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得天独厚的古树名木资源具有五大显著特点,(1)古树名木数量巨大。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省现存古树名木72.73万棵,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散生1.14万棵、古树群271个71.59万棵。(2)拥有全国最“古“的古树,全国5棵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全在陕西,分别是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仓颉手植柏、洛南古柏。(3)具有全国最大人工古树群,黄帝陵人工栽植古树群数量超过8万棵,其中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名木3万棵以上。黄帝陵古树群是世界独树一帜的数量大、年代久、保存完整的古树群。(4)拥有全国最大天然古树群,柞水牛背梁冷杉及其伴生杜鹃古树群,数量超过39万棵,构建起祖脉秦岭最原真最完整的生态系统。(5)古树名木分布全覆盖,每一个县区都有古树名木,所有设区市和一半以上县区拥有古树群。
陕西在古树名木保护上有“四个率先”,(1)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古树名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1996年西安市制定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办法、2010年陕西省制定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率先全面摸清古树名木家底并建立古树名木信息管理平台;(3)率先实行挂牌保护和动态监管,落实保护责任和保护措施,组织开展长势濒危衰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4)率先实施古树名木扩繁保护工程,成功获得黄帝手植柏实生苗和克隆组培苗,并于2016年搭载天宫二号进行太空育种,探索建立古树遗传基因保存延续新模式。2020年,我省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体系,实行五级林长“齐抓共管”“党政同责”。黄帝手植柏、玄奘手植梭罗树、贵妃石榴、武侯祠旱莲等4棵古树名木专题片在央视国际频道《中国古树》栏目播出。黄帝手植柏图腾已是深入人心的“陕西林业”标识。
陕西举世无双的古树名木资源,决定了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上陕西只能当第一,不能做第二。只有走在全国最前列一条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全面提升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水平,努力建设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示范省。
如何高质量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建成古树名木保护示范省?关键在以下四点方面:
一、深化“三个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古树名木是植物界的“三皇五帝”,兼具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双重价值。从过去到现在,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古树已磨砺为“绿色钻石”。保护好传承好古树名木,是我们肩负的生态与文化双重保护责任。
(一)保护古树名木就是肩扛“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重大文件都对古树名木保护提出明确要求。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帝手植柏等古树名木保护作出重要批示,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批示。一德书记、赵刚省长分别主持专题会议、常委会会议、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质量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贯彻落实工作,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二)保护古树名木就是赓续中华文脉。古树名木是记录生态变迁的“活化石”,具有生命的“活文物”。以“黄帝手植柏”为代表的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从黄帝手植柏、老子手植银杏、汉武帝挂甲柏、李世民手植银杏,到毛泽东手植丁香,再到中国—中亚五国元首手植石榴,陕西古树名木传承着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镕铸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凝结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情感认同。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史书,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和生态根脉,就是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生态自信。
(三)保护古树名木就是厚植深绿之基。古树具有超级的生存智慧、神奇的适应能力,必定拥有独特的遗传密码。保护古树就是保护独特的遗传资源。当前的“绿色陕西”是浅绿色,中幼林占乔木林71.8%,整体是“小树当家、灌草当家”,绿色本底还“不深”,生态功能还“不强”,生态环境还“不美”,生态生产力还“不高”,生态产品还“不多”。古树名木冠幅宽广、枝干粗壮、根系发达、风姿多彩,是无价的“深绿色不动产”,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厚植“深绿”根基。
二、落实“三个要求”,全面加强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省上已成立“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专班”,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随后,省政府还将印发《5棵5000以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案》,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不折不扣、有力有序抓好落实。
一要严格实施“一树一策”。渭南、延安、商洛3市要集中力量,加快编制“5棵5000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重点要细化实化责任落实、科学监测、系统建档、技术支撑、生境优化、安全保护、科学决策、持续投入、文化传承等9方面内容。黄帝手植柏、保生柏、仓颉手植柏的保护方案,要把周边古树群一并纳入保护范围,做到整体保护。省工作专班要及时组织省专家组评审“5棵5000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确保科学性、精确性、指导性、严肃性。白水、黄陵、洛南3县要全面组织实施落实“5棵5000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渭南、延安、商洛3市绿化委员会全程指导监督落实。
二要全面完善“一树一档”。白水、黄陵、洛南3县要加紧研究建立包括本体情况、日常养护情况、生长动态、周边环境、诊断评估情况等信息的“一树一档”保护档案,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省市县三级共享。为科学研判古树长势和健康状况、合理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三要切实建强“一树一队伍”。白水、黄陵、洛南3县要牵头,建立由古树名木保护领域相关专家为技术指导、养护责任单位为依托的专业化“一树一队伍”,专职负责5棵5000年以上古树保护管理工作。各养护责任单位要选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日常养护人员,为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配齐专属“管家”。省专家组要强化科学咨询和技术支持,定期对保护工作开展现场指导,不断提高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保护成效。
三、突出“六个示范”,全面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按照“分级、分类、全面、系统、可持续”原则,省绿化委员会组织编制了《高质量推进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案》,目前正在按照各单位意见抓紧修改完善,近期将印发实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一是要在加强动态监管做示范。建立完善古树名木图文数字档案系统,开展定期检查和补充调查,实行动态监管,将所有古树名木资源都纳入保护范围。散生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档”,建立二维码保护牌;群生古树名木实行“一群一档”,建立二维码保护标识。
二是要在加强分类保护上做示范。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落实分类保护要求。对散生古树名木,加强日常巡护,发现病虫灾害、自然损害、人为破坏等异常情况的,及时科学抢救、有效治理、促进复壮。对古树名木群,要制定实施“一群一策”保护方案,严格落实管护措施,不断提升古树名木群落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三是要在加强分级保护上做示范。我省古树保护分为4个等级,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名木施行一级保护。各地要按照分级保护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日常养护和定期检查中发现古树名木生长异常的,要科学制定救护方案,特级、一级古树名木救护方案报省绿化委员会备案后实施,二级、三级保护古树救护方案报市绿化委员会备案后实施。
四是要在加强生境优化上做示范。要统筹地上与地下、本体与周边,组织开展古树名木生境优化综合治理。妥善处置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及植物等不利因素,科学确定保护范围,合理设立保护围栏,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在古树群和特级保护古树周围,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为古树生长留足空间。
五是要在加强科技支撑上做示范。省市县要分级建立专家库,实行古树名木保护专家会商会诊制度。加强管护队伍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升专业化水平。
六是要在加强保护模式创新上做示范。秦岭国家植物园要建立中华古树名木园、中华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和扩繁优良遗传资源,形成中华古树名木完整谱系,加强古树遗传规律研究,破解古树遗传密码。
四、做实“四个强化”,统等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高质量高效能高水平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更加有力的举措,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落实属地责任、落实林长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绿委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推进整体保护。渭南、延安、商洛3市及白水、黄陵、洛南3县政府要建立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
二是强化协作配合。要落实《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将古树名木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省林业局要配合省司法厅、省人大环资委、法制委做好《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各级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以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各级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物、市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三是强化检查督导。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定期组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落实管护责任,及时更新图文数据档案,科学评估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省林长制办公室将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林长制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或造成古树名木资源破坏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积极总结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发布古树名木保护信息,妥善回应社会热点舆情,广泛组织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古树名木认建认养等活动。要深入挖掘古树名木文化,讲好古树名木故事,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建设深绿陕西的必然要求,是实施深绿战略的应有之义,是当好生态卫士的神圣使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增强“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生态绿军战斗力,以自我革命成果引领深绿陕西建设,朝着“古树名木保护示范省”新路标接续奋斗,自加压力、深挖潜力,善谋善为、善作善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陕西力量。
注:本文是在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2023年5月20日于磨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