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迷恋董贤的同性恋皇帝、西汉孝哀皇帝在未央宫殿去世,太皇太后与大司马王莽商议立皇位继承人,最后选定中山王刘箕子。刘箕子,后又名刘衎,是汉孝元帝的孙子,中山王刘兴的儿子,汉孝成帝的侄子,汉孝哀帝的党兄弟。于是,朝廷派遣王莽的堂弟安阳侯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中山王刘箕子为皇位继承人。刘箕子到了长安城皇宫后,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史称汉孝平帝。平帝当皇帝时,只有9岁。9岁大的儿童皇帝,什么都不懂,皇权自然而然地掌握在太皇太后与王莽手里。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执政。王莽权力日盛,孔光担忧害怕,不知怎么办,于是上书打报告,请求退休。孔光是孔子的一十四世孙。王莽并不想让孔光退休,觉得留着孔光这位三世老臣、孔子的后裔,还是在朝中有影响力的,对他的权力威胁不大,还有利用价值,因此,借口皇帝幼小,宜置师傅的理由,迁孔光的官职为帝太傅,位四辅(太师、太傅、太保、少傅),还有加官给事中职务,还有领宿卫、供养、行内署门户、省服御食物等职责。任命马宫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然后,葬汉孝哀帝于义陵。
大司空王崇跟王莽也关系搞不好,为保名节,不同流合污。于是称病乞骸骨归于乡里,被免去官职,以逃避王莽。王崇惹不起王莽,但躲得起。王莽的亲信,左将军甄丰任职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王莽不但升了亲信的官,还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刘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子盱台侯刘宫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刘伦为广德王。还封西汉大功臣后裔周共等人皆为列侯与关内侯。总共封官进爵117人。
当时,西汉遭遇到特大旱灾,旱灾又导致了蝗灾,旱情严重的地方是青州,灾民流亡迁移,以求活命。王莽把旱灾向太皇太后汇报后,要求她穿普通衣服,减少膳食,向天下百姓以示节俭。太皇太后在与民同甘共苦。王莽上书捐赠钱百万,献田地三十顷,交付给大司农救助贫民与灾民。王莽的行为,起了榜样模范作用。西汉政府高官们纷纷仿效,捐赠田宅的官员共有230人,用田宅以救助贫民。王莽又在首都长安城中,选一块五里大小的地段,建保障房二百区,安居贫民。王莽率群臣上奏太皇太后,说幸亏有陛下的威德恩泽,才使得风调雨顺,甘露、芝草、朱草、嘉禾等吉祥瑞兆产生。要求陛下恢复原来的服饰与用膳。王莽又令太皇太后下诏书,表示不同意这样做。以后,每次有水灾、旱灾的话,王莽就吃素菜,不吃肉食,以示节俭。随从们把王莽的情况向太皇太后反映。太皇太后觉得王莽做得太过了,于是派使者跟王莽讲,听说安汉公天天以蔬菜为食,忧民太深了。现在秋天粮食丰收,安汉公你要经常吃些肉补补身体,为了国家而爱惜自己的身体。太皇太后以为王莽是忧国忧民,所以不吃肉食的。其实,王莽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以博取更大的名声与政治资本。
光禄大夫楚国龚胜、太中大夫琅邪邴汉,看到国家被王莽所掌控,都不愿同其流合污,都要求病退。王莽对这样的消极对抗、不敢明着对抗他的官员,还是很优待的。他令太皇太后下诏书,说朕以人事方面的工作烦扰了两位大夫,大夫现在修身守道是好事,国家为你们养老送终。对这两位要求病退大夫级别官员,都待遇优厚让他们荣退。
大司徒马宫的属下司直陈崇安排张敞、孙竦写了一份奏书。奏书的内容对王莽是歌功颂德,他们认为,应该扩大安汉公的封国,让他像周公一样;赐封安汉公的长子王宇,让他像周公的儿子姬伯禽一样赏赐的等级完全相同。安汉公其他儿子的封赏,都像周公的六个儿子一样。陈崇、张敞、孙竦这三个人,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讨好王莽。因为王莽的权力跟皇帝差不多,讨好的王莽,让他高兴了,就能得到他的关照,加官进爵是迟早的事情。太皇太后王政君把这份奏折让大臣们看,于是大臣们一起商量讨论此事。恰巧吕宽的事情发生了。刚开始,王莽的长子王宇非常反对王莽隔离卫氏家族,因为王宇担扰将来受到皇帝与外戚们的报复。为了免除这种潜在的危害,他讨好汉孝平帝的亲母卫后与皇帝的舅舅卫宝。王宇暗中与卫宝通信,教卫宝让卫后上书谢恩。并借机陈述前外戚权贵丁氏家族和傅氏家族的罪行,盼望打动王莽的心,让王莽同意她回长安。也在向王莽暗示,她卫氏家族不会像丁氏家族、傅氏家族一样作恶与夺权。王莽收到上书后,向太皇太后汇报此事,然后下诏书安排主管官吏褒扬与赏赐卫后,增加汤沐食邑7000户。卫后并不在乎食邑的户口多少。作为一个母亲思念自己的儿子是很正常的。卫后日夜哭泣,想念当皇帝的儿子,想要与儿子待在一起。王宇又跟父亲唱反调,再次教卫后上书要求进京城探望儿子。王莽不肯答应卫后的要求。王宇跟他的老师吴章和大舅子吕宽商量此事。王宇根本没有想到过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也没预料到他的老爸王莽对待政敌是如此的残酷,现在他硬是要踏这趟混水,等于是跟父亲大人敌对起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做法,使王宇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王莽伪装成大好人与大善人,但是对政敌是一个都不放过的。儿子王宇助敌与跟自己唱对台戏,王莽也没有放过自己的儿子。虎毒不食子,但是人毒起来,是要吃自己儿子的,王莽这个伪君子比老虎还要狠毒。名儒吴章认为王莽这人是劝不住的,但是他比较迷信鬼神,大家可搞些怪异的事情出来吓唬他。吴章又乘势推演,说应该把朝政大权移交给卫氏家族。王宇便安排大舅子吕宽在晚上出来用血涂洒王莽的住宅。吕宽做事不隐蔽,被守卫发现了,向王莽禀报了此事,王莽气得大怒。王莽通过审讯了解实情后,把王宇送到牢房里关押起来,逼他服毒而死。王莽最痛恨的是儿子竟然帮政敌对付他,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他不但不放过自己的儿子,还不肯放过大儿媳。当时,他的大儿媳吕焉正怀孕,也被王莽关押在牢房里,王莽等到孩子出生以后,再杀掉这个大儿媳妇。右将军甄邯又借机为王莽歌功颂德,他跑到太皇太后那里汇报此事。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书褒扬王莽:“你身居周公姬旦一样的地位,辅佐像周成王一样的幼主,而实施对叛臣贼子管叔姬鲜、蔡叔姬度的诛杀。不以骨肉私情伤害君臣的大义,我欣赏并表扬你这种大义灭亲的壮举。”王政君也担心卫氏家族掌控朝政大权,把自己甩在一边。如果让卫氏家族势力崛起,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所以,她暗示王莽要下狠心,斩草除根。王莽领会太皇太后的意图,再加上他想要政敌卫氏家族的人头替自己的儿子王宇与媳妇陪,所以他命令把卫氏家族全部屠杀,只剩下皇帝的亲母卫后一人。王莽屠杀卫氏家族等于是跟外戚的矛盾公开化了,是与现任皇帝与皇帝母亲结下了深仇大恨。名儒吴章是个书呆子,出了这样一个馊主意,不但害了王宇,还间接地害死了卫氏家族很多人。吴章他不但被腰斩,王莽还把他的尸体四分五裂。
吴章本是著名的儒家学派学者,他的学生有千多人。吴章死后,这些学生也受到王莽的政治迫害。王莽诬蔑这些学生们为恶人党。凡是吴章的学生,都不得录用为政府公务员。这些学生们只好改姓名,投靠其他学者门下为弟子,不然,就很难将来当官了。平陵县人云敞,官职为大司徒掾。司徒的属官有司直、长史、掾、属、令史和御属。司徒掾相当于现在中央部委的处长或厅长。云敞在别人都害怕说是吴章的学生的时候,上书弹劾自己,说自己是吴章的学生,要求中央政府治他的罪。然后,他把吴章的尸体领回,搞了口棺材把吴章收殓埋葬。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由于云敞不怕被王莽治罪,还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埋葬,因此,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称赞他的高义。王莽对云敞也不好更多追究,如果治云敞的罪的话,会损害自己的声誉,所以,他放过了云敞。
别的人就没有云敞幸运了。王莽借吕宽的案件,扩大打击面,下命令追究吕宽的党羽,只要跟吕宽有关联的人,而且是自己厌恶的人,都予以诛杀。王莽借机消除异己。王莽自从杀了反王姑句与唐兜,还有毒死了自己的大儿子后,就大开杀戒了。汉元帝的妹妹敬武长公主,她一向跟丁氏家族与傅氏家族友善,自王莽专权以来,这个公主老是讲王莽的坏话。敬武长公主让王莽怀恨在心。王莽的亲叔叔红阳侯王立、平阿侯王仁性格刚强正直,也说过王莽的坏话。王莽就借太皇太后的名义,颁布诏书,派遣使者监督,逼迫敬武长公主、红阳侯、平阿侯自杀。王莽向太皇太后报告说,敬武长公主患病去世了。太皇太后要亲自去吊唁与悼念,被王莽极力劝阻才作罢。王莽安排心腹搞政治消洗。大司空甄丰派遣专人,乘坐朝廷驿车,前往各个地方,诛杀卫氏家族党羽。各郡、各封国地方政府的豪杰、忠臣义士,凡不顺从王莽的、依附王莽的,都被诬陷有罪,依法冤杀。原前将军何武、原司隶校尉鲍宣、原丞相王商的儿子乐昌侯王安、原左将军辛庆忌的三个儿子: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以及南郡太守辛伯,全部都被处死。共诛杀了几百人。王莽搞起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由于吕宽的案件牵连诛杀甚广,引起了举国震惊。王莽一步一步地撕开了伪善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从杀子大义灭亲,到清洗反对者,王莽的双手渐渐地沾满了各种鲜血。更引起一些人害怕与恐惧。北海郡人逢萌对亲朋好友说:“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纲伦常都被王莽废绝了,再不离开,就会大祸临头了。”他说完这番话后,把自己的帽子挂在东都城门,然后回到故乡,带着妻儿老小乘船渡海,客居辽东。辽东,也就是现今朝鲜与韩国的地界。
王莽又想起一个新花样,召深明古代礼节与礼仪的少府官宗伯凤上培训课,主要培训内容是如何当好皇帝,皇帝该做些什么。他建议由太皇太后下命令,要求公卿、将军、侍中及文武百官都要参加这个由宗伯凤为客座教授的培训课。上这样培训课的目的,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对内教育汉孝平帝,另一个是对外消除百姓对他滥杀无辜的议论。王莽陷害诛杀无罪的人,引起了全国上下对王莽的怀疑与不信任。有很多人猜测王莽可能要自己,当皇帝了。在此之前,秺侯金日磾的儿子金赏、都成侯金安上的儿子金常,都因为没有儿子作继承人,封国被撤除。王莽命秺侯金日磾的曾孙金当,都成侯金安上的孙子京兆尹金钦,分别继承秺侯与都成侯的爵位。京兆尹金钦,这位相当于现在北京市长的高官不识时务,说了挖苦讽刺的话:“金当应该给予他的父亲、祖父建立祭庙,而派大夫主持伯祖父的金赏的祭祀。”当时,右将军鄄邯觉得金钦太不懂味了,于是他当着汉孝平帝与众文武百官的面,当廷斥责金钦,而且还弹劾他说:“京兆尹金钦诬蔑祖先,没有孝道,犯大不敬的罪行。”得到王莽的批准后,把金钦逮捕起来,关在牢里,金钦在监狱里自杀。右将军甄邯因为坚决维护国家法纪,不徇私情,忠孝双全,王莽给予这位亲信增加封地1000户以示褒奖。改封金安上的曾孙金汤为都成侯。金汤受封的当天,不敢回家,主要是为了显示爵位继承人的大义,说白了就是做了婊子,又要立牌坊。心里很想要爵位,又要向别人显示自己并不想要这爵位。本来都成侯的爵位是王莽封给金钦的,但是金钦不会说话,得罪了王莽势力,最后幸运的光环才落到金汤身上的。金汤怎么会不要这飞来的爵位呢?
四辅之一的太保王舜等人与官员、百姓近8000多人上书,一致请求:“按照大司徒司直陈崇的建议,增加对安汉公王莽的赏赐。”我很纳闷的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官民百姓,踊跃地支持王莽,积极地要西汉中央政府给予王莽各种名利。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王舜、甄丰、甄邯、陈崇等人都是王莽集团的铁杆亲信。所以,我的判断是王莽在幕后指挥这些“狗腿子”们,掀起群众运动,搞联名上书,向汉中央政府施压,来达到王莽的个人目的。因为中央政府,会迫于舆论压力,而采取一些妥协的措施,来平息民意。王莽最擅长于制造舆论,发动群众,来向中央政府施压。让中央政府不得不答应他的要求。可以证明王莽是个工于心计的,很有谋略的,且不择手段的政客。他躲藏在幕后,让亲信出面,煸动不明群众联名上书,就可以达到掩人耳目的意图。这封联名上书到了主管官吏手中,主管官吏们奏报说:“增加安汉公王莽的封地,把召陵、新息二县作为王莽的新增封地,把黄邮聚、新野两地的耕地,也全都划归给王莽所有。采用伊尹与周公姬旦的称号,给予王莽加上宰衡的官号,位居上公。三公向王莽汇报工作。封王莽的母亲为‘功显君’。封王莽的两个儿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增加王莽女儿皇后的彩礼钱三千七百万,加前面的彩礼钱,共计一亿。这一亿彩礼钱,表示礼仪的隆重。太皇太后亲自到前殿,赐封爵位和称号。王莽在前面行跪拜礼,王安与王临在后面行跪拜礼,如周公姬旦的旧例。”如果王莽马上同意接受这些封赏,会让人觉得他太贪了,更会让人觉得联名上书要求赏赐王莽的请愿活动是他一手策划。有句话,叫欲盖彰弥。王莽不会那么显山露水的接受封赏的。他反而叩头辞让。而且还上了奏章说:“只愿接受我母亲,‘功显君’的封号,而退还我儿子王安、王临的爵位,还有我与儿子们的封邑民户。”太师孔光等人都说:“这些赏赐是抵不过王莽的功劳的,谦虚辞让是安汉公王莽一惯的行事作风。是不可以听从他谦让的意见。忠臣的气节要服从于皇帝的大义。应该派遣大司徒、大司空拿着符节,奉皇帝的命令召安汉公王莽赶快入宫主持朝政。并且下命令让尚书们,拒绝接受他任何推辞谦让的奏章。”太师孔光等人的意见被批准了。王莽这才起来办理国家政务。王莽接受了朝廷封他母亲为‘功显君’的称号,接受了封他两个儿子王安褒新侯、王临赏都侯的爵位,接受了新息县的封地,辞让了召陵、黄邮聚、新野的封地。他还接受了汉朝给他的彩礼钱三千七百万。
太保王舜又为王莽歌功颂德而上奏说:“我国老百姓们听说安汉公王莽不接受可以出一千辆兵车的封地,不接受万两黄金的彩礼。没有人不仰慕王莽的。蜀郡男子路建等人听说了此事,都停止了诉讼,惭愧地回家了。就是周朝的周公姬旦感化虞君、芮君,让他们自动停止争执,返回本国的美德,也不能超过我们的安汉公。应当把安汉公的美德向全国宣告。”太师孔光看到西汉整个国家政权都被王莽所掌握,而且王莽的亲信王舜等人不断地上书,增加王莽的政治资本。现在王莽的官职是宰衡,位在诸侯王之上,位在三公官之上。而汉孝平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能制衡王莽的太皇太后,却特别宠信王莽。孔光看出王莽正在一步一步加速篡汉的步伐,他很担心晚节不保,如果跟王莽同流合污的话,他怕成为历史罪人;反抗王莽的话,自己的性命,还有家人与族人的性命都捏在王莽的手中。孔光现在他的处境是进退两难,想来想去,只有装病提早退休就可既不需要与王莽站在同一阵线,又可以眼不见为静,不但可保全自己与家人的荣华富贵,还可以保全自己的名节。所以,孔光怀着恐惧的心情,再三打报告要求病退。王莽知道孔子的后裔孔光还有利用价值,当然不会批准孔光这一要求,于是借太皇太后的手下诏书:“太师孔光今后不必参加朝会,只要每隔十天入一次宫就行了。宫里每次会为你准备几案手杖,还赏赐你吃17种美食,然后回家。太师府的属官们每天处理的职责如旧。”孔光是孔子的后裔,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更是圣人,孔子的后裔都在中央政府当大官,能向世人昭示,国家政府重视儒家,重视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团结在中央政府之下,对稳固汉朝江山,是绝对有好处的。这就是太皇太后与王莽重视孔光的原因。孔子的后裔有很大的影响力,王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同一阵线的,是有价值的,他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王莽不但是个自恋的家伙,更是个自以为是的家伙。他自以为他的德行与威信,感化了北边的匈奴,招来了东边的海外国家,怀柔了南边的黄支国。其实匈奴只是贪图的他丰厚的赏赐;东边的海外国家,只是觉得汉朝比他们国家先进而仰慕;黄支国只是想结交大国,以大国为靠山。王莽认为这些国家对汉朝友好,都是他的功劳,都是他的威信让这些外国都臣服了。王莽觉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外国都得向汉朝臣服。现在四个方向,唯独缺了西边没有外国向中国进贡,表示臣服与友好。于是他派遣中郎将平宪等人携带大量的金钱与礼物,去招引边界以外的羌族人。使这些少数民族献出土地,归属汉朝。中郎将平宪等人奏报说:“以良愿为首领的羌族人部落,人口总数有12000人,愿意成为汉朝的臣民。他们献出鲜水海、允谷、盐池这些地区。这些地区地平草茂,交给汉朝百姓居住,他们居住到险阻的地方,作为汉朝的屏障。我们询问了良愿酋长归降的用意,他说;‘太皇太后很圣明,安汉公王莽很仁慈。把国家治理得天下太平。五谷成熟,禾苗有的长得一丈多长,有的一粒谷子包含有三粒米,有的不需要种植就能自己生长。有的茧不用蚕吐丝就可以自织而成。甘露从天而降,甘泉从地而涌。风凰朝仪,神爵降集。到处都是祥瑞的气象。四年来,我们羌族人没有碰到过艰难险阻,因为喜欢汉朝,所以希望归属汉朝。’应及时安排这些归顺少数民族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并且设置政府机构来管理他们。”良愿酋长被王莽的金钱礼物买通了,所以一个劲儿拍太皇太后与王莽的马屁。这事由王莽亲自处理。王莽上奏说:“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东南西北只差西了。我朝接受良愿献的鲜水海、允谷、盐池这些地区设置西海郡。全国分为12个州,以符合古代制度。”太皇太后批准。设置西海郡后,又增订了法律五十条,罪犯们被流放到西海郡,而且流放的罪人有成千上万之多。老百姓对流放这么远开始对政府有了怨言。
太仆官王恽等8人巡视地方,体察全国风俗民情还朝。他们向中央政府汇报忽悠说,全国风俗是一样的,还故意编些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颂扬王莽与西汉政府的功德,内容共有三万字。太仆王恽等8人,不过是利用天子使者的身份到地方去吃喝玩乐了一番,哪里真的去体察民风民俗,最后搞些假的东西搪塞而已。王莽忽悠全国人民,太仆王恽等人忽悠王莽。如果太仆王恽等人不忽悠,讲真话,那么就有可能官帽不保。王莽需要的就是歌功颂德的效果,这可以又作为他的政治资本。太皇太后下诏书命令羲和官刘秀等4人监督管理明堂、辟雍的建筑,要跟周文王兴建灵台的标准,周公姬旦兴建洛阳城的标准相符合。太仆王恽等8人,周游全国,考察风俗,宣扬西汉政府的恩德教化,使全国风俗齐同。太仆王恽等8人与刘秀等4人,都有大功劳,王莽让这些人都晋升为列侯。
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跟风弄虚作假,欺骗与忽悠全国人民;也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说假话,阿谀奉承,搞歌功颂德的事情。当时有两个官员,就不识时务,跟王莽的意图唱反调。一个是广平封国相国班穉,他就不报告什么祥瑞,不搞什么歌功颂德的民歌民谣。另一个是琅邪太守公孙闳,他只在郡政府里讨论老百姓遭受的灾情,想主意为百姓们把灾情降到最低限度,根本没兴趣配合王莽集团搞什么歌功颂德的闹剧。这两个正直的官员,让王莽集团很仇视。少傅甄丰派遣两个下属前往广平国与琅邪郡,暗中打招呼让当地官民上书弹劾班穉与公孙闳:“琅邪郡太守公孙闳伪造灾害的消息,广平相国班穉拒绝报告祥瑞,这两人都嫉恨朝廷的圣明,对我朝十分不满,都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行。” 班穉是班婕妤弟弟。班婕妤跟太皇太后关系很好,因此,在处理他们问题上,会对班穉网开一面。太皇太后说出了她的处理意见:“不宣传朝廷的美德的犯罪,应该和伪造灾害消息罪分开处理。而且班穉是后宫贤德姬妾的家人,这是我悲伤与同情的地方。”琅邪郡太守公孙闳一个人被逮捕入狱,处以死刑。广平相国班穉很害怕,于是上书陈述说自己世代受国家的恩惠,请求中央政府宽恕自己的罪行。愿意上缴广平相国的官印,到长安城当延陵园郎小官,掌守汉孝成帝陵墓,以功赎罪。太皇太后批准了他这一请求。不按王莽的意图行事,两个正直的官员一个被杀一个被降职,跟王莽顶风作对,无异是自寻死路。
王莽上奏说:“现在国家形式一片大好,市场上做生意的没有两种不同的价格,物价是统一标准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没有发生过一件诉讼案件,人们都和睦相处,没有争执;每个城市里都治理得很好,没有出现一个盗贼;农村的人民都生活得很好,他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一个饥饿的人;大路上就算有遗失的金银财物,都没有人拾起来据为己有;我国实行了男女不走同一条路的制度;对违法犯罪的人只是施予象征性的惩罚。”王莽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似地吹鼓,在他的治理下,全国大治,进入了盛世太平。
王莽又上奏说:“定陶共王的母亲傅太后、汉孝哀帝的母亲丁姬,先前不遵守藩臣姬妾的制度,她们的坟墓规格竟然跟汉孝元帝一样高。而且还用帝太后、皇太太后的印玺绶带殉葬。我建议发掘定陶共王母亲和丁姬的坟墓,取回印玺绶带。把定陶共王母亲的遗体运回定陶封国,葬在定陶共王的墓园。”太皇太后觉得这是一件麻烦事情,再加上这些都是陈年往事了,没有必要再打扰死者。王莽坚持自己的意见。太皇太后于是下命令用傅太后原来的棺木改葬。王莽不依不饶地又上奏说:“傅太后与丁太后的棺材都是用最名贵的梓木做的。她们尸体穿戴着金镂玉衣,这都不是她们死后享用的标准。我请求用普通棺木替代,剥去她们的玉衣。让她们葬在嫔妃坟墓里。”太皇太后同意了这一建议。为什么王莽总不放过死去的丁太后与傅太后呢?这是因为傅太后在世时,极力排挤王氏家族。在傅太后与丁太后得势期间,身为大司马的王莽,为了避开她们的锋芒,而辞职隐居在封地新都。所以王莽很仇视傅太后与丁太后。但因为傅太后与丁太后已经去世很久了,而且傅氏家族与丁氏家族也被王莽剪除差不多了,没地方发泄仇恨,因此又在傅太后与丁太后的坟墓上作文章。王莽的报复思想很重。公卿与百官们都为了迎合王莽的意图,捐出钱物,派遣子弟,学生,还有四方的夷族,共计有10多万人,拿着工具,帮助将作大匠挖平了傅太后与丁太后的坟墓。时间只用了20天就搞定了。王莽还用荆棘把她们的原坟墓围了一圈,作为世人的鉴戒,向世人显示跟他王氏家族斗,跟他王莽斗,只有死路一条。而且王莽还会让政敌死无葬身之地。王莽铲平了政敌傅太后与丁太后的坟墓,还不过瘾,他把共皇的祭庙都拆掉了。还把当时提议建立共皇祭庙两个官员,原郎中令冷褒与原黄门郎段犹两个人,都流放到合浦郡,也就是现在广西省境内。王莽征召原大司马师丹到公车衙门,赐爵位关内侯,食故邑。为了表彰师丹不畏丁太后与傅太后的势力强权的忠诚精神,特封师丹为义阳侯,食邑2100户。刚封义阳侯爵位的师丹,没有过多久,就去世了。朝廷谥他为节侯。王莽对待政敌势力的策略是:帮助政敌的,一律打击与迫害;反对政敌的,一律加官晋爵。
当初,汉孝哀帝在位时,马宫为光禄勋,与丞相、御史大夫一起议定傅太后的谥号为孝元傅皇后。等到王莽报仇雪恨,诛杀曾经参加议定傅太后谥后的人员时,马宫因跟王莽的关系很好,是王莽的心腹,而被政治保护,没有受牵连。马宫是又惭愧又害怕,怕哪天不如王莽的意,王莽会因这个原因而诛杀自己。于是他写了一封奏章,表示悔过,要求中央政府处罚他。他说:“从前,讨论定陶共王母亲谥号的时侯,我为了迎合上司的意图,附合他人的意见。我这样做是错误的。这是违反儒家经典的做法。用歪理邪说来迷惑皇上,我很内疚,很后悔曾经这样做。我对皇帝没有尽到忠心。我幸运地得到了准许我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我现在确实没有面子再看到宫殿,也没心思居住官府,更不应该再有封爵食邑。我愿意上交太师、大司徒的官印与扶德侯的爵印,避开贤才上进之路。”王莽对这位政治盟友网开一面,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书说:“四辅的职务,是为国家维持纲纪的。三公的职责,像大鼎的三只鼎脚,起支持皇帝的作用。不坚持原则,就不能够居于高官的位子。你的陈述很诚恳,不掩饰自己的过失,让我十分尊重。现在,我们的处理意见是,你仍保留扶德侯的爵位与食邑,只要上交太师、大司徒的官印就可以了,你可以用侯爵的身份安享晚年。”
王莽因皇后有了怀孕的消息,就修通了子午道,从杜陵县穿过终南山,直通汉中郡。泉陵侯刘庆上书说:“周成王年纪幼小,周公姬旦居于摄政王的地位。现在皇帝还年少,宜令安汉公王莽行使皇帝的职权,如周公摄政一样。”群臣们都说:“应该按照泉陵侯刘庆所说的办。”汉孝平帝当这傀儡皇帝很窝火,也没有办法。因为太皇太后一直是支持王莽的,而且整个西汉朝文武百官都是王莽的人马,都听王莽的。再加王莽把他的亲生母亲卫后软禁,卫氏家族的成员被诛杀殆尽,汉孝平帝心里十分怨恨王莽。再加上他年龄一天一天长大,而王莽并没有还政于他的迹象。汉孝平帝并不知道,他身边安插了王莽的人。这些特工们,每天都会把汉孝平帝的一举一行向王莽报告的。汉孝平帝流露出怨恨王莽的情绪,也被反映到王莽耳里。王莽定下了毒杀汉孝平帝的计划。在这个冬12月,王莽借着腊日向汉孝平帝进献椒酒,在椒酒里下了毒药。汉孝平帝不知酒里有毒,饮用之后,顿感不适,随后就病倒了。王莽假心假意写下策书,到甘泉泰畴。在向神仙祷告时,称自己愿意代汉孝平帝去死。他把策书收藏在金柜里,放在前殿,告诫大臣们不要说出去。他这样做能掩人耳目,让别人不会怀疑是他下的毒,毒杀皇帝的。一个愿意代皇帝去世的人,怎么会毒死皇帝呢?王莽无疑是个绝顶高手的骗子,他的骗术的高明之处是,骗了你,还说是为了你好。你被他骗了,还认为他没骗你,你还得为这欺世大骗子歌功颂德。汉孝平帝因毒发,抢救无效,在未央宫殿驾崩。西汉中央政府大赦天下。王莽命令待遇六百石工资标准以上的官员,一律为汉孝平帝守孝三年。又上书给太皇太后建议,尊称汉孝成帝祭庙为统宗,汉孝平帝祭庙为元宗。然后,收殓汉孝平帝的尸体,给尸体穿戴好成年人的衣冠,埋藏在康陵。为什么王莽要毒死汉孝平帝?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汉孝平帝年龄渐渐大了,到了一定时候,会要太皇太后与王莽还政给他。太皇太后与王莽贪恋最高权力,不甘心拱手让给汉孝平帝。二是再加上汉孝平帝没有让他的女儿怀上孕,只是好像是怀孕。如果贵为皇后的女儿能怀孕生下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就是皇位继承人,作为皇帝的外公的王莽,照样能掌握最高权力。汉孝平帝没有让女儿怀孕,让王莽很惆怅。三是王莽为了防范外戚夺权,软禁了汉孝平帝的亲生母亲,杀了卫氏家族的很多成员,等于是跟汉孝平帝结仇了。汉孝平帝只要掌控权力,只要一翻身,就会诛杀他王莽与整个王氏家族泄愤。四是王莽很想坐上皇帝的位子,想要名正言顺地当皇帝。汉孝平帝在世等于是他的政治阻碍。正是这些原因,使王莽狠下心来,毒杀了汉孝平帝,为自己称皇帝扫清了阻碍。
由于马宫的辞职,王莽用长乐少府平晏升职为大司徒。太皇太后与群臣商议把谁立为皇位继承人。当时,汉孝元帝没有子孙后代。而汉孝宣帝子孙后代多,曾孙里封诸侯王的有5人,封列侯的48人。王莽厌恶汉孝宣帝子孙这些诸侯王与列侯们都是成年人,不好控制。他于是说:“兄弟之间不能相互作为后代。”乃征汉孝宣帝的玄孙刘婴为皇位继承人。西汉王朝共有15个皇帝。一任皇帝高祖刘邦、二任皇帝是汉孝惠帝刘盈、三任皇帝是汉废帝刘恭、四任皇帝汉废帝刘弘、五任皇帝是汉孝文帝刘恒、六任皇帝是汉孝景帝刘启、七任皇帝是汉孝武帝刘彻、八任皇帝是汉孝昭帝刘弗陵、九任皇帝是汉少帝刘贺、十任皇帝是汉孝宣帝刘询、十一任皇帝是汉孝元帝刘奭、十二任皇帝是汉孝成帝刘骜、十三任皇帝是汉孝哀帝刘欣、十四任皇帝是汉孝平帝刘箕子、十五任皇帝就是汉孝宣帝的玄孙刘婴。这个刘婴只有两岁,是广戚侯刘显的儿子。
前辉光官员谢嚣奏报说:“武功县长孟通在挖井时得到了一块白色的大石头。形状上部分是圆形,下部分是四方形。有朱红色的字写在这石头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王莽安排亲信官员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认为是一个骗局。太保王舜做太皇太后的思想工作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想要制止此事,又没有力量。王莽也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代行皇帝的职权,好镇服全国罢了。”太皇太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王莽翅膀硬了,没有人能制约得了他,只好答应了。于是太皇太后下诏书立王莽为“摄皇帝”代行皇帝的职权。王莽立刘婴为皇太子,号为孺子。
王莽成为西汉王朝的代理皇帝后,第一个反对他的是安众侯刘崇、安众相国张绍、张绍等,他们率随从百多人进攻宛城,出师不利,被汉政府镇压。安汉公王莽的庐被称为摄省,府被称为摄殿,第被称为摄宫。第二个反对他的是西羌庞恬、傅幡等人。他们怨恨王莽夺了他们土地,率众进攻西海郡太守程永。程永逃走,被王莽以罪诛杀,同时,命令护羌校尉窦况攻击他们,镇压了西羌庞恬、傅幡等人的叛乱。第三个反对他的是东郡太守翟义与姐姐的儿子上蔡县人陈丰密谋,联合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与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准备在九月检阅地方军队的日子起义斩杀观县县令。刘信的儿子刘匡时为东平王,于是兵合一处。刘信称帝,翟义为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他们这支造反的部队到山阳县的时候,已经有军队10多万人,后被王莽镇压。王莽扫清了各种妨碍他称帝的阻碍后,于是逼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了孺子刘婴的禅让,称皇帝,建立新国。改首都长安为常安。西汉王朝灭亡。王莽故意立两岁小儿为皇位继承人,为自己称帝作为好了准备。又通过镇压刘氏皇室子弟与官员掀起的起义运动,为他称帝扫清了一切障碍。太皇太后眼睁睁地看着汉朝被王莽改朝换代,却无可奈何。西汉的政权就这样被王莽“空手套白狼”地变成了王莽的了。外戚干预政治,权臣掌控政权,再加上刘氏皇家儿童、少年当皇帝,使大权旁落是西汉灭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