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模式研究

林永青:价值中国网未来一定会上市

雷士军 发表于 2010/2/17 23:28 1579次点击 | 收藏

  林永青:

  价值中国网是一个以专业财经跟商业内容为主的博客网站,我们创办的时间应该是在2004年5月18号,明天就是我们两周年纪念日,很巧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跟大家进行交流。我们主要的定位是针对这种专业的人群在财经商业的领域,我们2004年在创办这个网站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有一些网站在做有关博客的内容,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都是大家基于一种娱乐或者说业余或者说消遣的一种职能。更多大家是在发表一些个人的感受,个人的心情故事也好,感情经历也好,这些内容只是网民们在互联网上活动的一部分的内容。但是还有很多的网民,他们肯定是有很多工作跟专业的,我们也想,这方面的服务并没有哪一个网站来提供这方面的支持。我们想为什么不尝试做一下这方面的内容。经过大概两年时间,我们现在已经积累的7000多名的专业记者,有700~800万的专业读者。我们拥有的作者群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我们有几百位教授、博士、总经理,有几百位专业的研究人员,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权威的而且丰富的专家队伍。希望通过我们这些资源跟广大读者、网友、企业能够提供更多财经方面的分析、报道、评论以及相关的信息。

  主持人:

  很多网友非常关心拥有这么一个专业作者的博客网站是怎么样管理用户和内容的呢?我们目前这样的管理团队是怎么样的?

  林永青:坦率的说,这些方面的很多工作我们一直在尝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站,虽然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是十多年时间,但总体还应该说,整个互联网行业还处于很初期的阶段。很多网站,大家在提供服务,其实并没有涉及到管理的内容。价值中国,我们在尝试着跟这些作者进行沟通,这些读者进行沟通,我们有很多的管理工作需要做。这里面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举个例子,我们是在做一个财经的专业媒体,如果是线下的媒体,可能你作为一个作者发表一篇文章,可能你跟媒体之间的关系在短期之内就结束了。而这种博客网站,作者跟网站之间一直是需要沟通的,一直是有关联的,它是作为网站一分子存在,所以它有大量的时间,或者说一直是需要进行沟通。我们在管理方面,其实本着一个原则,互联网大家都知道,他更多是崇尚民族自由、开放式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要做一个专业性的媒体也好,网站也好,又不能完全的放任自流,因为那样会产生很多非专业的或者是不希望看到的这些内容。所以,我们是介于管理跟民主跟集中之间的这么一种平衡,坦率讲,我们也一直在尝试。这个度如何把握呢?它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大概有一个数据,可能民主的成分大概是65%到70%,管理的成分大概是30%到40%,大概是这个概念。我们做一点点管理,但是更多的是开放型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管理。

  说到管理团队,应该说价值中国网的创始人,这个团队在行业内有比较资深的经验。我个人的情况我想不用多介绍,可以介绍我们另外两位创始人。一位是胡泳先生,今天很抱歉,因为他在央视那边有一些着急的事情,脱不开身,其实也很乐意说,希望过来跟朋友有更多面对面的沟通。胡泳先生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他应该是中国互联网启蒙人物之一,十多年前,他翻译了一本《数字化生存》,我相信很多互联网的青年们都看过这本书,当初我第一次看到这种书也很震撼,给大家描述了一个所谓数字在网络时代如何生存的一个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一个预见性的东西。

  胡泳给我们很多从管理团队内部,给我们很多这种预测性的建议跟策略方面的一种评判。

  另外一方面,他是加拿大人,叫史蒂文,他今年50多岁了,比较资深的一个IT人士,他今年刚刚获得了三项国际大奖,其中包括微软的最具价值的专家奖,包括美国网络协会的年度人物奖,包括加拿大IT的一个IT终身成就奖,应该是在互联网领域相当资深的一位人士,我们也是一些特殊的机缘巧合,大家能够聚在一起,也是希望能够共同来做一件事情,能够使得互联网除了在娱乐方面提供一些支持以外,还可以为专业人士提供更好的服务。应该说这些管理团队的成员,大家各有各的侧重点和经验和状态所在。

  主持人:

  价值中国网确实有一个非常棒的管理团队。我知道价值中国网在这两年的发展当中,它有一些非常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理念,我知道,其中有一项是非常特殊的。这也是林先生您在业界提出的模式,给博客分网站的股权。要求网友一起创业并分享财富。这是在去年一周年提出,当时也在博客网掀起了经营理念的革命。我知道博客变成股东,这在国内外好象以前都是没有这样的事情,业界有特别多的争议,我想问林先生,您当初提出这样的一个模式,是基于怎么样的一个想法呢?

  林永青:

  这个模式比较特殊,其实我们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我们经营的博客跟其他的博客网站不太一样,我们理解很多的博客网站,他们只是在提供一个托管的空间,他们把自己称为叫博客托管服务商,他并没有很多内容和管理方面的职能跟必要。而价值中国,我们希望做一个专业的媒体或者是专业的服务商。很多这种内容也好,服务方面的需要。我们希望跟作者之间能够有更密切的沟通,希望把网站跟作者的距离拉得更近。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因为互联网大家知道,它也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关于版权的问题,就是内容如何能够产生内容,你的内容又能够受到保护,这个一直是,我相信是业界很头疼的问题。每一家网站都比较困难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知道像一些门户,国内做的比较大的一些门户网站,他们很多内容可能是中国传统媒体里面会获取或者是会支付一些少量的费用来获取。但是你要做一个专业的网络,我们希望自己来产生内容的话,就牵扯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果给作者来付文章的稿费的话,我们付了以后,接下来会被别人盗版。我们不做评价这个事情如何不好或者如何是负面的,但现实就是这样的。

  股权很大一部分程度,我们实际上是用分网络股权,通过文章,作者的贡献度,一种纪念方式,以股权的方式来解决,等于是曲线解决这个版权的问题。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刚才主持人也提到,我们如何管理的问题。我们在设想价值中国网可能他是在经营商业的生态系统,之前,我们采访过一个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他是商业生态系统这个理论的提出人。像CISCO,还有微软很多公司都在应用它的理论。商业生态系统指的是有一个大的生态环境,每一个个体都在其中起着自己比较独立的作用。自己能够来发展自己,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的。那么如何能够体现说,网站跟作者之间的这种关系,而不完全只是一种松散的文章发表的人跟文章发表的载体的这种关系呢?所以我们也引入了股权的机制来推进这个事情。

  其实很多互联网的这种成功都是基于一种创新,因为很多的模式,我相信包括像QQ这些网站,很多的模式,其实原来没有别人在做过,或者说只有很少的人在做过一个事情,很多的东西都是创新,那么创新理念可能有几项,有的是基于产品的创新,有的可能是基于服务跟应用的创新,我们基本上在做一个比较特别的所谓的制度的创新。因为客观的说,我们在推出价值中国网站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中国第一家博客网,如果从产品跟服务上,我觉得我们当时并没有太强的优势。所以就等于我们引入了制度创新的这么一个方式,事实也证明说,经过两年时间,很多的网络我们也看到,互联网这个行业起起落落也是很多。事实上证明也是相当有效的一种方式。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基于产品跟应用层面的创新,比如说价值中国网可能是中国第一家来推实名制的活动,因为这个也是基于我们专业的功能,既然是专业,没有什么不可以公开的。不像写个人的言情故事需要保密,专业的东西越是实名,越为自己说话负责任。大家交流更有针对性,更完整,更有效的来沟通。这也是我们从产品和应用层面的一种创新。

  主持人:

  从去年5月18号到今天,给博客作者分股权,有哪些新的进展呢?

  林永青:

  我可以大致先介绍一下,经过一年时间推出的很多东西,去年推出股权计划的时候,有人问是不是一个乌托邦,是不是它是一个“画饼”的游戏,但是我们感到很欣慰的是,没有人怀疑过这个事情是不是真实的。从来没有,这个也是从我们专业和实名制的定位,大家对我们已经从诚信这一块已经建立了非常明确的认可,没有一个媒体记者问过我们关于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大家都在问,你能不能盈利,你这个模式发展得会怎么样。更多的是这个问题。经过这一年时间,我记得我们当时推出这个计划的时候,我们只有800名作者,现在是7000多,翻了将近10倍了。我们的目标可能是希望做到5万到10万的专业作者。5万到10万什么概念呢?应该在中国各个专业领域可能有2000到3000的专业作者,基本上能够都覆盖到。从读者数来讲,从网络排名可以看得出来,因为我们现在在这种专业的财经媒体上应该是领先的这么一个网站。我们有700万到800万的读者,说明什么呢?说明大家还是很认同这个事情,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通过这个方式,我记得当初我们跟作者沟通的时候我们提这么一个概念,其实它是一种所谓让知识变成财富,大家共同来创造的这么一个经历。它可能有风险,其实很多的事情,都是会有风险的。而且有时候可能越是比较大的事情,可能它的风险看起来会更多一些。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您或者读者到我们网站里去搜价值中国,一大堆作者在写有关价值中国的文章,有的是对这个事情的评价,有的对网站经营的建议和对网站经营的批评等等,我相信很少有网站作者会在讨论网站本身,大家只把这个网站当作一个托管的地方。他觉得这个网站他可以无视它的存在,或者是觉得没有太必要。这个也看出说我们跟作者之间的关系是更密切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有作者在预测说,可能你的上市股价会是多少。准确也罢,不准确也罢,更多可以看到作者对这个事情的关注,他认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一点比较受大家欢迎的地方。

  另外一点,其实蛮特殊的,一直以来,其实这个问题又回到盗版的问题,一直以来,大家可能都认为,是不是只有一些娱乐的东西才能够获得市场,才有经济效益存在。知识的东西,专业的东西不存在?这个可能是我们管理方或者是发起人的一个信念,怎么说呢?我们相信专业的东西一定有它的价值,而且中国必须要有这样的专业的网站存在,不能够只有一个。当然我不是说娱乐不对,而是说人有多方面的需求。

  政府现在在提什么呢?创新城市,为什么提创新城市。大家都了解,中国的企业很多是不挣钱的,生产了大量的世界工厂,比如说服装,一双鞋可能就15块人民币的成本,别人可以出口放到欧洲市场卖500欧元,中国的企业赚什么钱?很少很少。要创新,要有知识含量,要有技术含量。其实更多的时候需要专业的思考,这个看起来可能比较难或者也比较枯燥,但是我觉得,从这一个国家也好,说到大一点,说小一点对每一个企业来讲,其实这个都是很必要的事情。

  很多的中国企业,我们说远一点,其实我们在做财经的网站,财经的这些内容我们一直在思考,说远一点,其实很多的企业都不太相信一件事情,它都认为说,我们可能是例外。但我可以很明确的看到,我们看一看经济发展史或者是企业发展史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没有什么例外,你如果没有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你不挣钱或者是你死掉,这个是时间问题。只是长一点或者是短一点,很多的企业觉得,我们可能是例外。觉得可能美国市场不适合中国或者是欧洲的这个理论不适合,我觉得完全不是这样的。很多企业去为了去商务部拿配额很痛苦,即使拿到配额又能怎么样呢?你能挣钱吗?非常非常难。这个问题说得远一点,总体来讲,这个可能是我们的一个思考。一定要有一个创新跟知识跟专业的这种追求,一个事情才能够长远的发展。

  主持人:

  这个创新真的是带来了博客网的革命,作为我们价值中国网的用户,我既是作者又是作为网站的股东,可能不可避免的要关心到我们这个网站的盈利模式,我想问一下林总,这两年间有没有实现盈利或者是我们的盈利模式怎么样了?

  林永青:

  我们还没有开始盈利,因为之前更多的是在投入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主要是投入的居多。我想应该从现在开始我们会考虑盈利,商业化的问题。模式应该也比较清楚,其实还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优势来做一些事情,一个可能是专业媒体的应用模式,专业媒体大家都很熟悉了,可能线下有很多的杂志这些专业媒体。互联网可能是另外一种形式,但它所具有媒体的相关的一些职能,我觉得应该是一样的。这个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方式。

  我可以举两个网站的例子,我们的模式跟他们不是太一样,但是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一个网站叫about.COM,它是一个大量的专业人士在写大量专业内容的一个网站。

  主持人:

  这个网站是财经方面的吗?

  林永青:

  它是更广泛一些的。目前为止,我觉得我们可能更专注的做一件事情,以后可能考虑其他的问题。还有一个网站:awnsers.com,我相信国内很多门户做的回答问题的那些部门,应该是跟它有借鉴的,它是基于一种数据库搜索以及知识库这么几个功能整合在一起的这么一个网站,大概有几百万条的资讯。也就是说,你可以收到任何的内容,打个比方,我们知道像百度也好,像Google也好,它的搜索能力很强,但是我们作为用户的体验并不是很好,搜出来的东西可能关联性很差,它只是通过关键字,其实是一种非智能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的。而这个网站做的是什么事情?它可以把一些智能性,相关性的东西很高度的整合在一起,这么一种方式。

  我相信它可以给很多的用户也好,应用也好,都会有更好的一种借鉴。我个人有一种观点,互联网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下一轮的互联网,它的发展应该不一定是我要有如何海量的信息,大量的信息这个概念。而是说,如何有效的用一些方式更好的把信息组织出来。如果从内容的方式来看的话,组织信息可能比生产内容在下一代的互联网或者是下一段应用当中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其实,我们想做的方向更多是基于这个方面,我针对一个领域,我可以很细致,很准确的组织一些内容。

  主持人:

  现在国内的博客网站当然很多了,但是由于同质化,很多内容都看起来差不多,而且很多大众化和娱乐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价值中国网最开始提出了专业化的特点,在我们的网站中怎么样体现这个专业化?

  林永青:

  专业化这个特点,实际上需要两方面来配合实现。一个是管理,另外一个实际上是宣传。我们告诉我们的作者,这个网站我们想要什么,中国有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告诉他说,我们希望做什么,当然其实各个领域都可以做,只是说,我们现在在做这个领域,它来的这个读者就知道说,我们是这方面的内容,他也会有意识的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是我们通过编辑的方式做管理,可能不符合我们定位的内容的,我们可能把它筛除出去,做减法。据我们了解,没有哪一个博客网站在做减法。我们做了很多减法,比如说我们有一些网站的作者来网站,可能写一些英文教育方面的问题,这个可能不是我们财经的定位。我们可能告诉他说,这个目前可能暂时还不需要。这里一方面可能也会损失掉一些作者,但是如果把这个定位更明确,更容易打造一个竞争优势和比较明显的品牌效益在里面。其实是两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

  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网友提问。

  网友:

  刚才林总讲到未来作者数量希望达到五万到十万。当作者数量更加庞大的时候,如何实现专业性和一个良好的管理。

  林永青:这个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你很难在一个事情百分之一百来做处理。比如说,你说我们的专业作者几千名,几万名作者,它的专业能力,每一个人都非常强吗?不一定。从概率上也不可能,也不现实。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刚才我回答过这个问题,我们如何管理这个网站,它有两个方式。一个就是说,其实网络的编辑可以起一部分筛选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开放。网站有这样的一个机制,你可以通过读者投票,作者的投票,网站的投票,我们现在这篇文章是怎么推荐的呢?我算不同的群众,体现所谓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的成分更大,这样子可以通过开放的力量来管理这件事情。这是一种方式。

  但是你说我完全做到百分之一百的符合要求,我觉得那个可能就损害了互联网的精神了。你完全由网站来编辑来处理这件事情。第一,如果我有十万的作者,我需要多少编辑?一千个?可能都不够。所以就没有办法管理这件事情。从成本上和可能性上是不可能的。第二,这也损害了互联网比较自由的精神。这里面本身会怎么样呢?中国有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商业生态系统里面需要各种各样的东西,它可能有灌木,有乔木,有食肉动物,也有需要为植物生长的一些浮土,可能有微生物,但是它会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可标识的东西,大家一看知道你这是一个专业的生态系统,但是不能完全做到说百分之一百的纯净这个概念。

  主持人:

  我想这位读者听了应该比较受启发,林总回答还是比较到位。

  现在我有的时候也会到价值中国网站上看一看,每次打开网页的时候,都会看到一句口号,为中国经济思考,让知识变成财富,林总您是怎么来理解这句话的?

  林永青:

  这个说得远一些,为中国经济思考这句话,其实可能是我们的定位。我们是希望做一个财经,做一个商业类的网站。经济现在应该是中国的最关注的一个事情。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要提高,都基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其实又回到刚才那个问题,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这个很多的问题其实是需要思考的。你如何能够创新,如何能够有高技术,好的这种组织结构,好的这种制度出来。这个都需要很多的思考。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定位。所谓让知识成为财富,回到我们当初实名制跟专业化的定位上来讲。其实有不少人认为,可能知识无用或者是知识不能够变成财富。大家可能看到的财富更多的是像一些明星有很多财富,歌星唱唱歌什么的。我个人其实不太认同这个观点,超女去年很火,超女这些人很专业,当然可能相比较这种学院派出来的这些歌唱家会差一些,这些人当中是几十万人海选出来的,他凭什么呢?因为他的专业能力比另外的人更强。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有知识,有专业。我再举一个例子,头几年我去看好莱坞,有朋友在看他们的片长,体会非常深。中国很著名的导演真的希望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获取一席之地,非常非常困难。可能像李安应该会比张艺谋或者是陈凯歌在好莱坞经营得更好。专业是需要时间的,专业是需要知识的。所以即使讲娱乐这个东西,也有大量的专业成分存在,你可以看美国的电影,我们可以把好莱坞称为娱乐业的一个killer的话,美国的很多明星并不是因为他长得很漂亮,而是因为他的演技非常好。这里面其实都是专业的成分。娱乐这种东西也需要专业成分,那么知识的话,我相信各行各业都是需要的,所以没有理由说,知识不能变成财富。只是说你需要一个好的方式。这个当然跟我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因为我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我一直从小20多年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知识分子第一比较清贫,第二知识分子缺乏把他的知识转化成财富的渠道也好,能力也好,机会也好。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共同创造一件事情,把这个事情可以转化一下呢?比如说咨询,比如说媒体,比如说出版,这个可能想象的空间很大,完全可以做。只是说你需要一个好的机制跟通道,而且结合更多人的力量。

  主持人:

  您所提出的各自分股权,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林永青:

  其实给作者分股权,也就是我们为知识成为财富设置了一个秩序性的通道,至于上面以什么样的方式具体商业化呢?我觉得这个方式很多。第二,我一直在提所谓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其实整个商业系统当中,大家获取实物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样的,老虎怎么捕猎,穿山甲怎么捕猎,而且食物是不一样的,完全可以有开放的,不同形式的盈利模式。

  主持人:

  价值中国未来得盈利模式?现在很多门户网站也在做博客,他们可能有哪些的盈利模式?

  林永青:

  我个人观点,盈利模式相比较企业经营当中还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排在第二或者是第三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其实是你如何经营资源,经营时间,经营一个企业。经营的问题可能比模式更重要。其实模式很容易被拷贝,大家都知道搜索很好,但是为什么你不去做一个百度,你不去做一个Google呢?可能时间上和条件上不允许,很多的资源、条件和时间可能比盈利模式更重要。回答您刚才的问题,门户也会考虑博客的方式,也会考虑盈利模式。我个人觉得,门户对于博客的经营其实只是一个副业,肯定不是主业。门户不应该经营某一项具体的事情,那就不叫门户了。门户的优点在于说,他有很多大量的用户,海量的用户,他应该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而且粘度如果足够高的方式能够把这些用户抓在手上,然后给他们提供简单但是大量的服务,而不是复杂、少量的服务。这个应该是专业化分工该做的事情。今天因为很高兴在这里通过腾讯这个机会。我个人觉得,腾讯的模式应该是属于比较好的一个方式,因为你已经有大量的客户在这里,而且这种即时通讯的方式其实粘度是比阅读更高的。中国很多的门户,他们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取用户的。相比较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腾讯应该还是粘度比较强的方式。即时通讯这种服务够简单,所以它会有大量的客户。我觉得模式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

  我们接下来继续关注我们的网友提问。

  网友:

  您能不能展望一下,三年之后,中国的各类博客将会怎样的一个态势?有没有可能创造像百度搜索那样的网络神话?

  林永青:

  我觉得完全有可能。有几种情况,首先它会经营,会有一些合并的事情发生。我举一个例子,最近有一些博客网站找我们谈合并的事情,看看大家能不能合并一下。因为我们现在也发展得不错。这个问题其实是经营的问题,就是说,很多的读者有时候喜欢问这样的问题,博客怎么挣钱,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很具体,腾讯怎么挣钱,价值中国网怎么挣钱。就像门户,网易挣钱的方式跟新浪侧重点肯定不一样,博客可能会有一些整合。第二,会不会创造一个很大的规模呢?我觉得会。但是有一点不太一样,就是这个其实是互联网发展不同阶段的一个过程。大家现在都在谈Web1.0和Web2.0的概念,2.0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开放的,个性化的东西。这个东西,它的整合其实是比1.0的整合更难。很多网站在做交友,我们也在做,我觉得在做职业社交这方面,这个东西需要更长的,因为人发一个E—mail这种动作跟他在一个社区里能够比较强的介入进去,需要的投入的东西更多。所以2.0的方式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我们再用哲学的方式表述,老子有一句话叫大器晚成。大的事业往往时间会更长,当然我不是说Web2.0或者是早期网站不是大的事业,只是说现在这个事情更复杂一些,但是我相信时间会长一些,但是一定会有,网络其实有很多个人的因素在里面。而且越来越偏向于个人化,它其实是一种互联网的生存方式。举个例子,比如聊天,现在用1.0的方式,以后用2.0的方式肯定有。工作,大家现在可能只是在用E—mail,有没有更深入的一些方式呢?肯定有。只是说复杂的东西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主持人:

  您还是对博客经济的未来非常看好是吗?

  林永青:

  是的。

  网友:

  价值中国网目前发展得比较好,未来有没有可能上市?

  林永青:

  尤其是价值中国网一定要上市,因为我们外面有几千个,千万个股东,所以我不上市,跟股东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尤其是比其他的公司或者网站更迫切的,大概几年时间吧,我们有在考虑这个问题。关于上市,我觉得是这样的,其实上市并不是一个必须的东西,因为什么叫上市呢?实际上是融资的通道,很多的企业,像烟草行业根本不需要上市。据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经营了一百多年没有上过市,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迫于舆论的压力才上市。因为它有现金流不需要。价值中国比较特殊,也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你们这么多股东怎么处理?其实我倒是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哪一家上市公司没有几十万的股东在里面,我只是把股东从上市之后挪到上市之前,先变成股东了,大家成为股东了,上市以后有那么几十万股东,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主持人:如果上市的话,价值中国网目前拥有应该算是最大的一个博客股东队伍,现在或者是等到上市之后,对我们领导层或者是管理层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什么地方?您觉得。

  林永青:

  我反而觉得,上市之后可能我们没有挑战了。上市之后可能我就不管事了。(开个玩笑)。其实还是刚才那个问题,我是把它当作一个生态系统的心态来运营这家公司,我自己也写了一些博客的文章,比如说,不需要领导者的企业,比如说分散型的企业,其实价值中国以后更多是这种企业。这些作者自己可以决定他经营什么。我们只是在提供一个平台的运营,其实没有太多的需要我们来管理的东西。当然我可能在早期,我们有一些引导的工作,但他可能规模大了以后,很成熟了。举个例子,一座森林是超出人的范围的管理的,自然的力量是比人的力量大的。我觉得网络在某些方面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我们做股权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是一种法律的约束,但是更多经营管理这些约束,我觉得,如果上市以后应该是更弱的。

  主持人:

  现在价值中国网是在做一个专业的财经商业这样的博客网站,有没有可能做一些转型?

  林永青:

  有可能,但现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是我不愿意回答,而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举一个例子,之前,胡泳跟我,还有张树清,王志东我们参加了央视国际网站改版的一个咨询活动,很多的网站他们认为,什么都可以做,我看到央视的转型,我会觉得说,其实他们的压力会很大,为什么呢?他可以做娱乐。央视过去30年到40年的电视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电视台,他们有很强的媒体资源,完全可以放到网站上做IPTV或者是Radio方面的资源,很多的媒体或者是报道会使得网络公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其实,传统经济的力量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比网络的企业强大得多,所以网络应该做什么事情,应该做更符合网络特点、优势的事情。我觉得我们以后会不会转呢?现在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我看不到。因为会有很多其他的力量加入进来。

  头两天,我们有一个客户,当时是房地产的一个企业,我跟他们在沟通,房地产的企业,大家在谈说互联网帮他做什么,因为他们本来有很多的资金,所以我们并没有在说,你可能是说通过网络能够替你节省资金等等,因为你得分析他节省这点资金跟他所付出的比例是多少,如果很小,他并不会在乎。但是跟网络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其实是在替他们节省时间,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互联网大家都在谈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其实是最痛苦的,并不是钱,而是时间。你说他开十个公司可以,开二十个公司可以吗?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细节。互联网有一个最大得好处在哪里?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在网络上被固定下来。有点像网络上的房地产,很多东西放在那里,今天没做的事情都积累在那里,这样子其实是

  替你省了时间,也把你投入的任何一份资产或者是时间都固定住了,而不会被扔掉。网络的媒体跟纸媒的优势就可以看得出来。你要了解一本杂志,你可能需要搬出过去20年或者是10年的历程来,谁会一天到晚把那20年的杂志带在手上呢?但网络太简单了,你现在只要一个PDA,你可以了解整个的体系。这是网络最大的好处。

  回到刚才的问题,很多东西,现在是看不清楚的,它只是在经营的过程当中需要调整跟适应的过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真是这样的。

  主持人:

  我们这边继续关注一下网友提问。

  网友:

  林总,非常关注您的博客换股权的经营模式,您觉得这种模式有没有可能推广到别的博客网站?

  林永青:

  推广跟拷贝跟竞争是另外一个概念。我不知道推广这个话怎么讲。如果我们是政府机构,我们会去推广这件事情,首先我们是一个企业,所以推广这个词放在企业上来讲,可能不是太合适。至于说其他的网站会不会模仿呢?我觉得有可能,也有可能没有。但事实上,到我们推出两年多,目前为止,没有人模仿过。又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其实股权是一个商业模式,但是重要的还不是商业模式,为什么要模仿呢?大家如果认真看一下我们的网站可以发现,我们做了很多高端的采访,我们用大量的作者的高端资源,资源的东西是不能模仿的,它是一点一点经营出来的。如果从竞争的角度,站在企业本身的立场来讲,我倒不太担心说别人会模仿。如果从推广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也很乐意和大家分享这些建议,做这些介绍,这个都没关系。推广可能是政府的职能。

  主持人:

  由于今天时间关系,可能我们的访谈要暂时告一段落。

  最后我们还是请林总为各位网友讲几句话。

  林永青: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觉得,说一个小故事,价值中国网最近在帮央视在做一个节目《赢在中国》,昨天晚上开播,每周二都会播出这个节目。其实我们也是在做创业。价值中国的目的本身是希望鼓励中国的创业热情,为什么创业呢?又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其实中国的很多产品也好,企业也好,附加值太低,需要更多的创新。价值中国,我觉得,如果它要能够赢的话,它要赢在创新上。我们的很多策略也好,我们的很多经营的方式也好,都是希望说跟现有的东西不一样的。但是不一样的东西,可能有风险,我本人比较信奉一句话,也送给大家,也祝我们今天的谈话的结束。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回复 发表回复
登录以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登录; 还不是价值中国用户?请点击这里注册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