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一、二)

陈嘉珉 原创 | 2023-01-28 09:32 | 收藏 | 投票

(二○○年九月/黔西南州委党校)

刚才有学员问我,能不能拷贝一份讲义,但今天的讲义只是个提纲,要讲两次,讲完我会整理发在价值中国网我的网站上。我是国内第一个在网站上大量提供**讲义的人,大家不要担心拷贝不到,你只管去**就行了。PPT是我的网站,网址是chenjiamin.chinavalue.net。查找讲义步骤是先打开“陈嘉珉的网站”,单击顶端“专栏文章”,然后单击右栏“个人分类”中的“演讲/报告”,就可在窗口中看到讲义目录。声明一下,网上抄袭、转贴甚至用我的名字注册网站、用户名的很多,只有价值中国网上这个“陈嘉珉的网站”才是我的官方网站,我只对这个网站的文章负责。

PPT备和大家谈三个问题:一、创新型国家概述;二、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精神;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表层和深层原因想

一、创新型国家概述

PPT世纪初,中国政府做了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工作,就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规划纲要的起草和审议阶段,专家们认为必须有一个既符合实际又好用的抓手,才能抓得住、好操作。有人提出国外“创新型国家”innovative country的说法,大家讨论觉得不错,于是就在规划中使用了这个词。这是“创新型国家”首次出现在中国政府的文件中。

“创新型国家”在国外是怎么提出来的?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寻求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这些国家根据各自国情走出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国家。PPT第一类是资源型国家,如中东盛产石油的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可以形成市场垄断,动摇世界经济神经,它们就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捷径。第二类是依附型国家,如拉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自然资源比较缺乏,于是就采取“傍大国”的发展战略,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人才、技术,从而走上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第三类国家很特殊,它们不、不靠而靠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引领潮流,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达到现代化的巅峰状态,国际学术界就把这类国家称“创新型国家innovative country。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走的路,实际上是资源型和依附型国家的路。我们走这两条路不仅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而且已经陷入很被动的境地,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迅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认定创新型国家的依据是什么,它的标准和排名是谁制定的,我把这个情况和大家说一下。PPT今年4月,英国的经济学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发布了《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最新排名》(A new ranking of 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countries),这是目前全球最权威的排名。2007年经济学人信息部建立创新指数体系,然后依据这一体系,对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在20022006年和20042008年这两个期间的创新力状况进行评估排名,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在2013年前创新力方面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经济学人信息部的评估报告有两个重要概念。PPT)第一是给创新下了定义,它说“创新是指以新颖方式对知识加以运用、并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这个定义很确切,很科学。知识你能不能创新?不能,你只能创新运用知识的手段。PPT)大家看这两个英文单词:InformationKnowledgeInformation是什么,信息,Knowledge的意思是知识。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对不对?知识是什么?信息经过大脑识别、过滤之后,就成为我们的知识,就是说知识是我们能够掌握和应用的信息,它是客观存在的,你不能创造或者创新它。你只是把客观存在的信息变为自己的知识,就是把information变为knowledge这叫“learn”;但你能够创新运用知识的手段,这叫“study”。今7我在一所大学演讲,听众里边有人向我提问,他反对我对“四书五经”的一个创新结论。我发现他没读过“四书五经”,连“四书五经”是哪九部书都数不出来,于是我就给他讲:你回去花一年时间把“四书五经”研读一遍,一年之后如果我们见面,我再回答你。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创新的前提是拥有知识,创新是对知识的运用,可是你现在还没有这个知识啊,所以你不懂得这个创新。PPT大家看这个,2006年一家国际权威机构发布一份本年度“全球研发创新投1000强”名单,中国企业在这个名单上全军覆没,入榜企业一个都没有人民网上发了这篇文章《全球研发创新1000无中国企业的启示》,文章说:“为什么在市场上卖得火的东西都是国际品牌,即便有些国际品牌是一具‘躯壳’,实际是中国制造的贴牌产品,一旦贴上中国自己的牌子,马上也无人问津。这给我们一个警示,其实我们已具备了相当的生产制造的能力,明里缺失的是品牌,骨子里缺失的是自主创新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不管是明里还是骨子里,我们就缺少一个东西——以创新手段来应用知识,尤其品牌创新,你是有一点实际和高质量的产品,但是你不会应用知识来创造品牌。大家看这是一本什么书?Harry Potter,我读完它的7中文版,又读英文版,这是英文版最后一卷7,我坐车都在读它,已经快要读完。为什么中文版、英文版我都要读,我就想读到它的骨子里边去,了解这部书为什么在商业上会如此成功。这就是创新,不是创新知识,而是应用知识的创新,所以经济学人信息部对创新的定义很准确,很科学。你那个发明专利,就是创造性地应用有关知识,对不对?

PPT)排名报告的第二个重要概念,是定义了创新效率。为排名这些创新型国家,经济学人信息部制定了创新产出(innovation output)和创新投入(innovation inputs)两个指标,创新效率即是创新产出(创新绩效)和创新投入(创新驱动力)两个指标之间的比值关系。创新产出是根据欧洲专利局(EPO)、日本专利局(JPO)、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这三大全球官方专利机构颁发的专利数量作为依据;创新投入包括直接创新投入和间接的经济、社会、政治形势等创新环境。直接创新投入的权重为0.75,其中有研发(R&D)投入占GDP的比例、当地研发基础设施质量、劳动力教育水平、劳动力技能水平、信息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质量、宽带普及率等6项;创新环境的权重为0.25,有政治环境、市场机遇、自由企业和竞争领域的政策、对外国投资的政策、对外贸易和交流管制、税收、融资、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等9项。

PPT根据上述创新综合指数排名,目前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有日本、瑞士、芬兰、美国、瑞典等共20个左右。一般是把创新力处于前20位的国家称作创新型国家,为什么呢?因为排名前20位的国家,它的创新产品在国际市场才有竞争力,而衡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定价权。大家看这个表,台湾在200408年期间处于第7位,比200206年期间的第8位上升1位;香港在200408年期间处于第21位,比200206年期间的第23位上升了两位。(PPT)日本、瑞士、芬兰、美国、瑞典在200206年和200408年两个期间段都位居前5名,但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出现了一些变化。只有日本和瑞士在两个期间都分别雄踞排名榜的头名和第二名,芬兰的名次从第五位攀升至第三位,而美国则从第三名下滑到第四名,瑞典的名次也从第四名下降至第五名。这里值得关注的是,瑞士、芬兰、瑞典三个富裕的欧洲小国排名如此之高,反映出它们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有助于推动创新。(PPT此外,这三个小国家鼓励创新的具体因素还包括高技能的劳动力队伍、对信息通信技术和研发活动长期不懈的政策支持以及着力发展电信、生物制药、机床、精密仪器等创新密集型产业。

PPT)排名报告还对200913年的排名情况进行了预测,它说与200408年期间相比,200913年这个五年期间的具体名次将会出现一些变化。日本、瑞士、芬兰还将分列第一、二、三位,德国的名次将从此前的第六上升至第四,把美国从第四位挤到第五位,而瑞典将会跌出前五名(PPT)。

PPT)全球排名前20位的这些创新型国家,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美国是80%,中国是40;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R&D/GDP)在2%以上,欧盟提出要占到3%,韩国提出要占到4%,中国目前是1.2%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美国、日本在5%以下,中国在50%以上;所获得欧洲、日本、美国授权的“三方专利”占全球数量的97%。这些创新型国家构成了世纪之交全球经济、科技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由于这些国家成功经验的榜样作用,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民族国家追求的最高发展目标,(PPT)现在全世界在发展理念上已经形成一个最大的共识,就是:只有创新才能支撑未来的发展。

在这个排名榜上,日本八年来都是排名第一,根据预测,在200913年这一段,日本还将继续排名第一。(PPT)排名报告对日本的创新力作了简要分析——日本的创新效率很高,200408年日本在创新绩效排名中独占鳌头,而在推进创新的环境因素指标中,日本的名次仅为第11名,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的创新者们是在逆流而上。日本这个东瀛岛国资源贫乏,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这迫使它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不创新、毋宁死innovate or die心态。日本大力投资于研发活动,其中由行业承担的研发业务比例超过了美国和欧盟。按人口规模计算,日本的科研工作者人数比例高于美国,其高等教育质量也非同凡响。除此之外,日本高科技研发活动也十分活跃,因特网普及率达到很高的水平。日本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创新密集性突出的高科技企业数量众多。另一特色在于这类企业与相关联的、密如蛛网、承受巨大创新压力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同志们,日本企业的这种结构关系,和它的整体团队文化是统一的,不像我们的企业是一盘散沙,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日本的大中小企业是通过创新互相联姻,共同面对世界市场。

innovate or die这个成语,不知道大家以前是否听到过。为什么日本人会有“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这种心态?日本人以前并不是一个自觉的民族,日本人看清自己并拥有高度觉悟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我用“忍耐、执着、自律”这六个字来概括日本民族精神,它这个觉悟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人属于强悍的蒙古人种,它的文明、文字、文艺传统是由中国传入的。在世界历史上,日本曾是个微不足道的国家,它这个国家自然资源贫乏,缺少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一个很容易被忘记,很容易被强国从地球上抹掉的国家。它不像我们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有四大发明之类,即使中国人今天碌碌无为,但只要把祖先的东西拿出来炫耀一下,世界也会记住我们。但日本不是这样,日本人没有历史,就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靠自己,要靠创新,要让世界对它刮目相看,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否则它一无所有。但是以前日本人对自身的这个状况并不觉悟,在我们大清帝国崛起的时候(1638年),日本彻底地对拥有当时世界最高科技文明的欧洲关闭大门,而且一关就是200年。在这200年闭关自守的过程中,日本遭到了来自英、法、荷、美、俄等国挑衅、掠夺的深刻屈辱。从19世纪中叶的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人就觉悟了。是在西方文明之外谋求生存和发展,还是融入西方、在西方文明体系内拔地而起?日本人的第一个觉悟就是选择了后者,于是就开放学习西方的科技文明,以惊人的忍耐、执着、自律这种意志精神和超人的智慧,迅速在文化与制度方面赶上欧洲列强。1866年,日本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封建主义阶段;然而到1899年,日本已是一个完全西化的民族,能和西方最先进的国家媲美。近代英国历史学家威尔士说:“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当时的日本一样如此大步前进。”“日本彻底击穿了亚洲必然落后于欧洲的偏见,并使欧洲的进步历程相形见绌。”[]H.G. 威尔士:《世界史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月第1版,P421

19世纪末,日本已经发达起来了,但是20世纪,甚至直到21世纪的今天,日本依然没有安全感。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的太平洋战争是怎么爆发的?爆发的深层原因就是日本人没有安全感。日本人越来越坚信,它这个国家只有本土那几个岛屿是没有安全可言的,于是在1941年,它非常不自量力,非常不理智,制定了一个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计划要用5个月时间,吞并东南亚全部国家和西南太平洋广大地区。一个小小的岛国,要把比它大几十倍的整个东亚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不是做梦吗?可它立即实施了这个计划。太平洋战争是怎么结束的? 为迫使日本投降,19458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24.5万人口的城市,当天就死亡7.8万人,死伤总人数超过20万人,但是日本死不投降;8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815日,日本才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使日本遭受空前罕见的严重灾难,到2007年为止,单是广岛因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就超过25万人。这个不怕死的日本人,只有惨绝人寰的核武器才能让它屈服。海外扩张失败,日本人就以innovate or die的精神,以 “忍耐、执着、自律”精神,拼命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为什么日本人特别能够忍耐、执着、自律,在战场上敢于拔刀自尽、以身殉国?在和平时期勇于开发创新、建功立业?尤其是为什么它自然资源贫乏,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和第一大创新型国家?你只要想想innovate or die这个成语,就找到了答案。

我对日本人比较有成见,曾经下决心不买日本产品,可是没有做到,进入本世纪以来差不多年年买,爱普生打印机、东洋铭木地板、柯达相机、索尼相机、丰田轿车……买了一大堆。有人写文章说“不买日货你会死吗”,这话和日本人的innovate or die”是同一个逻辑,可是做不到啊,你要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你就离不开日本的创新产品。我给大家举个30前的例子。那时像我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我们从日本进口化肥和三合板,日本和我们达成协议,它买我们的煤渣,我们买它的化肥,我们很高兴,我们卖的是丢弃不用的煤渣,而我们买的是它白花花的化肥。可是后来才知道,它的轮船装上我们的煤渣,在海上绕一圈就生产出化肥,然后运回来卖给我们。它买我们加工木材的废料也是这样,轮船装上废料在海上绕一圈,就回来卖给我们三合板。同志们,日本人就是这样创新的。

日本的政策环境对创新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199511月,日本国会颁布《科学技术基本法》,在这个基本法的提案说明书等文件中,明确提出日本未来发展将科技创新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在此之前,日本实施的是一种以引进和消化欧美技术为主的模仿型技术立国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基本法》的颁布实施,使日本迅速转到以基础研究和独创性自主技术开发为主的科学技术创新立国发展战20013月,日本政府又制定新的五年计划,确立新世纪初推进科技发展的三大方向,即以“科技创新立国”的实现作为基本国策,努力将日本建设成为“能够以知识的创新和活用为世界做贡献的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能让国民安心、安全地过上高质量生活的国家”。日本人提出:“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开发国民的创造力是“走21纪的道路”。日本要求:教育要成为打开能够发挥每个人创造力大门的钥匙;教育要适应技术新时代,不断提高学生的价值品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谋划力和创造性智力以及为创造而进取的不屈不挠的意志,使受教育者成为“面向世界的日本人”。日本这个期间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教育创新理念是富有成效的,PPT大家看这个表,这是作为衡量创新效率的创新产出最重要的指标——日本每百万人的专利数量是1274.5,超过第二名瑞士505.8的一倍多。

PPT排名榜里边有一段说到中国The rise and rise of China。我们看一下它的分析——在包括发达和新兴市场在内的所有经济体中中国无疑是创新方面的最大赢家。200408年至200913年这个期间,中国的创新绩效指数将上升11%,名次也将从第54位跃升至第46位。印度的名次也将上浮四位“金砖四国”中另两个成员巴西和俄罗斯的排名则将保持不变。PPT中国排名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在于举国上下正努力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在研发和教育领域,中国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国内的创新环境正在不断得到改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研发方面的投入,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两个渠道的投入,达到了870亿美元,尽管仍低于日本的水平(1390亿美元),并仅相当于欧盟的三分之一左右(2430亿美元),但其增长速度却相当惊人。200106年期间,中国研发方面的投入年均实际增幅达到19%,占GDP的比例2006年上升到1.4%。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2010年将研发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提升至2%。目前单以科技工作者人数而论,中国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世界科技论文发表总数中,中国所占份额从1995年的1.6%上升到了6%,全球排名达到第五位。中国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占全世界总数的40%,几乎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值的两倍,远远高于美国15%的份额。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中很大一部分将继续流入创新密集型行业,外国企业也竞相在中国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中国的创新前景也并非一片光明,它同样面临着阻碍创新的诸多痼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便是其中的一大突出问题。

二、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精神

PPT200619日至11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四届全国科技大会,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会议部署实施国务院于2006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并正式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PPT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坚持走中国色自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本世纪头20,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总体目标是: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PPT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PPT这次科技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也作了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题为《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开创国科技发新局面》的讲话中说:“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温总理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市场换不来的,是花钱买不到的,引进技术设备并不等于引进创新能力。我们的发展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科技大会闭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推进我国科技发展,要突出抓好五个战略重点:PPT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二是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四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温总理指出,要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一五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PPT)在200710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在开篇论“过去五年的工作”这一节中,胡总书记强调过去五年工作的重要成绩之一,就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在报告第四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2020以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报告五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里边,总书记讲了八个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用了两个自然段350字。在这两个自然段中,总书记12次提创新关键词,提到了创新能力创新道路创新投入创新体系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创新智慧创新人才词语。在谈创新型国家这个问题的开头,总书记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PPT在今3月初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14次提到科技创新问题,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继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温总理在谈到“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这个大问题的时候,要求“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谈到“2009年主要任务”这个大问题的开篇,温总理说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总理在报告中还提出,今年中央财政科技专项投1461亿元,增长25.6%主要用于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同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资。”另外温总理强调,“要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选择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抓紧开展工作,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

个人简介
周易管理哲学家,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大成拳研究会常务副主席,上海大成拳分会会员,浙江融媒体《策经》特约专家,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著哲学、历史、命理、堪舆、玄学、武道诗文千万言。
每日关注 更多
陈嘉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