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世俗之间的通路(2月13日)

贾春宝 原创 | 2022-02-13 10:20 | 收藏 | 投票

宗教与世俗之间的通路(213日)

 

很多以宗教之名修行的人,其实都是希望在那个世界争取得到其在世俗世界没有得到(或者很难得到)的成果。从佛陀的本心讲,或许他确实想把民众救出困难,但实际上,在解决了哲学问题之后,依然绕不过现实问题,就是说已经从道理上把一切想明白了,理顺了之后,依然要面对现实世界的诸多世俗问题。

佛家的核心是用修行的方式去触摸智慧,所以需要清静,淡泊名利,但实际上,求佛的人绝大部分都不是出于探究智慧与弘扬佛法,而是基于对现实磨难的恐慌和摆脱现实磨难的本能,真正追求佛性的僧人和居士是很少的。在境界和胸怀这个事情上,小乘佛教是为了自己得到解脱,在智慧上得到开悟,而大乘佛教则是探究与传播,“普度众生”,让更多人释怀。

 

那么无数的人前赴后继地修行并传播佛法,图什么呢?

是图今生有个寄托,来生进入更高等级的轮回?

是图求得佛祖的真经真传,得到名门正派以抗击旁门左道的权威?

是图得到更多僧众的追随,同时得到世俗统治者的拥趸?

是图身前的极度自律自虐,身后的敬仰崇拜,安息于七级浮屠?

微妙的讽刺是,绝大部分人在以信仰之名,在追求另一种名利,进行另一场惨烈的竞争。

 

从儒家到道家再从佛家到法家,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与追求。儒家讲有为创造,在一张白纸上勾勒出完美的杰作;道家讲无为清零,把自己的头脑还原成为一张白纸;佛家讲宿命因果,所有努力终究难抵六道轮回;法家讲杀人诛心,以严刑峻法统一言行秩序,非我同类其心必诛!而这些思想体系最终都为历代统治阶级所用,实在无法为己所用者,就如文人与将领一样,或者被封杀,或者被灭族。

古代君主因为攻城略地、杀伐无数,而在内心有负罪感与恐惧感,把宗教当成自己统治的工具,让人看淡世间的名利前途,但自己又总是会把那些能把道理跟民众讲清楚的人请过去(甚至抢过去)尊为国宝(国师),不惜发动战争,给他们提供好房子,好待遇,好头衔,好未来,其实就相当于收买他们的心,为自己所用,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高官厚禄,而高僧们也是通过之中方式,为自己谋求从佛教到世俗的通路。

 

佛与禅在很多时候都像是游戏,比如禅语本质上就是让对方猜,猜到自己所说的话的深层含义,又不能用俗话白话直白地说出来,要用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

佛与禅,其实都是自做高深,都是在猜哑谜,猜到了就是悟到了,悟到了就会被允许去自立门户开宗立派,历代高僧传衣钵,也是遵循这个以是否能跟我达成默契为原则的,从释迦牟尼跟迦叶之间的拈花一笑,到惠能取得禅宗六祖的名号,再到以后的历代高僧的衣钵相传,基本都是遵循这样的规律。

虽然宗教本质上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但很多修行的人却偏偏凡心不死,内部争斗,外部争宠,还美其名曰“弘扬佛法”,其实不过是以佛家的名义实现儒家的抱负,真正实现绝对自由的思想状态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所谓哲学问题的核心就是当下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从中我们得到的规律是什么样的,等等。

春宝认为,只要人性没有发生变化,宗教就是另一个世俗的世界。当精神臣服于物质,信仰让位于生存,自律面向贪婪,本身就会带来物质的丰富,同时也就意味着道德的沦丧和精神的滑坡。

当人生的剧本已经被写好了,你想按照剧本规规矩矩地去演,还是擅自修改剧本,让自己所得到一个更好一些的结局?这个更好的结局包括得到更多的赞许,留得更好的身后名,或者从出身上为自己及自己的后代得到更强大的基因,以及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标签。

 

“众生平等”在绝大部分时候仅仅是口号与愿景。但口号仅仅是口号,现实总是现实。其实在辩真伪,驱外道,求上位的过程中,无意识中就会造成基于宗教的杀戮,其结果无疑是有悖于基础教义的!无奈的是,因为是生存在世俗之间,基于并面向人性,而任何人所做的事情,都会掺杂人的心理因素而无法摆脱,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只有如此!

 

贾春宝

2022213日星期日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