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款可以这样玩

赵润琦 原创 | 2020-07-06 09:33 | 收藏 | 投票

 慈善可以这样“玩”

——慈善行为的美学分析

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  赵润琦

 

加入到慈善理论和文化的研究团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因为慈善是使别人获得幸福的事情,你帮助了别人,在你的帮助中别人获得了幸福的生活;同时,慈善也是自己获得了幸福的事情,当别人在的帮助中获得了幸福的时候,你自己同样也获得了心理的安宁和快乐。我们平时所说的,做慈善是不求回报的,是说这种回报是不以物质的方式,得到对等的回报,但并不是做慈善没有回报,如果说有回报,这种回报就是精神上的回报,人们对你的慈善行为致以谢意,致以敬意,你就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和幸福。如果一个人长期做慈善,助人为乐 ,乐善好施,他的精神境界就会不断提升,在人们的赞美中放射出爱和善的光辉,形成美好的社会形象,就会感染更多的人去做慈善,“爱的循环”。若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去看慈善和做慈善的人,我们就会把慈善看成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去帮助社会上的弱势人群,去做有益于社会和环境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慈善是人的慈爱心性放射出来的光辉,慈善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践履活动若是从美学的视角去看待慈善,慈善就是慈善人所玩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的内容就是爱心的付出,就是责任和义务的践履,它在形式上具有美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人们在自己的慈善行为中获得了精神的慰藉、快乐和幸福,提升了生命的境界,获得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人们的慈善行为做一些美学方面的分析。

对人们的慈善行为作美学分析,我想有一个词来说,这个词就是“游戏”,而“游戏”通俗地说,就是“玩”。有人说,“慈善是富人的游戏”。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当人们有了钱之后,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之后,去做什么,做什么事情最有意义,那就是去玩,去做游戏,玩什么游戏最有意义呢,那就是去做慈善,用自己的剩余财富去帮扶救助那些处于生活困境中的人们,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使社会的弱势人群的到了救助,自己也在这种救助中获得了心灵的安慰,以及精神的满足和快乐,使财富发挥了最大的价值,放射出爱和善的光辉,这和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是一样的。那些国际水平的大富豪们,把自己经营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捐献出来去做慈善,从事对人类社会有意义的事业,如医疗、教育、环保之类的公益慈善行为,深得人们的赞誉。他们是企业家,又是慈善家,正是由于他们所做的慈善事业,才是它们超越了企业家的范畴,走入了慈善家的行列,放射出“神”一样的光环。如果仅仅是一名企业家,是一个富豪,就是财富的象征,“有钱”、“富人”就是他们的标志;如果一个人既是企业家,又是慈善家,那么他就会在获得了“财富”、“富人”的标志之外,又获得了“慈善家”的标志,只有把自己的剩余财富奉献出来,去做对人类社会最有意义的事情,才能把财富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才能获得了世人的青睐和尊敬。众所周知,不是所有的富人都去做慈善,而是一部分富人去做慈善,做慈善的一部分富人和不做慈善的另一部分富人,在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呈现出高下之分,在人们的眼光中展现出不同的形象。把慈善仅仅看作是富人的游戏,是有失偏颇的,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富人在做慈善,而是具有爱心的老人和孩子,青年和妇女,那些没有多少财富的普通人,也在做慈善,也在奉献着他们的爱心,帮助应该帮助的人,做着对社会和别人有益的事情,收获着快乐和幸福。因此,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游戏,而且是具有爱心的人们的游戏。游戏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慈善是游戏中的人们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把艺术看成是“自由的游戏”,之后的诗人兼哲学家席勒进一步发展了“游戏说”。他认为,在现实中,人的感性和理性是分裂的,是相互冲突的,只有借助于审美活动才能实现二者的统一。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游戏,只有在游戏中人才是自由的,只有自由的人才能进行游戏。游戏是和“强迫”相对立的,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游戏是人从自然状态向道德状态发展的必要途径。

用上述观点来分析人类慈善行为,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慈善行为与审美活动具有相类似的性质,是赏心悦目的“游戏”,是“自由的游戏”。第一,慈善行为不是强迫的,而是自由的、合目的性的“游戏”。无论是慈善捐赠活动,还是志愿服务活动,都是人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活动,因而是“自由”的活动,这种自由的活动,不仅包括自愿参与的心智的自由,而且包括财务的自由,人们的慈善捐赠,是在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实现了财务自由之后所进行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是人们自愿参与的,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进行的,只有在闲暇的时间内,人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慈善行为是不带有功利性的,是合目的性的,因而是“自由的游戏”。这种“自由”与人们进行审美活动中的自由状态,具有相似的性质。

第二,人们在慈善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与审美活动的“游戏”状态,具有相似的性质。人们在慈善活动中的感受,首先是“心安理得”,所谓“心安”,就是看到别人遇到困难,生活不幸,就会于心不忍,心里难安,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帮助了别人,自己的心里就会得到安慰;所谓“理得”,就是人们在进行慈善活动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明白与人为善的道理,把偶然的慈善行为上升为一种义务和责任,以自己的爱心去做对社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心安理得”是一种心灵的宁静,与人们进行审美活动所得到的感受是一样的。其次,人们在慈善活动中的心态是快乐的,自由的,是不带有任何强制性的。这种快乐的心态,自由的状态,与参与艺术鉴赏活动一样,是一种积极自由的心理状态。再次,人在慈善活动结束之后,往往得到的是心理的满足,进而是幸福快乐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往往会提升人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认知,从而提升人们的生命境界和人生价值,这与参与“游戏”性质的审美活动,获得的心理感受是一样的。

慈善是一种令人快乐的“游戏”,它既可以让被救助者在救助中得到快乐,也可以使实施救助者得到幸福和快乐,何乐不为!慈善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做慈善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生命的长寿,是一种对好人的回报,不做慈善是人生的一大憾事。慈善可以这样“玩”,玩的是爱心的迸发,玩的是快乐的心态,玩的是身心的健康,生命的长寿,许多老年人做慈善,就是这样的状态,省慈协的那些退休领导干部们,个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解除了官场的束缚,获得了自由的状态,在慈善活动中提升了生命的价值。慈善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也是积极的长生之道。在慈善人的行列中,除了老人之外,还有大量的职业女性和青年学生,女性是母爱的天使,她们把爱心洒满人间,换来千家万户的快乐和幸福,获得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提升,这种“游戏”玩得超值!青年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线,奔赴在老年服务院所,既发挥了知识的优势,又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实现了服务社会的价值,这种“游戏”玩得可爱,玩得可敬!

慈善可以这样“玩”,“玩”是一种心态,“玩”是一种境界,用“玩”的心态和境界去做慈善,就会抛弃那种道德沉重感,获得轻松快乐的精神感受,达到自由的境界。我们期望更多的人来“玩”慈善,在做慈善的过程中欣赏慈善,获得精神的幸福和快乐,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慈善这种“自由的游戏”玩得风风火火,玩的爱意满满,玩得社会和谐,幸福美满。

赵润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1955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哲学系,现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美学、现代西方哲学、价值哲学和创新理论的教学和研究。退休后,加入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研究团队,任专职研…
每日关注 更多
赵润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