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章太炎

赵峰 原创 | 2022-12-21 21:06 | 收藏 | 投票

 特立独行章太炎

2021-11-28

伍立杨,《潜龙在渊:章太炎传》,作家出版社,2015年版。

我以前了解的章太炎(1868-1936),是著名国学大师,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活跃的政治活动家。这些是从中学历史课本上了解到的。前些年读过一本美国历史学家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著作,讲到章太炎的革命思想。理解不深,记忆不详。

本传记主要着眼于章太炎在风云际会的革命大潮中的作为,对其学术作品着力不多。给我的印象,戊戌变法前后及日寇入侵之后,章先生表现出昂扬的斗志,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品格;而在这中间的阶段,辛亥革命之前在日本及辛亥革命之后回国,二次革命期间,北伐前后,章先生的行为显得混乱无序,甚至是走向了反动。作为学者及作为革命者的章太炎,其人生确实经常处于自相矛盾之中,怪异或特立独行,本来就是他为人做事的风格。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列强横行,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同时,洋务运动之后,外国先进的思想文化逐渐潜入,国内社会经济矛盾处于不断激化之中,中国社会处在变革的前夜。大厦将倾。墙倒众人推。章太炎是那个摇旗呐喊的人。章太炎的最初政治理想,只是反清排满。那时的章太炎基本上就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距离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章太炎崇拜顾炎武,所以自号“太炎”。顾炎武及黄宗羲,处在天崩地解的关头,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成为“遗民”,他们对外来入侵者有着强烈的仇恨。康熙之后,看到新朝开明的政策,他们的态度有所缓和,至少不再那么偏执。章太炎对满清的偏执的仇恨,很大程度上是将满清看成是腐朽的封建王朝的代名词,他所仇恨和排斥的满清,是封建王朝的满清。甲午战争之后,《马关条约》之后,康有为搞公车上书,又组建强学会。章太炎出十六银元加入上海强学会,这算是走上革命道路的开始。后来,经梁启超的引荐,主编《时务报》。因为发表排满反清的言论,章太炎在青年人中,在反清人士中,获得很大的影响。初始的成功,使他有些膨胀。章太炎自视甚高,瞧不起康有为和梁启超,经常讲康梁的坏话,为此与梁启超发生冲突,梁启超打过他一耳光。

戊戌变法之后,清廷追捕革命党。章太炎流亡日本。又经梁启超引荐,认识了孙中山。后来又回国,主编《苏报》。与邹容相识,相互欣赏,引为知己。因为在《苏报》发表邹容的《革命军》,他自己也发表极端排满的文章,将光绪皇帝称为“小丑”,又经常作排满的演讲,于是被捕。章太炎倒是颇有些谭词同的气概,得到即将被捕的消息,不逃走,而是端正衣冠,端坐在办公室等着警察上门。邹容跟章太炎关在一起。章太炎先以为身体并不硬朗的自己会先死在狱中,但先被折磨致死的却是年轻力壮的邹容。章太炎有他狡猾的一面,他装疯卖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斗争,反而被安排到厨房,这样就可以吃得好一些。监狱里死去的,三分之一是饿死或者营养不良。

1906年,章太炎蹲了三年监狱,出狱后去了日本。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担任《民报》主编。作为国学大师,又是坐过牢的革命者,章太炎内心不断膨胀。他主编的《民报》影响不断扩大,他在与康梁保皇派的斗争中占了上风,这些都增加了他骄傲的资本。孙中山要到各国去筹款,宣传革命,还要回国组织起义,《民报》就交由章太炎和陶成章管理。孙中山得到1.7万的捐款,给章太炎和陶成章留下2000元办报,剩下的带回国内去组织起义,他后来在广西发动了几次并不成功的起义。章太炎看上了这笔钱,很是眼红。因为孙中山留给他们的太少,不够用,就散布谣言说孙中山将华侨捐款用于个人挥霍,给自己的兄长盖房子。中山先生一生献身革命,大公无私,两袖清风,光明磊落,章太炎的污蔑纯属空穴来风。陶成章还要过分一些。他一而再再而三为难中山先生,不断找他要钱。中山先生不得已,将自己的怀表当了,给了他一笔钱。陶成章得寸进尺,得不到钱就怀恨在心,要将孙中山搞下台。章太炎和陶成章发起倡议,要在组织内罢免孙中山,又另外成立自己的会派,分裂革命。想来孙中山真的很难。革命的经费是靠他个人的魅力筹措的,他为革命贡献了一切。他自己过得很简朴,很艰难。他在战争的前线艰苦奋斗,自己的战友却在后方耍阴谋,分离革命阵线。但孙中山对章太炎一直很大度,从不不介意章太炎的无理取闹。章太炎好几次背叛他,攻击他,他从不秋后算账。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几年在日本期间,对革命的贡献基本上是负面的。

1911年,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回国。孙中山是革命的首倡者,实际的领导者,也是国际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领袖。革命之后,中山先生成为大总统是众望所归。在推举大总统的事情上,章太炎又站出来发表言论,蛊惑人心,说孙中山只会耍嘴皮子,吹牛皮,而且在革命军中没有多大影响,没有资格和能力担任大总统。孙中山当上大总统之后,并不在意章太炎之前的言论,任命他为顾问。孙中山只当了一个多月的大总统,出于维持国内和平的考虑,决定禅让给袁世凯。大多数革命同志都反对,章太炎对此事倒是热心,完全支持。他从内心认为孙中山不适合当总统。当此之时,章太炎迫不及待接近袁世凯,向袁世凯表达善意。孙中山提出禅让的条件之一是要袁世凯到南京上任,而章太炎却唱反调,支持袁世凯留在北京。章太炎投靠袁世凯,被封为东三省巡边使。袁世凯只是拉拢利用他而已,而他居然劝袁世凯称帝,这比筹安会还早。这说明,章太炎的革命,只是排满反清而已,他并不反封建帝制,所以他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后来,章太炎又发布反对袁世凯的言论。被袁世凯骗到北京,软禁了三年。后来,又投靠过吴佩孚,还支持过陈炯明。后来,又投靠过孙传芳,还曾经反对北伐。总之,章太炎与孙中山是处处不合作,经常唱反调。护法革命中,孙中山派他到云南联络唐继尧北上。唐继尧很狡猾,他只想扩大自己在西南的势力,对北伐并不真正热心。唐继尧对章太炎表面上很尊敬,很客气,但只是应付,并不当真。章太炎倒是很当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他们一起出兵的时候,章太炎为自己也打出一面旗帜,比唐继尧的还威武。唐继尧不以为意。

章太炎后来回到江苏,专事讲学,不理政治。蒋介石对他很客气,很恭敬,送了他大笔经费。抗战爆发,章太炎积极奔走,发表演讲,撰写文章,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御侮;还利用自己的威望,通电全国各地军阀,调转枪口,一致对外。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章太炎浑身的正气再次被激发出来。临死之前给家人留下遗言,假设最后亡了国,子孙后代一定不要吃他国的官粮。一本书读到这里,我为他的民族气节感动,才愿意称他为“先生”。

受该传记作者视角或情感的影响,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些小人行径,对传主有些恶感,觉得从为人来讲他是个不足挂齿的反复小人。其实,太炎先生只是个性耿直而率真而已,加上他学问高,资历老,所以经常表现得自以为是,不可一世,他也说自己是疯子。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跟着义务讲授国学的章太炎学习过。鲁迅跟章太炎学习,倒不是因为他的学问,而是因为对他作为革命者的钦佩。不过,对于章太炎先生的“革命性”,我以为有值得讨论的地方。他革命的矛头,只是满清统治而已,并不反对封建专制。他的加入革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扬名立万。这种并不纯粹的革命动机,与中山先生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章太炎先生的个性,那种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对革命的统一战线是有破坏性的。所以他有时候是革命者,有时候可以说是反革命者。

我对章太炎的学问并不了解,只听说他是国学大师。不过,他的那些学问,在那个革命的时代,对于社会进步,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不过,相对于康有为和梁启超,章太炎更革命一些;相对于王国维,章太炎的学问可能更有现实意义一些。

本书的写作有些意识流的味道,很多夹叙夹议,很多倒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情感充沛,个性张扬。经常出现离题的讨论,像是酒后运笔。作者对传主的态度,是强烈的爱恨交加,他笔下的章太炎既是君子又是小人,既是革命者又是反革命者。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