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才之苏轼传之九:奇才获赏识

李文武 原创 | 2020-09-28 11:25 | 收藏 | 投票

 

    这年,朝廷安排苏轼等人主持进士科举考试。知贡举苏轼、孙觉、孔文仲共同上书说:“每次进士科考试、诸科考试及特奏名约有八百人。过去的制度,礼部已经奏名的,到殿试时落榜者很多。嘉祐年间开始全部赏赐特奏名的人进士出身,近杂犯也能免于落榜,都不是先帝的本意。进士升甲等,本来是尚书省第一名由皇上呼名召见登第进士的,才能特别晋升。这甲等第一名进士由皇上决定。现在礼部十人以上的别试、国子试、开封解试、武举试第一名、经明行修进士及特奏而预正奏的,颁布法令公之于众,升为一甲。这是有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施恩不归于皇帝,很没有意义的。如今特别提拔的约有四五百人,又制定规则减少一次考试,又增加了几百名官员。这些通过恩榜提拔的官员年龄大没有其他什么想法,在各州县当官,唯一干的事是把贪污纳贿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他们残民败官,对国家没有益处,却让国家遭受损失。议论朝政的人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显示朝廷封官的恩泽,却不知道吏部以有限的官职来等待庞大想当官的公务员群体,户部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来给无用之人发工资,这些恩榜的官员到了州县,州县都深受其害。所谓恩泽,不是我们所见识的有益于国于民的恩泽。我恳请圣上,明令大臣,凡名列特奏名的举人,只能按照近日圣旨的安排,仍然下诏殿试考官严加考核,录取一二十人,他们当中确实有学问的,词理出色的人,可以允许授官职,其余之人都补文学、长史之类的职务,不必在意选限。”朝廷采纳了主考官苏轼、孙觉、孔文仲的建议,下诏书规定特奏名、考取进士入四等以上、诸科考试入三等以上,通过考试的统计,不得录取全额的一半,后来这规定形成固定的法律。

北宋制定了《亲试进士条制》。《亲试进士条制》规定考试等次分为五个等级:学识优长、词理精绝为第一等。才思该通、文理周率为第二等。文理俱通为第三等。文理中平为第四等。文理疏浅为第五等。接着临轩唱第,第一等、第二等为“及第”,第三等为“出身”,第四等、第五等为“同出身”。“特奏名”是宋代科举制度的一种特殊规定: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叫“特奏名”,与“正奏名”相区别。“特奏名”是皇帝开恩,让那些老是考不上进士的人,另外赏赐他们进士出身,让他们当官。苏轼等上奏的目的是指出这种恩榜的弊端,造成冗官冗员增多,而且这些人只拿工资不做事给政府带来财政负担,他们还要贪污受贿,于国于民不利。所以,朝廷采纳苏轼等主考官的意见下诏书限制“特奏名”恩榜的名额来达到减少冗官冗员的目的。

苏轼担任翰林院侍读官时,他经常要教年纪小的宋哲宗读书,他每次讲授到历史兴衰成败、历代皇帝得失之处时,反复开导宋哲宗,希望这个小皇帝有所领悟。宋哲宗虽然以恭敬的态度不说话,但很赞同苏轼的言论。他经常阅读先皇的《宝训》,因涉及到时事,他说:“现在国家赏罚不明,善恶没有人劝阻;黄河之水流向北方,而强使黄河东流;西夏军入侵镇戎军这个地区,杀死、抢掠我边民几万人,军事官员不向朝廷上奏。这些事情的发生,恐成国家衰败动乱的开始。”

元祐三年四月,朝廷委任中书侍郎吕大防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知枢密院范纯仁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吕大防与范纯仁为北宋朝廷的左右宰相。委任吕大防与范纯仁的诏书制词是苏轼所写。

太皇太后在内东门的小殿召见苏轼。太皇太后较赏识苏轼,当时宋哲宗年纪小不能主政,朝政大权由太皇太后掌控,国事由她决断。苏轼能从地方政府调入京城,并且得到提拔,是太皇太后重才、惜才的结果。苏轼接受圣旨受到了太皇太后的接见,太皇太后见到苏轼后急忙问道:“你前年任什么官职?”苏轼回答说:“我前年任汝州团练副使。”太皇太后接着问道:“现在任什么官职?”苏轼回答说:“我现在任待罪的翰林学士。”太皇太后再问:“为什么能晋升为翰林学士?”苏轼说:“这是我有幸遭遇到太皇太后、皇帝陛下的结果。”太皇太说:“不是的。”苏轼说:“难道是大臣讨论推荐我的?”太皇太后说:“也不是。”苏轼说:“我虽行为失检,没有礼貌,但不敢从其他途径获得晋升。”太皇太后说:“提拔你是先帝的意思,先帝每次阅读过你的文章,必赞叹说:‘奇才,奇才!’但未来得及重用你而已。”苏轼不知不觉失声大哭起来。太皇太后也哭了,在旁边的宋哲宗也跟着哭了,左右的宫女侍臣一齐哭泣。过了不久,太皇太后命令给苏轼赐座赐茶,然后,撤掉御前金莲烛给苏轼照明,派人送苏轼回翰林院休息。

苏轼在翰林院做官,经常通过言论文章来规劝政府注意时政得失,他的好友毕仲游写书信劝说他:“人受言论的拖累,并不需要说出口的言语,这些言论形于诗歌,赞于赋颂,托于碑铭,著于序记,都是人的言论。现在害怕自己口中言论惹祸而不害怕文章惹祸,肯定、表扬、认同他人的言论,被肯定、表扬、认同的人很高兴。否定、批评、贬损他人的言论,被否定、批评、贬损的人心怀怨恨。喜欢你的人未必有帮助你的智慧与才干,而怨恨你的人却有破坏你的事的能力。你的职务既不是谏官,又不是御史,而喜欢卷入是非之中,你这是危害自己触犯他人忌讳的,你在其中,犹如抱着石头去水中抢救溺水的人。”苏轼没有听好友毕仲游的劝告。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李文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顶尖学者。《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的作家。研究领域:历史、经济、管理。
每日关注 更多
李文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