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山乡:萍实之乡(一)

文武 原创 | 2020-06-17 21:53 | 收藏 | 投票

 

1

 

十八年前,我才二十多,在鸡冠山乡政府工办,常常与同事们一起,双肩各背两包炸药,双手各提三四瓶水,走路上山。一路汗水淋漓,一瓶水,是不够喝的。杨岐山一带多数山麓,属于鸡冠山乡的几个村。山麓诸多,路程很长,一个山坡又一个山坡,连绵无尽,累了,就放下炸药包,坐下歇息。那种五六点钟就起床,烈日下负重步行一整日,直到太阳快落山才决定下山的辛苦,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次日,必然是浑身酸痛,几乎无一处幸免,就像是晚上被几十人围殴一般。

 

我们的目的,是打击非法煤炭生产。将那些被开掘的煤炭井口,一个一个的给炸塌了,让他们挖不成煤炭。

 

那时候,杨岐山上被挖煤的给挖的千疮百孔。临时搭建的守煤堆兼给工人做饭的竹棚,四处可见。几乎在每一个竹棚中,都住着一个老头。这一带山上的老头,身体都很好,主要是因为山路走的多,锻炼了。虽然这些老头,都很随和,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几乎都没什么文化,甚至不识字。

 

有一个守煤堆的老头,是山上住户,七十多岁了,身体好得很。非常奇怪的是,这老头居然识字,还用一个本子记伙食账。这老头谈起话来,颇有些头头是道,貌似很有文化。他给我讲过几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些事情,一件比一件离谱。其中的一件,是说杨岐山上有一只鹿精,而杨岐山最早的称呼,就是鹿山。

 

2

 

这世上总是不乏一些超乎寻常的奇人异士。

 

我哥哥的干爹,也是泰冲人,是一个双手双脚都畸形,一辈子坐在轮椅之中,或躺在床上,只会动嘴皮子的残疾。这也是一个奇人异士。

 

大概十多年前,我在乡镇司法所。我们所长接了个法律援助的业务。那天,我跟所长去了他家。原来,就是我哥哥那早已经没有再走往的干爹。他可从来不差钱。当时,差不多是泰冲首富,建了一栋当时而言,是泰冲最好的房子。我们所长的意思,似乎是要向他学点功夫。所长还向他讨了一本手抄秘籍。我记得当时我们还各自复印了一套,当时也没心细看,如今也不知道丢哪去了。

 

我们所长到底有没有学到他的功夫,我一直没搞明白。

 

可是,背地里,他却告诉我说,他真正的功夫,并不在书本上,他读过的那种所谓手抄秘籍,有过一大堆,早已融会贯通,在脑子里面,谁也学不到,只有我能够学到。他一看,就知道我天资极高,万中无一,若是修道,必能成为一代宗师!我一听,晕!什么修道啊?此人明显是这会儿要求人帮忙,就给人拍马屁。我哪能听信?我平常听过较多的,倒是此人的某些于他名声有损的传闻。不过当时我也很理解,很同情他。毕竟,这样子,一辈子,像一个婴儿一样瘫痪在轮椅上,除了一张嘴皮子,他还能靠啥啊?

 

可是此人的马屁,后来却偏偏越拍越响!他说的是:在每一代人中,学道的人很多,但能悟道的人,却极其罕见。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慧根的。一些小的道教宗派,传着传着,就失传了。尤其是他们这一宗派,代代必须奇人传承,而一代之中,未必有奇人;或有奇人,而未必得见;或得见,而未必得传!找不到传人,就是失传的原因。他认为我不肯拜他为师,有两个遗憾:一是浪费天资。二是他的宗派,要失传了。

 

看他那认真的模样,我也就只好耐着性子听他絮叨絮叨。

 

往往一些历史故事,书上并不记载,或记载这些历史故事的书籍,已经失传,只能由那些每一代都曾经存在过的关心历史的奇人异士口口相传至今。正是这些奇人异士所提供的历史线索,让我们在现有文字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历史,会有新的发现,或产生新的理解。

 

我哥哥的干爹,讲过的一件事,也是关于鹿精和鹿山。

 

3

 

很多年以后,我偶然认识一个对于山中故事较为熟悉的民间人士。根据他的说法,这只鹿精,是确确实实的存在着,而且还有人见过它。这个人就是在山上守信号塔的人。有一天他在山上的房间看电视的时候,忽然,注意到身边有一只鹿,居然也在看电视。他不由得震惊的大吼一声!那只鹿,闻声之后,竟忽然消失了。而他的房间,却一直是关闭的。从此,那人魂不守舍,郁郁寡欢,最终不治而死。

 

说实话,对于鹿精,我是难以置信的。但对于鹿山的说法,却感觉有些靠谱。

 

4

 

编订《诗经》的孔子,是春秋时代影响力高度国际化的公众知识分子,自从到周王朝的图书馆馆长老子那儿镀金之后,就更加的增添了其学术光环的光辉和无可质疑的权威性。遇到各种疑难,就连一国君主,都难免要虚心求教于孔子。在那个时代,所谓知识,是被数量极少的一小撮知识分子,秘密掌握着的。老子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孔子也是一个。

 

当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就连子路都开始冷嘲热讽起老师来了:“君子亦有穷乎?”还有另一个,更过分:“子贡色作。”那个时候,是谁救下了孔子?是楚昭王。“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古语云,痛打落水狗!落难的凤凰不如鸡!可是,楚昭王,贵为强国一国之君,不但要兴师动众的救下落难的孔子。还要以相当于春秋战国时代一个国家一样广阔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生活的百姓,一齐赏赐给孔子。

 

“楚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如果不是因为楚国大臣的反对,孔子就成为春秋时代的一个国家君主了。这年秋天,楚昭王就死了。63岁的孔子,看到器重自己的人没了,也就只好离开了楚国。

 

这可是记载在中华史学名著《史记》上面的史实。

 

孔子到底对于楚国有何功劳?楚昭王到底为何要如此器重和赏赐孔子?

 

 

 

文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读书,写作,如此而已。
每日关注 更多
文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