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家冲的红色记忆

晏弘 原创 | 2021-10-23 20:04 | 收藏 | 投票

 辛家冲的红色记忆

晏弘

古老而悠远的长河发源于司空山附近的多枝尖,宛如游龙入海,吸纳百川之水,时而奔腾,时而舒缓,逶迤于太湖县崇山峻岭之中,绵延三百里,流域面积两千五百平方公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花凉亭水库之后,长河自水库大坝以上湮没于烟波浩渺的湖水之下,就像睡美人一般,成为永久尘封的回忆了。

长河古道是过去太湖山区商贾、文化交流的黄金水道,上至湖北,下通长江到安庆、南京,山里产的茶叶、桐油、木材等通过乌篷竹筏运到山外,再从山外运来大米油盐、布匹和日用百货,时有唱戏的戏台班子、杂技团紧随其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辛家冲处于长河中游,是长河古道上有名的码头和集镇。

辛家冲东南西方向三面依山,冲内有大小河流、“石涧萦纡”(乾隆《太湖县志》)向东及偏北汇入长河,其间有千顷良田,乃鱼米之乡,沿河商铺林立,乃城乡商贸集散地。长河一侧有一条机耕路,从太湖县城,经李杜,沿大湖河而上,过辛家冲及境内的寒场岭、平头岭、碎石岭、严姜岭,穿南阳河上通弥陀、湖北英山和蕲春,或穿薛义河到岳西、六安,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辛陈两大姓祖居辛家冲,都是望族,相处和睦,辛姓是辛弃疾的后裔,“学而优则仕”,不是当官,就是地主。陈家在外做官的多,而且是义门,专拨义田,广行义举,沿着长河从辛家冲,上到弥陀,下到新仓、石牌,广施义渡,广建义桥,广设凉亭,如桃花凉亭、范家凉亭,施粥施茶为人解除饥渴,与辛家冲辛家、石盘冲杨家、马冲吉家合股在辛家“崇义堂”建立粮仓,储谷二百余担,春放秋收,以解百姓青黄不接之苦和办学田资,太湖知县叶涵云听闻后,微服私访,感佩之下,改“崇义堂”为“义仓”,并令在粮仓旁边建起房屋二十余间,办起“义仓小学”。抗战期间,太湖县成立临时小学,凡太湖县籍、邻县的失学儿童均可入学,学校就设在义仓。

辛家冲最有名的是陈家祠堂,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门前一对大理石雕刻的石狮,无比威武,主厅四进,十六根合抱圆柱竖起大厅,雕梁画栋,堂堂然,煌煌然,东西两厢楼房四十余间,青砖黛瓦,砖缝以糯米磨成的浆与石灰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粘合,防潮又坚固,亮丽又雅洁。一直以来,辛家冲当地许多重要会议、活动都在陈家祠堂举行。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先生倡议把学校教育转移到后方去,由中央赈济委员会出资办学,在辛家冲陈家祠堂办起了难童教养所,政府承担所内140名学生的书本学杂费及衣食住行等费用,历时两年有余。这里也曾是抗战期间六邑联中简易师范科所在地。

据好友余世磊撰写的《抗战烽火中的六邑联中》介绍,六邑联中原名安庆府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开办,民国初,废府制改名安庆六邑联立中学。所谓六邑,乃指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六县,当时统属安庆府管辖,故名之。抗战沦陷后,为日寇所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时任六邑联中董事的辛家冲人杨慧存,是省教育经费管理处主任、省参议会议员、省长咨议,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给他亲笔题赠“我是溪边老渔父,君真天上谪仙人”,杨慧存建议学校迁入大别山南麓相对僻静的太湖县,并请当地名士赵纶士先生出任校长,校址设在县城附近的姜家岭。1940年,省政府为发展地方教育,以适应抗日救国的需要,六邑联中在辛家冲设立了简易师范科,培养战时需要的乡村小学教师,由甘兆卿、辛哲明先后任师范科主任。辛哲明是辛家冲的乡绅,在简易师范科第一、二期合刊的《同学录序言》中说:“自民国二十九年,即我中华民族空前抗战之第四年,我太湖县为发展教育,以适应抗战建国之需要,乃遵省令于县六邑联中附设简易师范科。始主其事者,为甘君兆卿,甘君去职,地方耆硕强哲明继之。” 六邑联中在太湖办学九年有余,培养了数千名学生,人才济济,宋史专家孔凡礼、北京古籍出版社总编赵洛、作家李晴等都曾就读于此,后来因大别山区是游击战争主战场,战事频仍,1947921日,国民政府遂将六邑联中迁回安庆。

辛家冲在日本侵华战争中遭受重创。据相关资料记载,19421218日,曾主导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乘坐的飞机,由南京飞往武汉,“飞机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低空飞行,遭受敌人射击,坠落起火”(《中国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昭和十七、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坠毁地点在太湖县弥陀田家滩附近的筋竹冲。《安庆地区志》记载:“19421218日,国民政府军一三八师在太湖弥陀用高射炮击落日机1架,日军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冢田攻大将等9人毙命”。1225日,日军闻讯兵分两路进攻太湖弥陀:一路从湖北方向直奔弥陀田家滩而来,另一路日军攻陷太湖县城后,沿长河而上,经李杜、辛家冲、平头岭、南阳河,直抵田家滩。两股日军沿途烧杀抢掠,到田家滩会合后,疯狂扫荡,烧杀淫掳,无恶不作。日军在筋竹冲找到飞机残骸和烧焦的九具尸体,准备把冢田攻炸烂的尸骨运到安庆装殓回国,冢田攻是抗日战争中被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途径牛镇沿河而下,对合水涧、平头岭、辛家冲等村庄统统抢光、杀光、烧光。辛家冲境内的平头岭一殷姓油坊被烧,火光冲天,皮油融化成河,另一殷姓大药房先抢后烧,损失惨重。当地老百姓被迫流离失所,有的借债重建家园,盼望苦日子早些捱过去,穷人早些翻身。

据太湖县中共党史介绍,1940年到1947年期间,中共豫鄂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率部2000余人经常在太湖山区辛家冲、黄岗、八牸畈一带活动,通过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日寇、汉奸及国民党反动派,并开展妇女解放运动。

曾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兼任一支游击队政委的陈少敏在1939年率领武装,来到鄂豫边区,与李先念、陶铸的部队会合,创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鄂中区委书记兼任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政治委员。19401月,改任中共豫鄂边区党委书记。1941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她任副政治委员。19431月任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副书记。陈少敏和李先念指挥部队曾经消灭了汉奸李又唐的8个大队近3000人,随后又组织了新街战斗,一举歼灭日军100多人,陈少敏名声大振,敌人望风披靡,鄂豫边区及皖西一带根据地都在传颂她:“陈大姐一到,老百姓开门睡觉。”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都在形容她:“身骑战马,双手开枪,要打你的眼睛,不会错打鼻梁。”陈少敏成了一位神出鬼没的传奇女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敏一直担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全国纺织工会主席,据说大跃进时期,陈少敏给毛泽东写信:“去年一年中,我们卖了很多狗皮膏药,狗皮膏药被我们卖完了,如果再不解决此问题,只好卖西北风(这个不要成本)“,直言不讳;在“文化大革命”中,陈少敏是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唯一 一位不同意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人,大气凛然。

19458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战结束。接着国共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起不到解决内战的作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部队发起的“上党战役”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取得了我军第一次大规模自卫反击战的胜利。1946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9477月,中国共产党为了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陆续发起了三大战役。

194710月,中共太湖县委书记许少林根据刘邓首长的指示“坚持下来就是胜利”,领导开展武装斗争,粉碎敌人的“围剿”,在辛家冲领导土改工作,“打土豪、分田地”,与义仓农会主席陈佐如、辛德顺及游击队员汪银初结下了深情厚谊。

1947112日,刘邓大军从湖北蕲春胡家凉亭出发,经张家塝前往驻太湖的三纵队司令部,4日,到达太湖刘家畈驻南阳河,9日至12日,在刘家畈召开高干会议,刘伯承作形势报告,邓小平作政治报告。在刘家畈期间,刘邓主持召开了千人群众大会和小型贫苦农民座谈会,宣传国内外形势和新颁布的《土地法大纲》,同时指导三纵队战士用稻草灰染布做棉衣。李先念时任刘邓大军副司令员,随大军南下,12月与邓小平、李达等组成野战军前方指挥部,在大别山内线指挥作战,多次在太湖县境内活动(1984116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为太湖县烈士陵园亲笔题写了“烈士陵园”园名)。

参加刘家畈会议的高级将领有: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陈锡联、李达、阎红彦、鲍志先、张际春、曾绍山、刘子久、桂林栖、彭涛、于一川、卢仁灿等,其中建国后成为安庆第一任地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奠定安庆黄梅戏发展第一人的桂林栖,1947年任皖西人民自卫军政委、皖西工委书记,并任皖西区党委副书记,在其任地方工委负责人和皖西人民自卫军政委期间,与刘昌毅、何德庆、胡鹏飞率部经常在太湖山区开展群众武装活动。桂林栖富有文采,曾以诗句“风雨愈摧愈挺秀,要持青色饷人间”明志,他深知民间疾苦,代表群众心声,拟定了很多宣传标语,如“清剿、清剿,百姓不得了”,“拆房拆屋,百姓痛哭”,“穷人好可怜,没柴又没盐,国民党收税少不了半文钱”,“抓丁又派粮,穷人泪汪汪”等,先在部队审核,再交给群众讨论,然后印成传单,刷写标语,在各地散发、张贴,深得老百姓的拥护和欢迎,亲切地称呼桂林栖为“老桂”,在他领导下,多次粉碎国民党部队在皖西地区太岳潜舒桐庐六安一带的反复扫荡,连续取得关塘、源潭铺、石关口、象形地、毛坦厂、张家圩、太湖黄岗、黄泥岗、储冲、董家祠堂等战斗的胜利,深得刘伯承多次夸奖。

刘家畈会议之后,时任二野三纵司令陈锡联坚持在太湖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作战,当地老百姓积极做向导、做掩护,军民同心。19481月,三纵九旅旅长童国贵率领的第二十五、二十六团及旅部直属单位在太湖辛家冲二十里外的李杜店与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一〇八旅激战一昼夜,歼敌1000余人,我军伤亡579人,第二十六团团长赵玉亭在抢攻敌占高地笔架山时不幸牺牲。黄界河和辛家冲主动接纳我军伤员50余名,通过精心治疗,护理调养后,伤员康复后很快归队。2月,国民党成立“勘乱委员会”,组织还乡团、还乡队、联防队,配合国民政府军进行“清剿”,他们叫嚣道:“共产党走了,老子又回来了!”百姓再次处于水深火热的白色恐怖之中。

1948111日,中共皖西区党委发出《对已分浮财和着手分田地区土改工作意见》,要求以分田为中心,结合追浮财、反奸霸,组织贫农团,但不要乱杀人。3月,中共皖西区党委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发出赔偿中农、赔偿工商业、赔偿敌占区被搞错的对象,改善军民关系和争取地主富农及俘虏的五项指示。4月上旬,国民党政府保安团、还乡队袭击中共太北根据地,皖西一地委副书记李唐在寺前河被俘,7月被杀害于桐城黄甲镇。

为了尽快解放太湖县城,19481230日,皖西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孔令甫、基干团长侯建新(一说余曙光)得到敌人活动情报,率200余人从弥陀出发,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术,按照“先斩其首,再灭其身”的作战方案,兵分两路奇袭,一路是县军区人马从侧翼绕到敌后直捣国民党自卫队总部辛家冲,切断敌人退路,一路以基干团为主力,从寒场岭、平头岭打到碎石岭,包围敌人主力,此战击毙太湖县自卫大队长李宽及其武装300余人,生俘120人,缴获迫击炮1门,轻机枪11挺,步枪100余支,子弹数千发,士气鼓舞,人心沸腾。至此,太湖县大部分地方反动武装已被击溃。

194921日 按皖西军区指示,皖西第一、第二军分区改称皖山、桐城军分区。同时,中共皖西一地委、二地委改称皖山地委、桐城地委。19493月中旬,皖西区党委在六安召开地、县委书记扩大会议,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毛泽东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提出的“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的号召,布置迎接大军南下、全力支援渡江战役等工作,在革命斗争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皖山地委在辛家冲陈家祠堂召开太、宿、望、潜、岳等县负责人会议,进一步强调集中力量做好大军渡江支前工作的重要性,确定进城后各县领导班子成员,布置迎接解放和进城后的重要工作。322日太湖县城解放,中共皖山地委、军分区、专署及太湖县委、县政府进驻县城,百姓兴高采烈,敲锣打鼓,一片欢腾。

太湖解放后,百废待兴,反匪斗霸,土改运动,抗美援朝,辛家冲走在时代前列,付诸行动,掀起思想文化宣传高潮,以辛建堂、陈泮芹、辛文奎、辛汉堂为团长,辛朴堂为导演,辛中洲、辛先职、辛任民、辛德恒、陈绍先为编剧,老师周韵荷为主角,在以吴老大、辛永昌、辛先觉、卢仁、卢坤、陈时旺、陈来旺、汪仁甲、辛福堂、辛月红、陈岩珍、辛美迪等为演员、舞美和乐队的积极参与下,在陈家祠堂成立先锋剧团,除演出黄梅戏传统节目《渔网会母》、《荞麦记》、《乌金记》、《小辞店》外,还自编自导自演了多幕话剧《农民血泪》、《新生》、《懒汉可耻》、《王秀銮拉犁》等,为配合抗美援朝征兵工作,又自编自演了京剧《纸老虎》、《光荣人家》等十余个剧本,并在全县及姜家岭六邑联中等地汇演了五幕十七场歌剧《白毛女》,受到华东土改工作队队长方自毅高度赞赏。据汪仁甲晚年写的回忆录介绍,先锋剧团共有30余人,全县文艺汇演夺冠后,名声大噪,经常被请到全县各地演出,县、区、乡里开会前或者开会后都有节目,特别是千人大会镇压地主恶霸时,也有演出。有一次,离辛家冲五里之遥的大湖河沙滩枪毙九个地主恶霸,枪响后,先锋剧团被安排上台演出,天昏暗,阴风吹,一片血腥气氛,台上台下的人无不不寒而栗,体如筛糠,演出后,人人心情沉重,也不开演出总结会,各人溜之大吉。红红火火八年内,随着剧团成员陆续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从医的,教书的,进工厂的,当干部的,一个个离开了先锋剧团,慢慢的,剧团也就解散了。

1958年,辛冲中学成立,校址就在陈家祠堂。1960年,花凉亭水库拦洪蓄水,校址淹没在水中将近一年,辛冲中学搬迁至牛镇牛凸岭,即如今的牛镇中学。而退水后,陈家祠堂毫发无损,但政府还是决定拆除陈家祠堂的砖瓦梁柱运到四里地外的高坡寒场岭建起新政府办公楼,四合三层青砖木楼院落,后来成为辛冲乡政府所在地。

世事沧桑,古今一同,花凉亭水库关水后,长河古道不存在了,水路运输萧条了,辛家冲沿河大部分屋宇和良田淹没了,但是那些不可磨灭的红色故事永在流传,激励着辛家冲的子子孙孙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保家卫国、不负此生!

个人简介
【晏弘,原名陈焱红 ,安徽省太湖人,现居合肥,已出版诗集《忘了她:晏弘的诗》(余世磊 序)、《枝上》(陈先发 序)】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