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修炼十七则

陈敏昭 原创 | 2022-02-01 18:41 | 收藏 | 投票

古道修炼十七则

 

中条山客

 

道家大致上可以分为三期:早期,中期和今期。唐代道家繁盛,形成了许多门派,发展了许多支脉,基本上形成今天道家的理论与实践,流派众多,理论芜杂。所以,唐代是划分中期与早期的大略标志;至于今期与中期的分界线,我想多数人认可的,应该是文革,个中道理,无须多言。

相对而言,早期道家的理论还没有那么芜杂,书写还没有那么方便,道论传播主要靠师徒口口传授。即便有书面相授,难免有保守之心,传不尽意。唐以后,尤其是宋代以后,印刷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籍成为思想传播的主力军。方便简洁低成本的传播,使许多高人在传授道论时不愿意将真术实技随便地公之于众,关键地方描述的很隐晦,很晦涩,让人摸不着头脑,仍然愿意当面传授或解答。所以,我将唐代以前的道家论著称为“古道”。

道沦落为旁门左道久矣!欲振兴大道,须从整理始。去伪存真,去芜去杂,净化道理,清理门户,追本朔源,返璞归真。我将另文讨论。这里简介的是古道修炼。

古道修炼的内容,主要有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气、胎息、外丹、内丹等十七则。

1、心斋

心斋,即清心,静心澄滤,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这也是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2、坐忘

坐忘,静坐忘身。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说:肢体废去不动,聪明免去不用,离开形体去掉思虑,心同于无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古道的坐法,不是后来佛教的盘腿打坐法,而是坐于杌上或席地而坐。

3、缘督

缘督,指遵循中庸之道,或曰运行督脉。见于《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说:遵循中道(或运行督脉)作为途径,就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以做到尽享天年。后世修炼中的任督周天,即依此作为理论根据。

4、导引

导引,即导行肢体,以通经络。《庄子。刻意》云:“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说:象熊一样攀援树木而自悬,如鸟一样展翅而伸腿,这是为了长寿的需要,是导引锻炼、保养身体,象彭祖长寿的这一类人的爱好。在三国时华陀所传之五禽戏,即属古道之导引法。

5、吐纳

吐纳,指吸进新鲜清新空气,而呼出浊气。《庄子·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意思是说:用呼吸之法,吐出浊气,而吸人清气。这就是道家修炼的调息之法。后代筑基炼气之吐纳法,即渊源于此。

6、听息

听息,又称“听气”。指静中用气听呼吸,以凝神合道。见《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意思是说,不要用耳朵去听呼吸,要用心去听呼吸;又不要用心去听呼吸,要用气去听呼吸。因为这时心与气打成一片,心已在气中了,所以不用心听而用其听。听息是古道调息入静的一种方法。听息的目的,最后是要达到无心而听气;世俗流传的数息法,最后还是有心在数息。比较而言,用“听息法”比用“数息法”,更为容易入静,而且入静的层次更深。

7、踵息

踵息,是内呼吸功力深入,能够达到脚后跟()。据《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说:古代修道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他们的呼吸很深很深,能够达到脚后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够由外到达于咽喉,或者肺部。这是修道人所用的内呼吸,与平常人所用的肺呼吸,决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气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夫。

8、守静

守静,即收心求静以守之。源出《道德经》:“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归到生命的根本,就是入静,入静之后,生命可以得到回复。成为后世道家修炼学的重要义理。《太平经》云:“求道之法静为根。”

9、存想

存想,又称存思、存神。即内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隐子》日:“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来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灵。因为道家认为人身各个部位都有神灵统领,存想这些神灵,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从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长生久视。

10、守一

守一,即守心一处,或守一于道。《庄子·在宥》云:“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我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守心一处,或可大之而守于道,或可小之而守于窍。后世道家修炼之中的守规中法、守丹田法、守祖窍法、守会阴法等等,即来自于此。

11、辟谷

辟谷,又称断谷、绝谷、断食、辟粮、绝粒、休粮、断粮等。辟谷约可分为五种类型:不食五谷杂粮,即米面之类;不食人间烟火,即不吃熟食;不食油盐,中华道家又称为“上清斋”;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气;服用药物,代替食物。辟谷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清洁内脏,从而达到净化内气的效果。一是为了休息肠胃,从而达到治愈身体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为了解决住山修炼之时,避免断粮之后造成困境。

12、服饵

服饵,指服食药物或外丹。《服气精义论》日:“诸药以代于谷,使气味兼致脏腑而全也。”服食有时是为了服用药物,以达到帮助修炼的某些效用;有时是为了代替饮食,以解决因为吃饭带来的负担;有时是为了服用外丹,以坚固自己的形体。但是服用外丹,必须有充足的内修作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为所制。

13、房中

古代又称房内、房中术、御女术、黄赤之道、闺闱之道等。其术源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却病延年之卫生术。道家不讲禁欲,而讲寡欲。《汉书·艺文志》日:“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抱朴子》:“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道谚曰:“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后世因为此术易遭毁谤,道教遂不传。但是许多古道关于房内的书籍,今日还有保留。值得一提的是,道家人元丹法,绝非等同于房中术,有人大肆宣扬房中为人元修炼,是属伪道。

14、行气

行气,亦称引气、运气、通气、逼气、闭气等。指调动体内真气,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说:“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人多出少。”意思是说,开始学习行气的方法,从鼻孔引气闭住,然后引入身体内部,但是都不要让耳朵听到呼吸出入的声音,经常要做到进气多而出少。这里也是闭气的一种方法。

15、胎息

胎息,即如胎儿般以肚脐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高层次丹道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云芨七签》日:“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思是说:人能按照婴儿在母亲腹中时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内气,攥拳握固(如婴儿一般以余四指攥住大拇指,叫做握固),守心一处,这种方法名为胎息。胎息是道家内呼吸的重要目标,最后精气神归于丹田一处,即可结丹。

16、外丹

外丹,又称炼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地元丹法、地元神丹等。指用炉鼎等器具,烧炼金石草木,炼成神丹,以为修炼之用。《抱朴子内篇》云:“夫金丹之药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服此二药,炼人身体。”外丹的方法,大约有两种:一是黄白术,又称点金术,是用矿物质炼成黄金白银,以充道财;另一是地元外丹,即神丹,用中草药和矿物质合练药丸,服食之用,以求长生。

17、内丹

内丹,指以人身三宝精、气、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笔者认为,内丹的修炼方法应当早于外丹,试看《庄子》所载广成子教导轩辕黄帝的一席话,即属高层次的内丹法。隋朝时罗浮炼士苏元朗昭示之,见《罗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推测内丹开始流传较为隐秘,由苏元朗著书始才显露于世。至唐末出现钟离权、吕洞宾所倡之“钟吕金丹道”,内丹学说遂逐渐形成完整系统,自后流传久远,成为道家修炼法之主流。

后学修炼,就是在以上众多修炼方术的基础之上,经过历代修炼家的不断发展完善,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辉于远古,光照未来。

大道至简,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静”;若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虚静”。

 

202221日星期二,虎年正月初一,上阳书院

个人简介
陈敏昭,男,河南省灵宝市人,现在工作单位:三门峡行政学院,副教授,历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等。
每日关注 更多
陈敏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