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贵州省第六届旅发大会·安龙第五届荷花节“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企业家朋友,很高兴在荷花飘香的季节,在生机勃发的荷都安龙,与大家一起探讨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安龙古城在明清时期就是民间经济十分繁荣的地方,居民具有浓厚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我爷爷就是安龙人,1948年在册亨县新场三棵树创建油榨房,是解放后新场公社最早的桐油加工作坊,存续了近四十年。安龙拥有历史悠久的商业文明底蕴,因此我为这次演讲感到荣幸和自豪。
中国自古就是民营经济立国,建国后把民营经济这群“老虎”置于牢笼里关了几十年,现在是“放虎归山”了,并逐步在把“山”的地盘扩大。刚才国务院法制办姚茂斌处长在主旨演讲中说到,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市场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了,并且在不断完善。但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观念、体制机制一直在影响制约民营经济,主要有两个制约因素。
第一个制约因素,是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束缚太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个口号,现在叫得很响,以前还有一个“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口号。大概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民营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因此这两个口号在西部叫得最响。这两句口号是一个“制动”结构,即政府“制动”民营经济,而不是民营经济自己在动,自己在发展。因此这个“发展”口号反映出的,恰好是一种民营经济受制的状态。
民营经济的本性是什么?这让我想起我的母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会,我母亲在集体田地之间的自留地上精心耕作,绝不会少种一窝玉米,总想挖宽面积多种一窝;政府不准私人在赶场天卖东西,母亲就把装糯米饭的背篓放在山垭口赶场的路上,像小偷一样躲在树林里看着,有人来买就走出去卖五分钱一碗,若有民兵来抓,就扔下背篓往树林里跑。二十年后学习研究经济学,这门西方传来的学问,实质上就是市场经济学,我理解这就是民营经济的本性——唯利是图,无孔不入。马克思说过,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时候,他们就不择手段;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一百的时候,他们就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两百的时候,他们就敢舍身取财,这是对民营经济本性最形象的描述。民营经济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经济不一样,国有经济需要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政府高呼口号、发布命令、作出计划来促使其发展,因此政府是国有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截然不同,它是最符合人性、最符合市场的经济成分,是市场的天然产物,天生具有造血和自我发展的功能,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除非你堵塞它,否则它总要本能地向前“发展”。因此无需政府越厨代庖、自作多情,像操心国有经济那样去操心它的发展。既然民营经济最契合人性与市场,只要你给它市场,它就会发展得疯狂,那为什么政府还要去“发展”和“大力发展”呢?这不正好说明它受到的束缚和制约很大、很多吗?
中国自古就是民营经济立国,建国后把民营经济这群“老虎”关起来,然后又“放虎归山”,这怎么能叫“发展”和“大力发展”呢?我把你的手脚捆绑起来,然后又给你解开,这能叫“发展”吗?所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个口号听起来,有一种计划经济的全能政府、官本思想、长官经济、大恩大德的权力意识和优越感在里边。山东青州太极经济研究中心的葛孚学先生,几天前与我讨论民营经济时说,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是政府,这里面有一种绝对支配的权力优越感,如果任凭民营经济自由发展,那是不被允许的。“发展”的言下之意就是——能发展你的是我,能埋葬你的也是我,你的命运、生死掌握在我手里。这种“发展观”其实有点可怕。
为什么过去要给民营经济加上“五花大绑”,省委栗战书书记在今年3月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的讲话中说:“现在我们的很多政策和程序,是建立在业主都是想把事情做坏的假设基础上的,所以政府各级部门的政策管得很严。”赵克志省长也说,思想认识不到位的突出表现,一是“怕”,“怕私、疑私、防私”,“不敢真心诚意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二是歧视,对民营经济在政治、社会和经济地位上不能给予公平待遇。因为你相信和假设民营经济会干坏事,你害怕、怀疑、防范它,于是就用很多“绳索”把它捆绑起来。
为什么西部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如东部地区好,主要原因就是传统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政策,捆在民营经济身上的绳索太多太紧,上的枷锁太多太沉,而今地方政府解开这个绳索、打开这个枷锁的力量太小,速度太慢。地方政府所谓“发展民营经济”,其实是在不断给民营经济“开锁”、“松绑”。“开锁”、“松绑”的速度,应该如栗战书书记要求的“能快一些,大一些,再快一些,再大一些”,尽快让民营经济作为一个健全、健康的主体去参与竞争,获得自我发展的好机遇。
地方政府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更新“发展”观念,不要争功、移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自己的角色。栗战书书记要求地方政府对待民营经济要转变思想观念、搬掉“障碍物”,要当好经济发展的“清道夫”、“守夜人”。做“清道夫”工作,实质就是给企业“松绑”。“松绑”怎么松?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放宽民营经济发展限制”、“全面清除准入障碍”、“实行公平的行业准入政策”,“严禁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之外提高行业准入、市场准入门槛”,“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领域外,一律对民营经济开放”。单是把这些“准入”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民营企业就会感觉轻松很多啦。
赵克志省长还谈到,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诸如在税收、用地、融资、审批、收费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还有如审批流程过长、程序过多、方式过繁、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服务不到位。赵克志省长强烈要求地方政府要真正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多服务、少干预,多关心、少指责,多支持、少添乱,多办事、少设障”,要“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完全把这些政策和服务落实到位,民营企业就会感觉一身轻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形的潜规则,如请客送礼、行贿受贿之类。地方上每一次腐败案件的披露,我都会想到在腐败过程中给企业增加的成本负担。所以官员腐败不仅关系政党自身的兴衰存亡,也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如果政府官员真正是为企业减负着想,为企业发展着想,就应该廉洁起来。
在政府和企业的博弈中,我们政府和西方国家政府不一样,西方政府是“私”政府,它和“私”经济天然契合。我们政府代表“公”,而民营经济代表“私”,用易经四象来讲,政府为老阳,企业为老阴。因此政府可以退一步做少阴,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减少管制,依法行政;而企业则要进一步做少阳,自觉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勇于担责。这样“一退一进”找到契合点,政府和企业就能相互信任、成为朋友、和谐互动,企业就能长久健康发展。
第二个传统制约因素,就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什么这里边有传统制约因素?因为这个问题是个历史包袱,是计划经济传统造成的。国有商业银行它实际上不具有互利互惠的“商业”性质,它是政府附属机构,它奉行的不是市场逻辑,而是奉行政府赋予的垄断特权和霸王法则,它天生不会为民营企业着想。比如在融资成本方面,国有企业平均利率是1.6%,民营及中小企业则为5.4%,这个利率就可以把一些中小企业逼垮。比如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堵断了民营经济的资金来源。比如国有银行吸收存款给你百分之一二的利息,贷款收取百分之五六的利息,这个真是“贷”你没商量。这么高的利润不是国有银行创造的,而完全是一种特权发挥和寡头垄断收入。
由于国有银行和民营经济性质不同,一个姓“商”,一个非“商”;一个属“私”,一个属“公”;一个在海里拼搏,一个在岸上获利。二者不可能成为真正平等的市场主体,因此要求国有银行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实际上很难办到。这些都是我们一边发展、一边改革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现的深层矛盾。就是你现在“发”不下去了,也“改”不下去了,必须另起炉灶。我接触到一些民营企业,如果没有非法的民间高利贷这根救命稻草,它们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就死亡了,可是在获得高利贷这根救命稻草之后,也等于是慢性自杀。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刻不容缓。
根本的办法是什么?刚才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的韩家平处长在演讲中说到,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我认为这是根本办法。就是要创建与民营经济相配套的民间金融和资本市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在国有金融之外。如在公办教育之外让民办教育发展起来,在公有经济之外让民营经济发展起来,现在就要在国有金融之外让民间金融发展起来。总之不要寄太大希望去改革“国有”、“国立”、“国营”,要打包围战,搞“民间包围城市”,当然这个“包围战”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公平竞争。大量不法的民间金融早已存在,关键也是一个“松绑”的问题,并在“松绑”以后,使不法成为合法的问题。
给民营经济松绑,以及放手民间金融发展,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公私矛盾问题,需要迅速解决,否则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个目标,以及完成全省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就非常困难。安龙县委邓修宇书记在论坛致辞中谈了民营经济在安龙的发展和积极贡献,这让我断定——安龙县乃至黔西南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希望真是要寄托在民营经济身上。
上述两个观点只是个人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诚望包涵、批评。谢谢大家!
【附注】由中共安龙县委、安龙县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国际商报社协办的贵州省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安龙第五届荷花节“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于2011年7月30日上午在安龙县人民会场举行。论坛主题为“抢机遇,谋发展,迎挑战,树信心”。有来自国务院部委、地方政府、著名高校、上市公司、地方民营企业的代表近800人参加。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司政处处长姚茂斌作主旨发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调研室主任严新宝作主题演讲。来自国家商务部、中国民生银行、清华大学、黔西南州委党校、大自然地板(中国)有限公司、帅康集团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分别作了有关国家调控政策、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商业模式、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演讲。论坛还邀请有关政府、金融和企业界领导与地方民营企业家举行互动对话,现场解答民营企业如何扩大产业规模、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等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