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札记·连载3

路建华 原创 | 2021-02-27 18:53 | 收藏 | 投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札记」 在这一章,老子讲“道”的法则,通过美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等事物表象的论述,阐述了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统一的规律。老子还在这种辩证观点的基础上,顺势把自然法则用到了圣人处世、治世的“无为”之道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事物很美,是因为有丑的事物相对应;都知道善的事情很好,是因为有恶的事情相对应。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说有和无是一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困难和容易是一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长和短是形体的相互比较,高和下是盈亏的相互比较,音和声相互依存才组成和声,前和后相互依存才顺序井然,这是永远如此的。世界永恒存在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矛盾现象,用今天的话讲,正是世界的普遍联系。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说圣人即有“道”的人,处理世事用“无为”的法则,向人们传道授业用身教重于言教的方式。根据道的法则,万物兴起应顺其自然而不加干预,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帮助了万物但不自恃其能,建立了功业而不居功自傲。功成不必在我,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反而不会失去。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弗居,这是大自然的本性,也是“道”的品质,圣人要学习这种品质,不压制新生事物,不据为己有,不自以为能,不居功自傲。只有不高高在上,物我两忘,才能长久。行不言之教,是身教重于言教的意思,也是不过多指责、干预的意思。

  联系第一章欲以观其妙、欲以观其徼的观点,老子在这一章提出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天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矛盾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自然法则,是事物发展规律。把自然法则、事物的规律性用到圣人身上,圣人应该高瞻远瞩,用“无为”、“不言”、“弗始”、“弗有”、“弗恃”、“弗居”的方式,使矛盾的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且功成而弗居。这是典型的方法论,是圣人在社会治理中对自然法则的运用。

  老子写“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确有先例作为考据。比老子还早五百多年的时候,有个帮助建立周朝后被封到齐国的姜太公,到任五个月就回京复命说齐地已经治理好了,而和他一起被封到鲁国的伯禽,用了三年还交不了差。为什么呢,史记有载: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就是说姜太公简化政令,顺应民俗,简化礼节,提供人民兴办工商农渔的便利,结果人民多归齐。

  作为方法论,老子提出的“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非是毫无作为,恰恰相反,是大有作为,是在遵守事物客观规律基础上掌握主次矛盾的作为。无为,是不做违“道”之事,不行肆意妄为之事,不对事物的正常发展横加干涉。特别是治理者,一定要顺乎民心民意,而不要去过多的干预,不要去和人民争利。老子那时提出的这些辩证统一的矛盾案例,还有诸如祸福、是非、强弱、主次、顺逆、安危、局部和全局、短视与长远、付出与回报、现象和本质等等,直到现在也是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其中也都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矛盾的事物无处不在,矛盾事物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矛盾事物的最根本特质。掌握了这个方法论,才有可能正确地思考,辩证的思维,透视事物的内在。

  人生之旅,日臻完美者善,然人之初性相近,长成后习相远,芸芸众生中,或贤勤俭明或愚惰奢昧或造福苍生或为祸天下,同窗知友亦各有千秋。其异者何?习性使然外,不知循“道”而为是最重要原因。圣人明白“道”的规律性,知晓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懂得矛盾的对立统一,勇于抛弃自私和贪婪,不受眼前的小利诱惑,包容万物而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顺应“道”的规律处事,看似无所作为,实则是境界极高的依道而行、循道而为。

 

个人简介
路建华,1950年出生,山东淄博人。1968年初中毕业下乡,1971年被招工就业大型国企,1981年加入共产党。1985年始连任企业党委委员、宣传部长,直至2008年初因年龄原因退到二线,2010年退休。著有经济评论《国企春秋新论语》、长…
每日关注 更多
路建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