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通宝上有些“丰”的写法为什么是斜的?

田德邦 原创 | 2021-11-30 09:42 | 收藏 | 投票

  清咸丰时期,战乱频仍,清朝的军费开支大增,而税额收入大减,再加上鸦片战争的影响,导致财政拮据。为了筹款继续镇压太平军,缓解财政危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廷被迫鼓铸大钱。于是,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虚值货币应运而生。《大钱图录》说:"咸丰三年,军务日滋,清饷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钱。巡防王大臣续请铸当五百,当千两种。"咸丰重宝"为始铸当十大钱,继而又开铸当五十、当百和当百以上,并令全国各省迅速铸造推行。

  咸丰钱版式很多,究其书法而言,在历朝历代中,是很有特色的。有些文字也是颇有讲究,譬如, “折二十”的铜钱,通宝上的丰”的写法就很特别,字体歪斜,好似故意为之。这一铜钱通常会被认定为错币。其实,这枚钱币并非错币, “丰”字倾斜的钱币也并非绝无仅有,但在这里却意义不同。因为在当时的的背景下,国家最需要的莫过于粮食丰收、民间富足。“丰”的繁体字写法本身就很像是粮囤,只有遇到大丰收,粮囤才会被压得倾斜过去。把这个字写歪,显然是有意为之,朝廷和地方政府的用意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全国丰收,处处的粮囤都能被压得倾斜过来。

  古钱币上的文字奇怪的写法很多,大都赋予了一定的意义。无论是君王,还是工匠,都是用钱币的异书寄托各种愿望。

个人简介
田德邦,湖北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起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三十多年来,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文艺评论等文体作品相继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曾入选《台湾文学年鉴》,出版有散文随笔、时评杂文著作2部,著有长篇…
每日关注 更多
田德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