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表层原因
同志们,我前边概述了三年来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精神。(PPT)现在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倾注如此大的热情,要重视到如此高的高度,强调自主创新是“灵魂”、“动力”、“筋骨”,是“国家尊严”、“重大战略决策”、“重大战略任务”、“中心环节”、“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强调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这是为什么?
(图一)“农民为什么贫穷”缘起圈
我有一个“缘起圈”的哲学观点,(PPT)请大家看这个圈,这是一个“农民为什么贫穷”的缘起圈。大家看,从“农民贫穷”这个节点开始——为什么“农民贫穷”,因为“农民缺乏知识”;为什么“农民缺乏知识”,因为“教育资源有限”;为什么“教育资源有限”,因为“教育投资不足”;为什么“教育投资不足”,因为“国家财力有限”;为什么“国家财力有限”,因为“税收贡献小”;为什么“税收贡献小”,因为“农民贫穷”。这个缘起圈的每一环,并非唯一原因,只是假设为主要原因,如农民贫穷的原因有很多,但假设主要原因是缺乏知识。探究某一事物之所以然,可以列举多个缘起圈,而且缘起圈还可以组成缘起圈,即缘起圈的节点就是一个缘起圈。也可以在同一个缘起圈中插入更多环节,把缘起圈无限延长。每类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或几个缘起圈,缘起圈上的每个节点都是原因,也是结果。从原因的角度看,事物缘起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表层原因,一是深层原因。表层原因是把缘起圈的一环截取下来,把所以然的直接原因当作终结原因,不再与深一层的因果环节相联系。但如果不是只看一个环节,而是看整个缘起圈,用佛家的话讲即从“缘起”的圈来看“诸法”的“因”,所看到的“因”就是深层原因。
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表层原因是什么?(PPT)表层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落后,必须大力、加快和全面发展科技。
(图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表层原因
(PPT)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第一是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目前我国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是2~5%。我国高科技含量的关键部件主要依靠进口,60%以上的装备靠进口,汽车、机床、纺织行业的先进设备70%需要进口,集成电路设备90%靠进口,高端医疗设备95%以上靠进口,光纤设备和电视机、手机、DVD的“心脏”全部是进口,大型民航客机完全部依靠进口。大家知道吧,现在手机又在进口什么新技术啊?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我国外贸总额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仅为2%。
我们在当今现代化国家、创新型国家的所有支柱产业里边,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信息产业,但我们只是按住了信息革命的一点尾巴。十年前我国就把信息产业列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可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PPT)美国是信息科技的肇始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就意识到以信息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集中力量研发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1996年以前,美国、欧盟就开始建立知识型的低碳经济增长框架,把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与低端技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通过海外投资向发展中国家倾销。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和地方政府,都像捡到天上掉下的馅饼一样欢天喜地,恭迎美欧送来的免费大餐,最终使中国成了世界头号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端制造业的畸形发展的世界工厂和出口大国。(PPT)截至2007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资企业63万家,到2008年底,已实际使用外资8605亿美元,其中2008年就使用了924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有480多家在我国投资设立企业,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中心有850多家、地区总部超过40家。我国吸收外资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并排在美、英、法之后居全球第四位。同志们,我们引了这么多年的外资干了什么?主要就是干了牺牲资源、环境、劳动的事情,没有干出几件重大的科技创新。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严肃提出,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它的本土干什么?它专搞能够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以美国为例,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传统产业逐渐衰退,增长方式已由资源消费型转为知识技术型,实现了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早在1993~1995年,美国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获得的收益就达到企业全部利润的75%,1996年,美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就达到33%,信息产业在这一年开始成为排在汽车、建筑、钢铁工业之前的第一大产业。正是由于美国对信息产业发展的超前重视,它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占尽先机,并因此成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创新型国家。
(PPT)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信息产业它是所有产业的支撑,所有产业都必须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武装,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中央文件不是经常讲到一句话吗——“要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人说未来的所有产业都是信息产业,都是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武装起来的。比如我今天讲课,这个教育,就是信息产业,离开计算机网络,这个课我就没有办法讲。很多专家认为,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所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要把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有专家预测,信息技术革命的高峰可延续到2020年前后,因此我们必须抢抓这个战略机遇期,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否则失去这个战略机遇期,可能又要耽误几代人。
(PPT)请大家再看汽车这个支柱产业,2008年我国生产汽车934.5万辆,超过美国的868.1万辆,位居世界第二,日本是第一,生产1156.4万辆,但中国生产的汽车90%是国外技术,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车型。2008年中国汽车销量938万辆,今年肯定会超过1000万辆,中国已经成为汽车消费大国,但是中国人设计不了新车型,在这方面我们比韩国落后许多。韩国原来比我们落后,当中国红旗轿车开动的时候,韩国还不会制造汽车。韩国人造汽车比我们晚,他开始引进美国福特汽车,白天跟美国人学做生产线,晚上就学会自己掌握,同时创新。生产线建成之后,发现是落后技术,他就要求换掉,美国人不干,于是就打官司。美国威胁要撤走投资,韩国人很高兴,于是美国人把几亿资金撤走。当时美国人找日本咨询公司咨询,日本咨询公司说,你们一走,那些生产线就是废铜烂铁,跟当年苏联专家从中国撤走一样,有些技术搞得上去、有些搞不上去,搞不上去就是烂尾工程,韩国人没有能力造汽车,你们一走那些设备就是废铜烂铁。可是美国人前脚一走,韩国汽车就开了出来。韩国人买1元钱的技术,花5到10元来消化吸收,韩国人学会了自己设计,而且比原来引进的美国技术还要先进,虽然引进美国的,也卖到了美国。现在韩国汽车开到全世界,我们中国也买韩国汽车。同志们,我们的捷达也是二三十年前的技术,韩国人要换,我们不换,甘愿落后,不求上进。韩国引进其他技术也是如此,如引进核电出口核电、引进钢铁出口钢铁、引进彩电出口彩电、引进电脑出口电脑、引进手机出口手机,全是创新的技术产品。我这台笔记本也是韩国的,韩国三星。这个韩国人,他总是力争把引进的每一项关键技术变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再卖出去,所以韩国成了世界排名前十五并且位次不断上升的创新型国家。韩国的文化产业也是这样,先引进,然后创新出口,连中国的端午节都被它打造包装,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知识的创新应用,你那个端午节是几千前就有的,是既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创造性地应用这个知识。现在韩剧风靡中国大陆,卖价仅次于美国文化产品,在韩国没有市场的影星、歌星,只要来中国一唱、一演,立即引来全国性的追星族。赚钱的竞技体育也是这样,(PPT)大家看这个是什么?中国一米八九的足球运动员,和韩国矮个子球星一起上场,就有恐韩症,精神就先垮掉了。中国足球已经有三十三年没有胜过韩国,三十三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把第一次输给韩国那年出生的孩子培养成球星,他现在都已经退役了,也就是我们整整输给了韩国一代人。已经过去了一代人,现在“恐韩症”成了好几种网络百科全书的专有名词,我们还是没有获胜的希望。中国有一类球迷,他不能看中韩交战,一看他就要砸东西,甚至砸警察,这个也是“恐韩症”的表现。
(PPT)同志们,我们现在跟当年的韩国人相反,我们喜欢把自己死死绑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上,把外国资本家奉若神明,生怕资本家撤走资金、撤走技术。韩国人买1元钱技术,花5到10元来消化吸收,而我们只花不到1毛钱,我们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严重脱节。我们总是创新不了新技术,总在学习,总在“跟”,我们引进技术后不去消化、不去创造,而是拿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赚的辛苦钱来继续引进,我们就当组装工人,例如引进电脑386,也不去创造486,而是再引进486、再引进586、再引进奔腾,如此一代一代引下去,永远没有创新。
(PPT)去年底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人的“气”“跟”精神》,说我们中国人啊,委屈时间太长,因此有“气”;有“气”怎么办?如何出“气”?那就是“跟”——别人造原子弹氢弹,我们也造原子弹氢弹;别人造卫星,我们也造卫星,然后就为“两弹一星”欢呼;别人造飞船,我们也造飞船,造成了就举国祝贺;别人开奥运会,我们也开奥运会,开成了就呼天喊地全民庆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说成功举办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我们的百年梦想就是一个“跟”,而且还亏本。我们开个亚运会、奥运会,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使尽吃奶之力,搞吼阵了。但你搞的不是创新,不是力量展示啊,而是实力不足、力量不够、缺乏创新的表现。真正伟大的是希腊人,他创造了奥林匹克原则和精神,让全世界去遵守和传承。现代中国人害怕创造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害怕那个世上没有的东西得不到承认,因此唯有“跟”上已经存在而备受赞扬的东西,才会感觉出了一口“气”,成了真英雄。说到卫星,让我想起“四人帮”的一句名言,“四人帮”说前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结果应验了,军备竞赛果然能让一个政党失权、国家分崩。中国在造了两弹一星之后,计划体制的国民经济几乎走到崩溃边缘,幸好伟大设计师力挽狂澜,使国家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否则我们也有步苏联后尘的危险。由于有这种“跟”的思想,我们总是把自己定位在别人屁股后面,就像小孩赌“气”似的,一定要做个样子给人看,什么事情别人做了,我们也要做、也能做,然后就热泪盈眶举国欢呼。我们始终缺乏一种胸怀天下的创新精神,总是有一种小家子“气”,然后在这个“气”的支使下“跟”。越“跟”越被动,越“跟”越受制于人,于是就更加使“气”,更加高呼“口号”,更加紧地“跟”,“跟”上了就很爽、很过瘾。同志们,如果我们像美国那样有波音公司,有微软公司,如果我们会造奔驰、会造宝马、会造计算机的“心脏”、会造航空母舰,如果我们象日本那样“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不知道要鬼死呐喊欢呼成什么样子——怎么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13亿公民会变得如此弱不禁风、小气巴巴呢!
这是我们的差距所在,我们缺乏韩国人那种超越的实干精神,韩国人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比我们强很多。(PPT)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中心,韩国企业基本上都有研发中心,原来韩国的企业不如我们,现在韩国相当多的企业比我们强。据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有0.56%,大中型企业仅为0.71%,全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们前边提到2006年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研发创新投入1000强”,中国企业全军覆没,一家都没有。我们引进技术引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个是先进的,都是人家淘汰的。我们现在有两亿人给外国资本家打工,就挣那么一点辛苦钱,而且也没有劳保,这些人挣的工资只是韩国工资的1/10、欧盟的1/20、日本的1/23、美国的1/25,这种牺牲劳动的状况就是“跟”的结果、缺乏创新的结果。现在经济不景气,全国企业倒闭近十万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没有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它不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投入、研发和应用主体,倒闭就倒闭了,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泡泡都不起一个,对整个产业和技术世界毫无影响,你死了地球照样转,现在中国的多数企业就是这样。有人在做研究,想在国内找50只绩优蓝筹股推荐给普通股民。美国流传一个故事,老人在生孩子的时候,经常要送一个红包,说是孩子将来的学费,红包里边是花两三千美元买的比如麦当劳的股票。18年后孩子长大上大学,就把箱子底下的股票翻出来卖掉,两三千美元的投资就变成了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这叫绩优蓝筹股。可是这些研究人员在国内找不到这样的股票,原因就是我们的很多企业,它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要素的支撑,它今天干得很红火,但是明天、后天它就可能从人间蒸发了。今年买一只股票,18年后再卖掉赚钱,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值得人们这样信赖,所以中国出不了巴菲特,因为巴菲特是做长线投资的。去年11月温元凯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他就说中国要进一步走向拥有核心技术的世界工厂,要成为头脑工厂,而不仅仅是目前的肢体工厂。而做头脑工厂,就必须要有创新。
(PPT)去年底我看到价值中国网转载日本一家杂志发表的社论,这篇社论说中国除了导弹,没有什么能国产,中国的战机需要进口发动机,国产发动机需要进口零部件,航天设备要么整套进口,要么进口零部件。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中,除了导弹可以100%国产,其他的都需要进口零部件。中国可以国产的武器装备大多是过时的,像第二代战斗机、70年代的坦克和舰艇等。中国可以国产的大多已经停产,需要国产的大多需要进口。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歼10以及歼14等都是跟随性科技成果。从1949年到2008年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原创只有十几项,与美国的近千项重大科技原创相比,中国的科技原创几乎为零。这篇文章说这是由中国教育质量所决定的,中国人很聪明很勤奋,但是经过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就非常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只是锻炼出很强的考试能力。中国大学的“宽进宽出”使得中国大学流行“60分万岁”,这样中国人经过大学教育之后,连考试能力都丧失了。文章说不可否认,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是中国与美国科技差距不断缩小的根本原因。
同志们,我们的教育的确问题太多,(PPT)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配合创新型国家建设,“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希望这个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能够解决我们现在低素质教育的顽症。
这篇文章表扬中国人的考试能力,就是学习别人的能力,就是我前边所讲那个“跟”的能力。这篇社论中的信息,我没有去一一核实,但是本着兼听则明的理性心态,我们应该引起注意和反思。我非常赞同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搞科技创新,国防问题要认真对付一下。去年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来华访问,去我们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中国军官给他介绍中国军事情况,只有介绍到中国的战时兵力动员能力是1.3亿人时,他的表情才微微变化了一下,而说到其他东西时,他一点反映都没有,这个说明我们的优势还是人力。国庆大阅兵,展示亮点还是人海战术,成千上万人喊口号、抄正步、走方块,人无我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高科技装备没有几样。有天有个做汽车生意的老板在我家聊天,他以前当过兵的,电视上有个新闻在纪念我们的“海空卫士”王伟英雄,他说兄弟啊,我们中国人啊,你那个上海造房子,可以造到十多层倒掉,都可以啊!你可以花几千万造那个凤凰桥,快要造好没有通车就垮掉都可以啊!但这个军事上用的东西,要搞扎实啊,你那个飞机,是打仗用的啦嘛,开得玩笑喽,咋个被人家一撞就撞得影影都不见啊喽,那个老美的玩意撞了你,还稳稳当当地停在我们的国土上,毫发无损!你这个打仗用的东西,不能搞豆腐渣,嘻不得玩笑啊!去年俄罗斯打格鲁吉亚,士兵拿着传统武器,靠手臂上戴袖标、喊暗号来识别自己人,一个军事大国沦落到这个地步,让美国人看了大笑话。我们的军事力量,真要打起仗来,不知会暴露好多空白和弱点。所以我赞成一个观点,国防上的科技创新,要高度重视,不要把“科技强军”只停留在口头上。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PPT)我认为要正视两点。第一,它是世界第一大创新型国家,从创新型国家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这个矿藏资源贫乏,工业原料、燃料严重依赖进口,粮食及多种农副产品不能自给,资源总量没有我们贵州省多的一个小国、一个岛国,在二战惨败之后,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第二,由于日本无法克服资源贫乏这个天然缺陷,如果将来它的军事实力有机会超过中国,就会对中国构成威胁,就可能会重复60年前的那段历史,和再次印证毛泽东主席说的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这个“跟”的问题很恼火。十五年前我在北京大学听过王选一次演讲,他说全世界每天出版的英文计算机资料有一米多高,一般科学专家一看就是黑灯瞎火、摸不着北。他说我们应该采取的战略是“紧跟”,就像在北京街上骑自行车一样,紧跟在别人后面,跟着跟着就超一下,但是永远超不完。我想关键问题是,不要因为超不完就不超、不跟,虽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但跟的过程可能还会长期伴随。
说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我们要充分认识一个问题,(PPT)就是科技竞争是一个典型的赢者通吃的领域。在科技创新上面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要你“跟”,你就永远成不了赢家。关键技术创新最要命、最厉害的地方,是它创新了一种技术标准,以后相关产业都得学习和执行这个标准。比如波音公司它不只是生产飞机那个厉害玩艺,它还制定了一套生产飞机的技术标准;比如英特尔公司它不只是研制计算机芯片,关键是它探索出了微机芯片的一整套技术指标;又如微软公司它不只是编制计算机软件,关键是它编制了一套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指标体系。这些技术标准的要害之处,就是它会形成垄断,让整个行业的科研、生产都跟着它的标准走,如果它修改或淘汰那个标准,就会给那些只会“跟”的企业和国家造成致命打击。例如微软公司,它用WINDOWS淘汰MSDOS,全世界基于MSDOS的应用软件就全部淘汰,造成一大批软件公司破产。微软公司的例子,就是技术标准的改变带来一场信息行业的革命。赢者通吃的规则就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是第二就是输家。打一个比方,比如有五个人、十个人在一条小路上赛跑,前边有一个陷阱,跑在最前头的人挡住了后边人的视线,这就是给后边的人划定了标准、范围。跑在第一的人他不减速,因为他看得见陷阱,临到陷阱他就一步绕开或飞跃过去,而后边的人,就可能通通掉到陷阱里。2002年8月,我在青岛参加国家人事部的一个会议,大家都在探讨中国入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好处,听龙永图先生演讲,他说中国入世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参与制定规则。如果你不制定规则,你就不知道规则的陷阱。所以关键技术创新最要害的地方,是它创造了规则、创造了标准。技术竞争就是这样一个规律,只有跑第一的人才会挡住其他人的视线,优先形成标准、范围、规则,轻而易举地使他人成为输家。
(PPT)同创新型国家相比,我们第二个较大的差距,是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缺乏。我们前边提到,我国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占全世界总数的40%,中国科技人才有近4千万,数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发明专利仅占世界总量的1~2%。总起来看我们科技创新投入大、人才多,但是表现很差,日本每百万人的专利数量是1274.5,而我们才是0.5,只是日本的零头,日本是我们的2548倍。我们科学研究的质量不高,论文很多,论文发表总数所占份额从1995年的1.6%上升到2005年的6%,全球排名第五,但是被引用的很少,美国科技论文每天的被引用量是12.2%,我们只有2.8%。我们好多论文只是发表出来评职称,或者完成计划任务,很少有人阅读。我们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尖子人才,更缺乏一流大师和学术领军人物,世界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奖颁奖已有100年历史,获奖科学家有近900人,但是至今大陆科学家获这个奖的一个都没有。大陆办得最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也在百名之后,原因就是缺乏大批创新人才,教育质量一直上不去。长期以来我们存在一个很尴尬的状况,就是一方面优秀拔尖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整个世界人才流动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向发达国家,而中国恰好是人才流动最大的源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流向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就有几十万。
我们现在科研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缺乏有一个表现,就是学术腐败十分严重,抄袭、侵权、盗版现象长期无法禁止,这对创新是个严重的阻碍。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治理学术腐败,否则创新的社会风气、创新的学术精神难以形成。我们应该借助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最高国策力量,来努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我们在座各位都是领导,不知道大家是否厌恶现在很严重的官僚文风,这个问题也同样不利于创新社会风气和创新学术精神的形成。前几年学习“三个代表”,要求人人过关写一篇体会文章,有三个老熟人托我帮写,我花两天时间写了三篇共近万字的文章,我以为他们会很感谢我,不料这三位老党员一听是我亲自动手写的,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说要不成,还说我太“书呆子气”了,哪有这样写文章的!他们要我从网上下载党报党刊的文章或中央领导讲话,再删掉一些句子、段落,重新组合一下打印出来就行了。于是我就用这个办法,在2002年帮朋友、老乡、熟人“写”了几十篇“三个代表”体会文章。2005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也如法炮制帮十多个熟人、朋友“写”了十多篇体会文章。同志们,现在假大空的东西很流行,今年学习“科学发展观”,地方官员写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各种报告、文章,多半也是形式主义的八股文。州里边有几个单位请我去作学习“科学发展观”讲座,我对他们这个活动一点不看好,因此也懒心无肠地推掉了。我以前爱和夫人一起看电视新闻,我希望她能看懂,所以看到领导讲话,我就脚指头都给他抓紧了,心里边希望他放松点,讲通俗点,讲点新东西,不要像背书似的,结果他还是讲了一篇假大空和老百姓听不懂的东西。我今年初开始研读《毛泽东文集》,重读《邓小平文选》,真是很感慨,为什么毛泽东和邓小平讲话、写文章会那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幽默风趣,为什么不提倡我们的干部好好学一下呢?如果毛泽东、邓小平重返人间,看到今天泛滥成灾的假大空官僚文风,可能很多人要挨打屁股。我想如果把“科学发展观”看作一种世界观,那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诚实,就是邓小平讲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科学的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一个人没有诚实的科学态度,他就不可能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家走进党校,看到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实事求是”——我认为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创新是对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必须全社会都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风气才行。
(PPT)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们的第三个差距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第四个是创新的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弊端,此外还有诸如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农业科技水平低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我们在座各位都身在体制之中,并且可能是当事人,比我知道得多,因此我就不说了,说多了大家也会比较难过。
基于以上分析,客观地讲,我们在经济学人信息部的国家创新力排名榜上,还处在一个很低水平的排名段里,因此上升较快,这是一种“差与差较量”的进步。越往后进步就会越艰难,因为随着位次的上升,就会越来越接近准创新型国家和真正的创新型国家。这和选拔赛是一样的道理,初赛容易脱颖而出,赛到最后对手都是精英,都是真英雄,要占领对方位置就非常艰难。从2002~2008年这八年间,中国的名次上升了五位达到54位,而在未来12年间,则需要上升34位进入创新型国家,必须付出巨大超常的努力才行啊。
(PPT)大家要注意,我们通过建设创新型国家来发展科技,不是只在某个领域谋求发展、谋求创新,而是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所讲的,必须把自主创新“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边,也强调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快和全面发展科技,如果只是出几个一流人才、出一小批创新人才,在有限的几个领域创新突破,那就不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