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东乡族语言文字、回族“消经”文字和唐汪话研究专家

宋圭武 原创 | 2021-02-10 10:58 | 收藏 | 投票

 西北民族大学校友陈元龙风采录

 

 

一位东乡族语言文字、回族“消经”文字和唐汪话研究专家

 

——记西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84届校友陈元龙

 

1984年毕业于原西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陈元龙,一位优秀的学者型领导干部东乡族,中共党员,1964年12月生现任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政协甘肃省第十二届常委曾任东乡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临夏州委秘书处副处长、副秘书长、秘书处处长,临夏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临夏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孜孜不倦求学路

陈元龙出生于东乡族自治县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代是在东乡语环境里度过的,上小学时几乎听不懂汉语,不能通过汉语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历了艰难的学习历程,也激励他日后对语言研究的苦心孤诣。1978年在上东乡县第二中学时第一次脱离境,开始接触到汉语唐汪话。1980年9月考入西北民族学院,开始了孜孜求学之路是以理科进的民院医疗系,后学校让他转入汉语系学习,要跨越语言和文理双重鸿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通过刻苦努力、潜心钻研,不仅突破了语言障碍,而且最终成为了东乡族语言文字、回族“消经”文字、唐汪话研究领域的专家,还在东乡双语教学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他的大学时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明媚春天西北民族学院汇集了各民族的优秀学子,不同的民族语言、文化、生活风情强烈地感染着他,他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发挥专业和精通母语的特长,利用假期深入到东乡族群众生活的山乡村落,搜集、整理、发表了许多东乡族民间故事、儿歌、谚语和叙事诗等,成为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潜心钻研出成果

陈元龙在本职工作之余,投入大量精力,潜心钻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深入研究挖掘东乡族语言文字,有不少独到见解。他在读大学二年级时,一本《东乡语简志》激起他浓厚兴趣,从此迷上语言学,常常趴图书馆,研读了许多国内外专著,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自学阿拉伯语、蒙古语,精通了用国际音标、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斯拉夫字母拼写东乡语的方法为东乡语试创了拉丁字母式和阿拉伯字母式两套文字方案,经搜集整理,于1983年完成了第一本《东乡语词汇集》,1984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东乡语的音位》,提出被学界普遍记作ai、ao两个复元音其实是两个单元音的观点,2010年时被他人实验语学的研究成果所证实。1985年,作为东乡县工作人员,参加在兰州举行的《东乡族自治县概况》一书审稿会时,针对不少学者以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为主要依据坚持东乡族族源“蒙古人为主”说,即兴发言,提出东乡语有突厥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底层成分,首次以语言学底层理论印证东乡族族源以“回回色目人为主”的观点,引起广泛关注。此后,他对东乡语的研究厚积薄发,不断取得重要成果,先后发表了《关于东乡语语音的几个问题》《东乡语话语材料》《东乡语的构词法》《东乡语构词法补遗》等论文。2020年与他人合作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上发表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乡语的新变化》,详细论述了在汉语的不断影响下东乡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向汉语逐渐靠拢的新变化。他制订了《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1989年开始与人合作编纂世界第一部《东乡语汉语词典》,2001年4月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首次将东乡语词汇比较完整记录下来,填补了东乡族文化领域的一项空白,是中国民族语文研究的重要成果,为国内外民族学、民族语言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研究提供了系统而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东乡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树起了划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其后,《词典》不断补充、修订、完善,于2012年出版了第二版。他是东乡族“小经”研究的第一人,1993年初在《民族语文》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上宣读了《东乡族的“小经”文字》的论文,其主要内容被1999年出版的《中国东乡族》一书刊登,2015年在《西北民族研究》上发表了《东乡族的书面语言——“小经”文字》,推翻了学界东乡族有语言没文字的公论,他认为产生于十七世纪前的用阿拉伯字母拼写东乡语的拼音文字——“小就是东乡族文字,有35个字母、9个附加符3个标点符号。他还应邀担任兰州大学东乡语语用研究课题的特聘专家。

最早从语言文字学角度研究回族“消经”文字,取得重要成果。1992年他的论文《回族“消经”文字体系研究》发表在《民族语文》上,认为在13、14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并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回族“消经”文字是最早的汉语拼音文字,36个字母,其中有4个是回族人民为学习汉语需要而创制的,有10个表韵母的附加符号,4至7个标点符号。这是首次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对回族“消经”文字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触发学界后续进行了大量专题研究。他的《“消经”文字与汉语拼音比较》论文收录入《文字比较研究散论——电脑时代的新观察》学术著作中。2018年,他总结自己和学界研究,发表了《新发现的回族“消经”文字母及拼写式》,介绍了新发现的回族“消经”文字母7个和一些新的拼写方式,认为已知的“消经”文字母达到了43个,其中11个阿拉伯文、波斯文字母表中所没有,回族人民创。

唐汪话研究之先河,成为唐汪话研究第一人陈元龙自上高中时学会唐汪话,到后来成为唐汪的女婿,唐汪话成为他家庭使用的语言,这是他研究唐汪话的天然土壤。唐汪话是汉语的语音,主要是汉语的词汇,但几乎是东乡语的语法,这种奇特现象引起他浓厚兴趣,在准备大学毕业论文时,他毅然选择了唐汪话。1985年《甘肃境内唐汪话记略》发表在《民族语文》上,第一次向学术界展示了东乡县唐汪话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被陈其光教授称之为混合语现象中最典型的代表1987年该论文获甘肃省首届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此后,唐汪话成为语言学界深入研究的课题,成果不断涌现。2017年,他的《关于唐汪话的几个问题》,唐汪话的个别语音进行了分析,详细记录并研究了留存在唐汪话中的东乡语词,认为唐汪话是受东乡语底层影响,语法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语言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论述,认为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东乡语对唐汪话的影响越来越小普通话对唐汪话的影响日益加深,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他的论文《唐汪话中与东乡语有关的词》被第30届巴黎东亚语言学会年会选中,尽管因故未能赴会,但其论文主持人制作成PPT代为宣读。2018年发表了《唐汪话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读徐丹的<唐汪话研究>》2019年参加了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语言接触与西北汉语方言的演变”论坛,宣读了论文《唐汪话的来龙去脉》。他还应邀做了南开大学唐汪话研究课题的学术顾问。

领导开展东乡族双语教学实验,取得显著成效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东乡族是全国文盲率最高、平均受教育年限最低的民族。据了解,东乡族儿童智商很高,但失辍学率也很高,经过调研,陈元龙认为主要原因是东乡族儿童在接受教育时存在巨大的语言障碍,导致双科合格率很低,自己失去信心、家长失去耐心。沉重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促使他一心为家乡教育事业找一条出2002年在临夏州政府秘书长任上亲自担任东乡县双语教学实验领导小组组长,在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小学组织实施了借助东乡语学习汉语的实验,亲自培训教师,主持编写、审订《语文》《东乡语记音符号》《东乡语听力故事》《东乡语小故事》等教材,目的是教会学生使用东乡语记音符号,能够读写东乡语,通过借助东乡语学习汉语,加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基本达到无阻碍接受汉语授课,显著提高了适龄儿童双科合格率,之后扩大在全县8所小学进行实验。经过多年的实验,双语教学取得明显成效,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班学习成绩远远高于对比班,帮助学生顺利跨越语言鸿沟,找出了一条解决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教学问题的成功之路

施展才华做贡献

毕业后,他从基层到省上先后担任多个岗位领导职务他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协调服务、策划写作才能,始终机关规范化建设,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按制度管人、管事,做人做事讲原则、顾大局,恪尽职守、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以人格魅力带领一班人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了非凡业绩。除了完成大量行政工作,作为一名学者型领导干部,以下一些成绩值得一述。在东乡县工作期间,执笔完成了30多万字的《东乡族自治县组织史资料》。在临夏州委宣传工作期间,致力于民间文化特别是“花儿”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开发,成功申报命名临夏州、康乐县、和政县为中国“花儿”之乡、“花儿”保护基地、“花儿”传承基地,在临夏成功设立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并担任“花儿”文化委员会第一任主任,积极申报“花儿”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举办了国际性的第一、第二届“中国·临夏花儿学术研讨会”,主编了《中国花儿新论》《中国花儿纵论》两部学术论集,牵头编著了《中国花儿曲令全集》,筹建了中国第一家官方花儿网站“中国临夏花儿网”,主持制订了《花儿文化发展五年规划》,为民间“花儿”歌手建立档案,推荐花儿歌手参加国家、省上民协组织,命名“花儿”歌手称号;策划并组织实施“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系列丛书”工程,出版20多部,牵头编著临夏首部大型旅游文学专著《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发表了《培育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秉承传统,面向未来,保护发展花儿文化》两篇论文,主编了《基层干部经济学知识读本》。在临夏州委统战工作期间,主编出版《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读本》,免费向各级组织和宗教场所发放在省委统战部工作期间,致力于统战理论和政策的调研与宣传,担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副主任,每年成功举办专家委员会会议和高层论坛,上海研究基地合作每年举办一期民族宗教问题内部研讨会,得到中央统战部的充分肯定,甘肃研究基地连续多年获得流动奖杯、成果奖、创新奖,成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研究基地的排头兵,由他牵头完成的统战理论课题连续多年获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到省社科联工作以来,着眼于充分发挥社科联“联”的作用,成功组织举办了2018年全国社科联联席会议,组织开展了全省第十五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修订《评奖办法》,扩大一、二等奖获奖比例,为推动全省哲社学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设立了包含重点课题、一般课题、与市州社科联和社科学术基金会联合课题的“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组织实施甘肃特色文化普及丛书编纂工作,立项资助《始祖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彩陶文化》《花儿文化》等8个项目,赢得全省社科界称赞

民大校园的丁香花给陈元龙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每当春暖花开,每当飘来丁香花的味道,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勾起他对母校的深深怀念。在这个丁香花盛开的季节,母校70周年来临之际,他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人才辈出,再谱华章!”。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