,在政府和理论界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经济学家的意见能够得到政府的采纳,政府的意图也在经济理论界得到深入讨论。经济学家经常进中南海接受中央咨询,有的还是很年轻的学者。那时候人们对权力还不像后来那样崇拜。不管是执政者还是学者,都将权力看成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执政者不以权力牟利,学者也不会攀附权力。

在经济理论界,发言权主要还掌握在老人手里。这些老一辈理论工作者,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但思想有些陈旧,有些保守。对改革开放这样的新生事物,年轻人有更多的想法,需要有一个展示的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 “莫干山会议”的召开。

1984年年中,中国社科院的几位经济学研究生及北京几所大学经济系的学生,出于对中国改革现状及前景的关心,决定召开一次以年轻学生为主体经济学研讨会。这一想法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及浙江省委的支持。在几家经济类报纸的参与协助下,采取以论文选人的方式遴选参会人员。会议于198493日到10日在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举行,史称“莫干山会议”。参加会议的主要是青年学生,也有中央有关部门派来的代表。这些政府官员是来学习和考察的,而不是来领导或定调子的。

会议分成七个小组,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分组讨论若干有关中国改革的现状及前景的重大问题。讨论最热烈的也是最有成效的是价格改革。经过激烈交锋,深入讨论,形成“价格双轨制”的思路。会议期间,中央住持经济工作的副总理张敬夫就驻在杭州;会议结束后,派代表向张敬夫汇报了讨论成果。张敬夫对“价格双轨制”非常支持,回北京后向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汇报,也得到了肯定。之后,这一思路进入中央决策程序,成为价格改革的指导思路。

实际上,“价格双轨制”的实践此前已有试点,相关思想也有人提出。这次会议的成效,是提供了理论的证明,形成比较系统的思想,达成比较广泛的共识,最后成为政策实践。如果要说“价格双轨制”的“发明优先权”,应该是属于实践。后来张维迎出来声张“发明权”,“优先权”,实在是有些滑稽。

实际上,“价格双轨制”更重要的意义是超越价格改革的。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是没有办法快速跨越的。“双轨制”是一种策略性的推进思路,它能避免震荡,实现平稳过渡。实际上,中国渐进改革的成功,“双轨制”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中国的改革经验对世界的贡献。

莫干山会议在历史上功不可没。

这次民间会议确立了价格双轨制的思路,这是其最重要的成果;

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务实而活跃,不讲排场,不论资历,自由发挥的会议气氛,也形成了一种敢于突破,实事求是的会风和学风。

通过这次会议,一批青年经济学者走上历史舞台;之后,他们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华生,周其仁,张维迎等一大批经济学家都是在这次会议上脱颖而出的。

在这次会上,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江苏泰州一位工人,名叫阎卡林。他热衷于经济问题研究,业余发表过不少经济学论文。这次论文被选上,获得上莫干山开会的资格,可是,向厂里请假没被批准。因为坚持来参会,被工厂开除。阎卡林的遭遇在会议期间被透露,引起了人们的纷纷议论。参会的经济日报社主编当场就要阎卡林到经济日报工作,这一决定得到参会的中央组织部干部的支持。阎卡林当时就接受经济日报社主编布置的任务,为经济日报采写此次会议的报道,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后来,阎卡林成长为著名评论家,经济日报社评论部主任。

那个时代的空气是健康的,向上的;那时候的干部是敢作敢为有担当的。另外一位中央某部委干部,为了参加这次会议,甘愿丢下乌纱帽。当然,他的乌纱帽并没有丢掉,在当时那种宽松的气氛下,人们对参与改革都持宽容的态度。

我们现在讲“莫干山会议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其实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莫干山会议的成功,可以归结为那种敢想敢干敢担当的精神,那种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的精神,那种敢于冲破阻力敢于尝试新生事物的精神,那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是那个时代下的国民精神。

时代真的是变化了。不再有那种时代的土壤,也就不会再有“莫干山精神”了。

2020-03-08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