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札记· 连载59

路建华 原创 | 2021-04-24 09:45 | 收藏 | 投票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札记」 在这一章,老子通过对祸福相依、正奇善妖的辩证分析,阐述了两种为政方式的不同结果,提醒人们在社会治理和道德修养中,要方而不割,全面、辩证的看问题,还要注意方式方法。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这是老子先从两种为政的方式说起。施行无为而治的,仁爱宽厚,他的百姓就会淳朴,民风自然就会淳厚;过于精明任意施为的,他的百姓也会变得疏薄诈伪。闷闷和察察,也是相对的矛盾两方面,前者表示静谧淳厚,后者表示自作聪明,老子在第二十章有句“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就是说大家都觉得自己很明白,我却还很沉着很冷静。缺缺,疏薄诈伪的样子。其政闷闷,决不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而是治理者施行无为而治,一切按自然法则办事,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说祸福相依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在这对矛盾处于平衡状态时,谁也说不清它们的最终结果。正常的可以转化为怪异的,善良的可以转化为邪恶的,人们对这种事迷惑不解,已经很久了。老子接着上面两种为政方式说这句话,意思应该是强调施行无为而治会带来淳朴淳厚的社会风气,不施行无为而治则会带来疏薄诈伪的社会风气。 在有的版本中,“人之迷其日固久”为“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迷”和“悉”字义完全相反,其实是同一个意思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人们对祸福相依善复为妖的道理迷惑不解很久了,后者是人们祸福相依善复为妖的道理早就认识很久了。

  在老子看来,福和祸、正和奇、善和妖,作为相互依存的矛盾,并不是绝对不变的,一旦时空条件发生改变,它们也会朝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古人流传下来的故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形象地说明了祸和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福祸、正奇、善妖,作为人间常见的社会中的矛盾现象,正确对待的关键在于目的是利己还是利人。无私无欲以百姓心为心的,百姓拥护归化,如果处处首先为自己利益着想,则必然要走向反面。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矛盾变化的规律性。对待名利地位,做到适可而止,功遂身退,功成不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才是人生的高尚境界。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说有道的治理者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全面的看、整体的看、系统的看,而不是支离破碎孤立的看,认清了事物的本质,还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做到方正合规而不偏执,廉正宽厚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明亮而不刺眼。割,割裂;方而不割,全面周到。刿,刺伤,不刿,不刺伤别人。这里的不割、不刿、不肆、不耀,延顺了上一章的无为、好静、无事、无欲,都是给治理者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这也正如前面老子讲的,治理者要始终保持沉静、谦卑、处下、不争的态度,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功成事遂时,百姓皆谓我自然。

 

个人简介
路建华,1950年出生,山东淄博人。1968年初中毕业下乡,1971年被招工就业大型国企,1981年加入共产党。1985年始连任企业党委委员、宣传部长,直至2008年初因年龄原因退到二线,2010年退休。著有经济评论《国企春秋新论语》、长…
每日关注 更多
路建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