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开始(07):山城·重庆

赵峰 原创 | 2023-09-09 13:1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暑期开始(07):山城·重庆

2023629

早起,补日记。

九点多,坐班车去重庆。

我三十多年前去过重庆,只是路过,住了一晚。感觉很不好。天气闷热,空气浑浊,浑身的臭汗,赶不走的蚊子。这些年看过一些以重庆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最后的棒棒》等等,感觉重庆其实是一座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城市。

我住的酒店,就在十八梯历史文化街区附近。这是我此次旅行住的最贵的一次,快400块。我一般住的不会超过200的。前台服务员很好,因为我订的大床房没有收出来,免费给我升级为高级大床房。房间不大,品质不错。干净卫生,设施齐全。从窗户可以看到长江。天气不好,灰蒙蒙的;江面不宽,露出大片的滩涂,似乎并不干净。我待会儿去江边走走的念头刚一冒出就被拦回去。

之前看影视作品,看旅游短视频,对重庆有一点点了解。计划去走马观花的,有洪崖洞,朝天门,李子坝,现在又加上个十八梯。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看看罗汉寺;可能的话,坐一坐过江缆车。

我是这次来重庆,才知道十八梯文化街区的,是新近蹿红的网红景点。据说原先是老城区,相当于贫民窟,后来在政府主导下才开发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所谓“历史文化街区”,不过是——盖一些仿古的房子,布局若干古旧模样的巷道,开一些快销特色的铺子,竖起旗幡,打起灯笼——而已。纵向上坡的两条主街,横向不长的几条巷道。

似乎开街不长时间,有些地方施工围栏还没拆除。

上山的石阶路,两边是各种小店。小吃,零食,绘画,书法,脏辫,咖啡,臭豆腐,香辣椒……人声鼎沸,彩旗飘飘。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穿着艳丽的服装,留着奇特的发型。一家做铜工艺品的非遗传承人,叫朱炳仁的,开了很大的铺子,有庭院。从大门口到庭院,地上铺的全是铜板和铜砖。真是富豪啊!

石阶路看起来很熟悉,好像好几部电影都在这里拍过,比如《火锅英雄》和《西兰姑娘》。拐角一株黄葛树下靠着一位赤膊的汉子,怀里有根扁担。我知道这就是重庆有名的“棒棒”。在这种网红景区是不会挑货生意的,估计只是来乘凉休息。我去年看过何苦导演的电视剧《最后的棒棒》,一部纪录片,是好几年前拍摄的。现在,交通更方便,快递更高效,“棒棒”的生存更难了,“棒棒”应该快绝迹了。

十八梯街区的顶头,就是地铁站。我准备坐地铁二号线到李子坝看穿楼地铁。地铁站台所在位置,应该在我所住酒店一楼的高度。在李子坝站下车。站台设在一栋二十层高楼的第八层。下面江边有观景平台。好像没有直梯,转来转去好大一会儿才到江边。在李子坝站下车的,大多是来看轻轨穿高楼景观的。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像是才下火车。

观景台就在山下公路的外侧,有篮球场那么大。乌央乌央的,差不多站满了人。人员流动挺快,大概三分钟一班车,观景的人大概会看两次轻轨进站,拍照,然后离开。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生意。有五六位专业摄影的,生意不太好。天气闷热,生意最好的是卖纸扇的,三块或者五块,很便宜,生意很好。一位卖雨伞受到卖纸扇的伙伴的嘲笑。他判断错了形势,以为会下雨的。结果一把伞都卖不出去。卖饮料和小吃的生意也不错。

看了几分钟,又坐轻轨返回。留意到一位五十来岁男子奇特的发型。头顶留一小撮毛,就像鸡冠。四周刮得光溜溜的。穿着很讲究,一身白色绸缎的中式打扮。很多年轻人,手臂上和小腿上都贴了纹身。感觉这座城市应该有很好的包容性。

在临江站下车,准备去洪崖洞。车站也在一座大楼中间。走了一段,很多小吃店,全国各地的品牌。居然走迷路了。问路几次才走出大楼。

手里端着手机导航。可能因为楼太高,太密集,信号不时中断,导航不及时,反复走错。迷迷糊糊走到洪崖洞附近,在景区的顶上。我原先以为洪崖洞就是一个洞,可能道家修炼的场所,附近有一些民宿及游乐设施。过来才知,是江边一片依山修建的十几层的大楼,外观是仿古的样式,是个荟萃地方特色饮食娱乐的网红景点。火锅,炒菜,小吃,茶馆,酒吧,咖啡,麻将,歌厅,游戏……人们有什么消费需求,这里就有什么供应。进入楼内,乘直梯从十几楼下到四楼。这层楼专营地方特色小吃。

西头一家很大的门面,有临窗的可看江景的位子。要了一份荤豆花,一份小面,一瓶啤酒。上菜才知,荤豆花的量实在太大,菜盆就是脸盆,够三四人吃的。瘦肉,鸡蛋,香肠及各种蔬菜与豆花煮在一起,西红柿调味很合我的口味。小面比我在别的地方吃的更好,纯正的麻辣的味道。天气太闷热,吃得浑身是汗,有些不舒服。

下楼到江边。回头看洪崖洞,是紧贴山崖的一大片外形仿古的高楼,像极了一个蜂巢,里面有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空间,用若干通道在下面通到江边,在上面通到山顶,不断地吐纳着人流。我离开的时候三点多,进进出出的人流已经在滨江路上造成拥堵。

我原先是想走石阶路返回山顶,然后去解放碑的。往东走好一阵,道路是封闭的,找不到一个口子可以下去,也看不到有上山的石阶路。我在重庆呆了几个小时发现,很多地方都被封闭,被隔离,有的是搞建设,在维修,很多地方则是规划建设的时候就没有考虑方便群众。沿滨江路从洪崖洞到朝天门附近,道路基本上就是封闭的。到了朝天门附近,广场正用围栏围着施工,什么都看不到。

实在闷热难受,于是坐DD回宾馆。

洗了澡,休息一会。时间还早,想起去看看罗汉寺。因为《疯狂的石头》,罗汉寺成为网红景点。想起黄渤、郭涛、王迅浮夸的表演,不禁笑起来。

再次穿过十八梯街区。景区门口一位年轻人在卖唱,三十来岁的样子,抱把吉他。面前摆着接受打赏的二维码。一大群人坐在屋檐下,树荫下,边乘凉,边听歌。我听了一首歌,没见到一个打赏的。

走到山顶,继续往东。

到解放碑附近,楼越来越高,越来越现代化。我上次路过重庆,就住在解放碑附近的防空洞,便宜是便宜,实在太简陋,蚊子猛如虎,气温也猛如虎。

继续找罗汉寺。上坡下坡,过大路穿小巷,绕一大圈才找到。周围是高耸的大楼,罗汉寺就坐落在小山包上的几株大树下面。五点多,不让进人了。在门口拍个照,离开。

看到“长江索道”指示牌,顺便过去看看。要是不贵且不需要排队的话,可以坐一坐。想起《疯狂的石头》中黄渤用易拉罐搞诈骗,觉得有趣。二三十年前,这种事情在武汉那些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也时常上演。到了索道站,才发现现实比“疯狂的石头”还疯狂。院子了挤满了人,有排队的,有预排队的;有工作人员劝新来的不要排队了,说现在已经有1700人在排队。再排今天也是坐不了的。院子里一排排红色的塑料凳子,估计是景区提供的。——现在“长江索道”已然成为网红景点了。景区还安排等候的游人到下面休息,在那里可以休息,喝茶,可以仰头观赏索道的出站和进站。不能坐索道,在这里观赏一番也不错。

返回。路过一家电器商店,一位老年的“棒棒”在与年轻的店主讨价还价。搬运一台冰箱,似乎是“棒棒”要三十元,店主只给二十五元。“棒棒”头发花白,敞着衣服,露出一根根排骨,看起来有六十来岁的样子。老人的脸上是讨好的神色,说话是乞求的语气;年轻的店主双手叉腰,傲慢且不屑的语气,赏人饭吃的神情。我知道老人最后是要妥协的。这一笔说不定是他今天的第一笔,有二十五元就意味着今天的晚饭有着落了。

又过一路口,有四五位水电工,带着工具箱,还在等活。五点来钟,天色已晚,这时候怎么等得到活呢?说不定他们已经等了一天,说不定等了一天都没有等到一笔“生意”。如果一天不开张,他们的晚饭在哪里?想着想着觉得凄凉。我看到的这些打零工的,“棒棒”或者水电工,没有一个胖子,没有一个看起来健壮的。做这种活路的人,是吃不成胖子的。每天吃的,都会在第二天消耗干净。其实,他们的一生也是这样的。即使努力挣钱,努力节俭,好不容易省下一点钱,最后还是要交给医院。他们讲述的是另一个版本的西西弗神话。

返回到十八梯街区。街口的人们还在聚集,而且越聚越多。唱歌的很努力,听歌的很陶醉。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