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江西行(九):九江·白鹿洞书院

赵峰 原创 | 2022-01-17 06:40 | 收藏 | 投票

 国庆江西行(九):九江·白鹿洞书院

2021-10-05

离开浔阳楼,直接去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之东南山麓,五老峰脚下。

车行一个小时,路侧有汉白玉的门坊,四柱三门式,中门上书“白鹿洞书院”。门坊光洁如新,应该是新修的。

进山的公路安静而平缓,两侧是茂密的树林,路边的柳杉高大而挺拔。

有戴袖箍的女生拦车售票,门票四十元。感觉有些贵。像“书院”这样的地方,人们来此欣赏和领受祖先留下的文化,应该免费以显示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书院的维护及管理应该是有政府专门投入的,应该像一般公园一样免费开放。

距大门还有一公里,大路两边停满了车。这里的交通并不方便,若不是“十一”,应该不会这样热闹。下车步行。听到有湖南口音的一对年轻夫妇聊天,说全国有四大书院,今天逛完白鹿洞书院,就逛了一半。他们去过的另一个,当然是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我去过几次,三十年前去的时候还是安安静静的了,前些年再去,已经人满为患了。

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四面环山;背后是庐山,前面是道溪,一排几座院落。地处僻远,森林环抱,应该是读书思考的好地方。这样的好“风水”,一般是被寺院占据的;俗世的书院选择这样的所在,甚是难得。

唐代时候,当地学者李渤在此隐居,读书著述。因为豢养了一只白鹿,人称“白鹿先生”。李渤后来担任江州刺史,在此筑台,号为“白鹿洞”。此时为公园825年。南唐年间(940年),当地学者李善道等人在此置田,聚众讲学,号称“庐山国学”,又叫“白鹿国学”。南宋年间(1179年),朱熹到此地担任地方官,组织修复了白鹿洞,聚众讲学,并制定了办学规则。之后,朱熹的儿子朱在又对白鹿洞加以扩充,白鹿洞书院正式形成。历史上,朱熹之外,还有诸多学者在此讲学,如宋代的陆九渊,明代的王守仁等。

大门朝西,是一道方形的石门,门头上是黑底白字的“白鹿洞书院”。不同于寺院山门巍峨华丽的雕饰,这个世俗的读书人学习用功的场所,显得简朴而古雅。大门左侧墙上嵌着一通白色大理石碑,是白鹿洞书院的“国保碑”。白鹿洞书院现存的明代到清代的建筑于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九江市最高等级的国保单位。“国保碑”再外侧,还有一通“世界文化景观”的石碑。1996年,白鹿洞书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景观。

进门。从西到东的第一座院落是“先贤书院”。两进的院落。第二进院落中间有四角飞檐的亭子,中间一通石碑,上书“丹桂亭”。庭前土台之上有两株丹桂,据说是紫阳真人手植。院子东西及南面是碑廊,有五十一通珍贵的古代碑刻。其中有王守仁的《修道说》,《大学古本》,《大学古本序》,我看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字迹完整而清晰。

最有意思的是刻在六通石碑上的《游白鹿洞歌》——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

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间烟云重。

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

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

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

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为苍龙。

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

何人肯如空山宿?空山空山即我屋。

一卷黄经石上读。

落款写的是“辛巳三月,紫霞真人宿此洞,编蒲为书”。

边上有简介,“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一游方道人途径书院,遭洞主冷遇后,愤而折蒲题诗。”

看到这里,想起前些日子看到的一位叫王龙的现代诗人写的一首《酉来卯叶》——

进得山寺前,便是须渡时。

拒开方便门,羞我非弟子。

前有饭后钟,今闻二食堂。

僧俗无两样,难免贪嗔痴。

贝叶生酉山,经文落卯处。

见山还是山,不如不来时。

落款有“访黄梅四祖寺未入”。

诗人就是诗人,即使是抱怨也有诗情画意。紫霞真人也是有抱怨的,要不为什么要特意强调“编蒲为书”呢?

庭院正面一排一层楼,东为朱子祠,西为报功祠。朱子祠中间供奉的是朱熹(1130-1200)的线刻石像,三面墙上是历史上历代理学大师的画像及事迹介绍。画像好像是木刻的,上了亮光漆,看不清楚。我对理学素无好感,也没打算仔细看。报功祠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在白鹿洞书院发展史上,朱熹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他不仅修复了白鹿洞,更重要的是制定学规,设立课程,对后世深远的影响。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定了购置田产奉养学问的制度。有资料展示,明代时候,学院占有学田2876亩,雇佣佃户514户;到了清代,占有学田3610亩,雇佣佃户1766户。这样看来,出院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地主了。

自西往东第二座院落像是文庙。最前面是棂星门,六柱五门,石构建筑。门楣上有花草的雕刻,但总体来看比较朴素,历史的痕迹很明显。这是宋代的遗留,是白鹿洞书院最古老的建筑。跨过棂星门,前面有泮池,上面有状元桥。因为地理的局限吧,泮池很小,像是个大鱼缸。泮池左右有“白鹿书屋”,出售书籍,字画,文房用品。卖书的中年妇女,像是知识人的样子,向我介绍一本讲九江及庐山近代文化事件的著作,说作者曾经是江西某出版集团的老总,年轻作家,很有才华,可惜因经济问题入了狱,还说今后再看不到他写的书了。我都不知道他,再说痴迷于金钱甚至因此而入狱,能写出什么干净的清澈的东西呢?有很多旧版书,而且都是原价出售。我看中仅剩一本的《庐山名胜石刻》,其中有那首《游白鹿洞歌》。1996年出版的,才7元。算是捡了个漏。

穿过悬着“正学之门”匾的门厅,进入第二进院落。正面是重檐硬山顶的“礼圣殿”,相当于是大成殿吧。正面墙上嵌着石龛,内置石刻的孔子像。画像线条流畅,刻画清晰。落款是“唐吴道子”。看到“吴道子”三字,先是惊诧,后是怀疑。我还没有听说过白鹿洞书院有吴道子画像的,即使是石刻。再说,看着也不像,那样清晰的线条,不可能是唐代的遗留。后来听导游讲,吴道子画过孔子像,而且这幅画像是吴道子的风格,即所谓的“吴带当风”。我于是对这画像有了不好的印象。说是吴道子的风格可以,但能落款“吴道子”吗?这样的制造噱头,这样的虚伪和浮夸,应该不是书院的风格。

自西往东的第三座院落也是方形石门,门头上是白底红字的“白鹿洞书院”。第一进院落有几株古树,挺拔而高耸的样子。正面是御书阁,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板瓦覆顶,格扇门窗,清秀而高雅的样子,是整个书院最漂亮的一栋建筑。始建于南宋,现楼是康熙年间重建。门厅里有图片展示,显示曾经有好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此参观过。过御书阁,院子中央有汉白玉的王守仁雕像。王守仁曾经平定江西赣南农民起义,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曾经在白鹿洞书院讲学。王守仁雕像背后是“明伦堂”,是日常教学的地方。明伦堂是单层的平房,白色墙面,黑色板瓦,看起来是简朴素净的样子。室内是水泥地面,不太平整,是做工粗糙的样子。里面摆着些简易的木桌木椅,正面相当于黑板的位置,是黄色墙板上黑色字体的“朱子教条”。边上又立着些石碑,是对江西历史上与白鹿洞书院有关的文化名人的介绍。

出明伦堂,东侧有月亮门。出月亮门左转到明伦堂背后,山脚有石券的洞窟,洞中有石雕的白鹿,这就是白鹿洞。白鹿洞原本是有鹿而无洞的,明朝嘉靖年间,有好事的地方官在此开洞,并雕琢白鹿供奉。再后来,明朝万历年间,又有当政官员认为不该挖洞,更不该供白鹿,于是填了洞,埋了鹿。1982年重修明伦堂时从地下挖出了白鹿,又开洞并供奉起来。这样一个“白鹿洞”原本是无根由的东西,人们出于某种需要杜撰了它。不过,跪在地上的白鹿呆呆的,静静的,萌萌的,非常可爱。

自西往东第四座院落叫“紫阳书院”。白色的门墙,白色的八字屏,门口挺拔的杉树。这是白鹿洞书院中最典雅最安静的大门。院内有周敦颐(1017-1073)的铜像。我对理学不感兴趣,甚至讨厌,大体上跟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有关。这样的理念,否认人的主体性存在,实际上也是灭绝人生的价值。这样的理念,归根到底只是服务于统治者的利益,而将芸芸众生仅仅当做工具。鲁迅说打开中国历史,看到的只是“吃人”二字。血淋淋的这两个字上面是盖着一层遮羞布的,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因为对作为理学家的朱熹的这一理念的厌恶,对整个理学都没有兴趣,包括作为理学大师的周敦颐。这一次在白鹿洞书院,才第一次认真仔细诵读了《爱莲说》,感觉确实是优美的散文。

自西向东最后一座院落,也是东边第一座院落,进门是一座西洋风情的二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这是解放前江西林业学堂的办公楼。后面院子里有朱熹的铜像。

林业学堂大门斜对过,有独树亭。一座攒尖顶的石构小亭,六柱六面六翘角,亭亭玉立,秀丽典雅。此亭为明弘治年间为纪念朱熹对理学发展及振兴白鹿洞书院所作贡献而建。独树亭一侧就是道溪。因为枯水,河床上的巨石裸露出来,上面有“枕流”二字,这是白鹿洞书院最著名的石刻景观。对面山石之上,还有朱熹手书的“白鹿洞”,也是珍贵的石刻。

在白鹿洞书院逛了两个小时,看了一些东西,也思考了一些东西。书院之类的古代文化教育机构,固然对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文化传承对于我们的历史发展,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究竟是一种什么作用呢?比如朱熹制定的书院课程制度,就是《四书》,《五经》而已。这些东西除了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还是相信林毅夫对中国在近代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解释——在科举制度之下,我们的教育资源用于阅读,背诵,研究《四书》《五经》之类对于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毫无助益的内容,由此拉开了我们与西方的距离,也拉开了与科技进步的距离。

我还是相信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人才是一切存在的目的,是一切存在的意义所在。基于程朱理学的教育和文化,只能是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从而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桎梏。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