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札记· 连载57

路建华 原创 | 2021-04-22 08:46 | 收藏 | 投票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札记」 在这一章,老子通过阐述道德修养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告诉人们,“玄同”是普遍存在的共性,是规律性,共性要包容个性,个性要服从共性。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说有道的人、聪明智慧的人是不会乱说话的,更不会说那些背离大道的话,而那些到处说长论短的人、自吹自擂的人是不聪明没有智慧的。老子在第二章曾说,治理者要“行不言之教”,在第五章指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在第二十三章强调“希言自然”,都是这个道理。不言,不是一句话也不说,而是“言善信”,遵循“道”的法则说话,按照客观规律说话,让人信服。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是说进行道德修养的人,要堵塞贪欲的孔,关闭嗜欲的门,要注意不要显示锋芒,不要陷身于名利纠纷;不要大肆炫耀,不要搞特殊化,而要把自己视同其他事物一样客观存在而已。这是玄同的道理。老子在第四章还讲过“湛兮,似或存”,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道”的本分,违“道”之事莫做。玄同,玄妙的共同性,这是“道”的法则,是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则。

  人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要遵循“玄同”这个法则,去做既利人又利己的事。对于塞其兑闭其门,老子在第五十二章也讲过;对于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在第四章也讲过。老子的意思很明白,一是“道”的法则精深玄妙,湛兮或存,是看不见摸不着若隐若现却实际存在发挥作用的;二是只有抛弃私心杂念才能理解道的法则,只有和光同尘才是遵循道的法则。联系老子在第四十九章还讲过的“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要做到塞其兑、闭其门,就是常无心,恒久的没有私心。圣人堵塞了贪欲的孔,关闭了嗜欲的门,战胜了私心没有私心,才能天下大治。“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胜寸心者胜苍穹”!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是说因为道德修养达到没有私心的“玄同”境界了,就可以超脱亲疏、远近、利害、贵贱等世俗偏见,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有亲疏远近,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得失而计较利害关系,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得失把荣辱贵贱看的过重,所以这样的人没有个人利益的患得患失,会被天下人尊重。

  老子在第二章说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也在其他章节中论述过美恶、宠辱、重轻静躁、柔弱刚强的辩证关系,因此,得与失,也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矛盾现象。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就要和光同尘湛兮或存,要有“玄同”的胸怀和境界,在个人名利上不要患得患失。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纠结,甚至为了争名逐利做出极端行为,还有的人因为不想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不愿塞其兑闭其门,只想着老子天下第一,人为的拉帮结派且不惜兵火相见相残同类,这都是既违道又违德的。老子在这里开出了排解的药方,就是要无私无欲,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依照去做,是聪明智慧,为天下贵;反之,愚蠢至极,为天下贱。

 

个人简介
路建华,1950年出生,山东淄博人。1968年初中毕业下乡,1971年被招工就业大型国企,1981年加入共产党。1985年始连任企业党委委员、宣传部长,直至2008年初因年龄原因退到二线,2010年退休。著有经济评论《国企春秋新论语》、长…
每日关注 更多
路建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