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时政,助推变革

《资本论》读书笔记1

周应红 发表于 2011/2/28 21:57 3276次点击 | 收藏


2010-12-13 22:04 :
 
资本家支付劳动力成本(维持工人生存繁衍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比如折合一般人类劳动3小时)给工人,却占用其8小时的劳动,从而剥削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5小时。(资本论)现在的情况是,“资本家”给工人价值3小时的劳动以5小时的价格报酬(通常工人的工资除维持生存繁衍外还有节余),占用其8小时的劳动;工人再将节余的2小时积少成多用于投资,自己变成了“资本家”;而工人原来的老板又在我们这位工人变成的“资本家”投资的厂里干了份兼职(投资主体社会化及多企业任职现象即是明证)。这种现象是谁剥削了谁?
  
2010-12-18 23:09 :
 
 
“如果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占优势的不是产品的交换价值,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剩余劳动就受到或大或小的需求范围的限制,而生产本身的性质就不会造成对剩余劳动的无限制的需求。”(资本论P263) 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是否由此导出?
 
2010-12-18 23:15 :
 
“那些还在奴隶劳动或徭役劳动等较低级形式上从事生产的民族,一旦卷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而这个市场又使它们的产品的外销成为首要利益,那就会在奴隶制、农奴制等等野蛮灾祸之上,再加上一层过度劳动的文明灾祸。”(资本论P264) 是否可解释直接从封建社会进入事实上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国之劳工现象?

2010-12-18 23:30 :
 
一部分土地是自由的私田,由公社成员各自耕种,另一部分土地是公田,由公社成员共同耕种。这种共同劳动的产品,一部分作为储备金用于防灾备荒和应付其他意外情况,一部分作为国家储备用于战争和宗教方面的开支以及其他的公用开支。久而久之,军队的和宗教的头面人物侵占了公社的地产,从而也就侵占了花在公田上的劳动。自由农民在公田上的劳动变成了为公田掠夺者而进行的徭役劳动。于是农奴制关系随着发展起来。资本论P265
 
 2010-12-21 21:13 :
 
18世纪多瑙河公国农奴制关系的发展历史会不会在今日之中国重演?“公国军队和宗教头面人物通过其代表以立法形式确立农奴徭役制度”,现时中国国有企业领导、政府头面人物对公有资源的事实占有会不会通过其代表确立一种新的什么制度?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章关于“工作日”的论述中,充满同情心地描述了各工业部门工人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长的剩余劳动时间的情形。引用的大多数是英国工厂调查员的报告,表明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政府和议会关注并意图约束这种行为。反过来说,如果工人不接受这种“剥削”,又当如何?是生活得更好,还是更坏?让工人无法选择的究竟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生产力对生活的保障能力?
 
 
2010-12-21 21:28 :
当从全社会宏观来看物质条件不足以满足生活所需时,对剩余劳动时间的追求即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也就无可厚非。关键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哪怕没有资本,贫穷的自给小农也需要延长劳动时间来增加储藏以越过严冬。

2010-12-21 21:33 :
剩余价值的分配到底由“公平、仁慈”的德高者进行,还是由“公平”的机制进行,这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至少是我们目前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要制度的区别。可供评价时参考的是“和尚分粥”的故事。

2010-12-21 21:44 :
贫穷阶段,社会财富积累过程必然伴随着超时劳动,与社会制度无关。有超时劳动就必然有对人权的争取,斗争就相伴而生。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劳动现状,实际是发展的必然,和资本主义国家原始积累期间是相似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了积累过程,人权状况大为改善,就对中国指手画脚了。
 
剩余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剩余价值率是生产力大小的标志。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社会财富积累速度越来越快。在分配方面,原始社会几乎没有可供分配的剩余价值;奴隶社会因奴隶主对奴隶的绝对占有而完全占有剩余价值;封建社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获得了人身自由,分配比例有所提高;资本主义又进一步提高。
 
2010-12-23 22:37 :
马克思主义在哪些国家取得了成功?这些国家的共同点值得研究。在阅读《资本论》关于工作日部分论述时闪出一个粗浅想法:全是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贫穷的国家。没有经历过失业痛苦的人最容易接受马克思的同情,他们不知道工作比对资本家的批判更现实和重要,进而因为对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的黑暗的恐惧而拒绝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追随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考虑不成熟,留此存照,以后研究。

2010-12-26 23:49 :
官方价值观与民间价值观、宣传上的价值观与实践上的价值观不一致,甚至相冲突,导致了社会心理畸形,人民人格分裂,无信仰的几代诞生,最终将形成民族文化断层。这就是目前陷入政治怪圈、社会乱相的根源。

2010-12-22 1:56 :
工人为维持生存而必须进行的为必要劳动,其余时间创造剩余价值。设备机械为抵消生命消耗(折旧)的运转时间是否可等同于必要劳动,其余时间是否创造剩余价值?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用一般等价物度量、储存。既可储存,便可物化,便不再只是活的劳动。拥有活的劳动的工人,和拥有物化了的劳动的设备机械,在价值方面就不再有区别,只不过前者是现在时、后者是过去时。
“变为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不变,变为劳动力的资本价值增值”“商品价值由其包含的劳动量决定,而且是社会地决定”,那么如果同时有100个人1天手工劳动完成100件产品,和1个人操作一台机器1天完成100件相同产品,前100件产品和后100件产品价值相等吗?如果不等,交换时等价原则将不成立;如果相等,剩余价值仅源于活的劳动力的结论将不成立,机器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将不构成剥削。

 

本文出自: 草根网事, 原文地址: http://www.666pinke.com/post/zblbj1.html

回复 发表回复
登录以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登录; 还不是价值中国用户?请点击这里注册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