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札记·连载5

路建华 原创 | 2021-03-01 15:35 | 收藏 | 投票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札记」 在这一章,老子阐述“道”的内涵和形象,提出了“和光同尘湛兮或存”原理。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是说“道”在不停产生功能作用,而且道的功能作用永远用之不竭,这是指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有着内在动力、内在规律。冲,涌动;道冲,道的涌动,道的内在功能。既然“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那么,常无欲以观其妙,对物质世界规律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是说“道”的形象特性,就像深渊一样广大博深,容纳万物,使万物归宗;是不显露锋芒的,也没有纠缠不休的复杂;它温顺柔和,同草尘等其他事物一样的客观存在,但它的作用是既清澈透明又若隐若现的。这展示了“道”的大度和沉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既存在于物质世界,又区别于物质世界,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被人的主观意志来取代。这种既和光同尘又清澈透明若隐若现,既能使万物归宗又不露锋芒发挥规律性作用,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

  和光同尘,是不显山露水的一般性存在;湛兮或存,是独立品格的特殊性存在。这是个很重要的原理。板桥先生曾以竹作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够和光同尘的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够湛兮或存的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在这里说,对于“道”,我不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老子这一章论道,从“道”的内涵到“道”的形象,提出了“道”好像是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此,是“道”支配自然界万物而不是天帝。看来,老子是个无神论者。

  道”,虚而有实,存在于物质性世界又体现着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道”,无形无像,虚怀若谷,容纳万物,没有穷尽,虽不显山露水却清澈透明、若隐若现。根据老子所说的道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道”和光同尘,存在于客观物质之中,虽然看不到它的特别之处,但“道冲”,产生着客观物质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其功能渊兮湛兮,似渊容纳万物,似湛清澈透明。

  那么,把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这个道理应用到社会领域,做人也要像“道”一样,做到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虚怀若谷、心胸寛广,清静谦和、湛兮或存,不为各种表象所迷惑,坚定不移的依“道”而行。这是无为而治的大智慧,不言之教的大境界。英雄出自群众,伟大来自平凡,高手藏在民间,也是这个道理。有道的人、高尚的人,既置根于群众之中同群众血脉相连,又以群众利益为上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这样的人,就是在和光同尘中湛兮或存、保持清澈透明品格的人。相反,生活上追求享受搞特殊化,人际关系上表现得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处处以最懂最有光环自居,就脱离群众,违背大道,走向反面了。

  在和平环境的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从事的是极为平凡普通的工作。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总有一些人能够自觉克服懒惰心理,自觉排除各种困扰,自觉潜心钻研,做到敬业、精业、竞业,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非常不平凡的业绩。这样的人,既是普通群众一员,又有自己求知上进的品格,不论他是否学习了掌握了多少理论,其在行为上也是和光同尘湛兮或存的,是高尚的。

 

个人简介
路建华,1950年出生,山东淄博人。1968年初中毕业下乡,1971年被招工就业大型国企,1981年加入共产党。1985年始连任企业党委委员、宣传部长,直至2008年初因年龄原因退到二线,2010年退休。著有经济评论《国企春秋新论语》、长…
每日关注 更多
路建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