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商界领袖论坛

商界大佬相继隐退 英雄主义渐渐远去

田策 发表于 2011/6/24 11:52 1879次点击 | 收藏

  编者按2011年6月17日,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个人最大股东。种种迹象表明,柳传志决定逐步放权;而在一周之前,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宣布辞任董事会主席,将投入慈善工作;两个月之前,任志强退去华远集团董事长职务,冯仑“主动退位”;三个月之前,万科董事长王石远走哈佛游学,被解读为王石的逐步退隐……中国第一代企业领军人物的先后隐退,标志着一个靠着英雄主义成功的时代渐渐远去。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能是文学世界里美好的意象,而在残酷的商业战场,每一个远去的大佬背影里,都有一段复杂的故事。

 



  柳传志放权 杨元庆接棒

  种种迹象表明,柳传志决定逐步将联想集团的权力移交给跟随自己征战了22年的“爱将”杨元庆。

  6月17日,联想集团CEO杨元庆通知香港联合交易所,已经从母公司联想控股购得7.97亿股的联想集团股票。

  公开信息显示,杨元庆已经成为联想集团个人最大股东。在此次交易之前,杨元庆拥有约7000万股联想集团的股票权益。按照联想集团17日4.17港元的收盘价,上述7.97亿股价值约33亿港元。

  走国际化道路的联想集团经历了并购IBM PC以后,正在艰难地“借船出海”,扮演着一个“拓荒者”的角色。并购之前,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担任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并购之后,杨元庆接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则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和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两个人在多年的市场打拼里每天耳鬓厮磨的坦诚交流,已经亲如父子,而柳传志从挑选了这个接班人开始,他们一起承担市场风浪的同时,柳传志始终是杨元庆坚强的感情后盾。

  退休后只想做个快乐老头

  《联想风云》一书里曾经记录他在创业初期如何为了要300万元的账蹲守在债务人家门口一夜的故事,也记录了柳倪之争那些如同悬疑剧一样跌宕起伏的过程。柳传志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在企业界里的打拼感受,“忍耐了很多很多常人无法忍耐的东西,隐藏过按常例不应隐藏的黑暗,为他人背过的黑锅也历历可数。”柳传志在那段时间落下了常常彻夜难眠、好不容易入梦却又深夜惊醒的毛病。因此,在谈到未来的梦想时,柳传志反复地告诉记者,他梦想着做一个快乐的老头。每天醒来,都有无数乐事等在前。多少年习惯性紧绷的神经,也会在那个时候终于得到放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过尽千帆之后,柳传志渴求这种人生境界。

  柳传志经常和几位老朋友一起打高尔夫,他说自己的成绩还不理想,还需要加强练习。当然,在闲暇之余,他也会考虑在找到联想大家庭下一个“家长”之后,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柳传志说,有的人劝他学画画,有的人劝他学一样乐器。但是总之,他要做他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柳传志简介

  柳传志,1Array66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中共十六大代表,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0年1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2000年6月被《商业周刊》评选为“亚洲之星”,2000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2001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2005年,被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授予“推动美中关系杰出贡献个人”表彰,这是该组织成立40年以来将此奖项第一次颁发给非美籍人士。

  2005年,联想控股综合营业额1081亿元,利润总额20.51亿元,总资产622亿元。

  目前,联想控股旗下主要子公司: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

  牛根生,姓牛,养牛,亲手创建蒙牛。这次,他却又亲手把他的“牛”放了。

  2011年6月10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蒙牛乳业正式宣布,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董事会同时宣布委任现任董事局副主席、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为主席。

  人生坎坷的牛根生,事业也一样。他曾是“伊利”最有实权的人物,但他始终“如履薄冰”。被逼到山穷水尽,他凭借着自己“财散人聚”的信念,拉着一些同样在“伊利”郁郁不得志的兄弟们闯荡江湖,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也许还有仇恨,满腔的热血喷薄而出,蒙牛奇迹诞生,以“火箭速度”发展。

  有人说,牛根生的创业史,是一起典型的“农民”暴动式起义——虽然轰轰烈烈,但终究有其历史局限性。

  2005年9月,牛根生宣布将辞去蒙牛乳业总裁的职务。同时,蒙牛乳业面向全球招聘CEO。正是那个时候,牛根生首次面对媒体坦言,希望自己在50岁的时候退休,退出蒙牛的管理层。

  2008年,牛根生刚好50岁。大家都在猜测他是否会践约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三聚氰胺事件”,拖住了牛根生优雅的退休舞步。

  三聚氰胺,对牛根生个人抑或蒙牛,都是无法抹去的污点。

  2008年10月初的一场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家的聚会上,牛根生遭受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的质疑,大家的疑问来自于企业到底事先知不知道有三聚氰胺这回事情。

  那一刻,牛根生终于想到了“企业做大了,都是国家的或者社会的”的道理。

  他告诉所有人,蒙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陷入现金流危机的蒙牛将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说到动情之处,老牛声泪俱下。现场的柳传志等企业家当场表示愿意出手相救。”

  这就是著名的“洒泪搬救兵”事件。

  那年10月18日,牛根生迅速写了一封长达一万多字的 “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 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这封邮件也被迅速发到当时参会的一些企业家邮箱。

  这是轰轰烈烈的“万言书”事件。

  在钓来了“中粮”宁高宁这个金龟婿的同时,牛根生终因为“表演做作,略显浮夸”引来诸多争议。

  2009年8月,“中粮”入股蒙牛,成为第一大股东,牛根生辞去蒙牛集团董事长职务。

  此次“联姻”让牛根生再次改变了人生轨迹。他蒙上了“慈善”的薄纱,成立“老牛”基金会,默默布局现代牧业,悄然转身开始其新生活。

  而今,牛根生正式辞任其一手创立的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职务,几乎彻底退出蒙牛决策层。是心甘情愿还是无可奈何?是功成名就后的彻底退出,还是要另起炉灶重建另一个辉煌?诸多猜测,牛根生以沉默回应。

  但可以预见的是,生性喜欢挑战和冒险的牛根生,注定不会与消沉和寂寞同行。



  牛根生简介:

  1958年1月25日生于呼和浩特;

  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

  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 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2009年8月28日牛根生辞任内蒙古蒙牛董事长,改由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出任,但牛根生继续担任公司董事;

  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任志强退去华远集团董事长职务 退而不休

  2011年4月20日他在微博中透露,他正式接到上级的免职命令,退去华远集团董事长一职,但仍担任华远地产上市公司董事长。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染头发,我故意留的白头发,告诉大家我已经不年轻了,但是不代表我就要从这个舞台上退下去,我希望用我剩余的精力为这个社会的发展作出努力,比如开个幼儿园。”儿童节那天,就像《非诚勿扰2》里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一样,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呼朋唤友开了一场热闹的“粉丝见面会”。

  当身在体制内的任志强遭遇“退休年龄”这个杠杠,一贯快人快语的任志强表示,自己将“退职而不退休”。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变化,任志强笑称,最有意思的事儿是别人退休了之后工资越来越少,我退休变成工资越来越多,除了华远集团那份,上市公司的钱也能拿了。

  “等我从上市公司退了一定去开幼儿园,我们的幼儿园可能为贵族做高价,也同时免费为最贫困的家庭提供同一种待遇,用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任志强说。

  回顾过去十几年楼市的雷人雷语,你会发现,最雷的言论十之八九都出自任志强。且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他是地产商人,也是网络红人,时常处在舆论漩涡中心。他有问必答,锋芒毕露,敢于将舆论挑战进行到底。而他之所以备受关注,皆源于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站在社会主流对面,发出强大的声音。

  任志强被认为是行业内的观点大佬,人称“任大炮”。回看以往不难发现,他的新闻和社会影响力,永远与雷语相伴。

  在2005年,全国楼市迅猛发展、楼价大幅上涨的第一年,任志强已频频曝雷语。在当年的一论坛上,任志强的“表白”语惊四座:“不可能让百姓都买房,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富人!”其发言之后断然离场,其“对头”易宪容甚至来不及反击。同年,在天津一论坛上,任志强又挺身为炒房者辩护,发出“买卖有理,炒房无罪,禁止炒房就是违宪行为!”的言论。

  2006年,房价又涨了一轮。在上海一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说:“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很正常,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此言一出,自然是板砖无数。先是媒体的口诛笔伐,后是网友的跟帖叫骂,潘石屹对他的抨击,更把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潮。

  但站到舆论对立面的任志强,丝毫不悔改。房价涨了两轮,业内流传“泡沫论”时,任大炮抛出“房价永远上涨论”。此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激起众怒,称“买不起房是耻辱,是因为没有努力工作,应该回农村”。话说到这份上,想不挨板砖都难,一时之间激起坊间民愤,网络上兴起骂战。

  话说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任志强。《蜗居》上映,引发了社会上对年轻人买房的热议。而任志强的观点是,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得罪一部分人不打紧,怕就怕得罪多数人。话音未落多久,身为政协委员的任志强又再发话端:“房价是控制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的门槛。”言下之意,买不起房的就应当被城市淘汰。在房价猛涨,老百姓对房地产行业诟病之时,任志强说“房地产品牌就应该有暴利”。

  雷语数之不尽,句句耸人听闻。但在任志强的微博上,他已拥有超过400万名“粉丝”。的确,试想一下,没有任大炮的地产江湖,会有多寂寞?



  任志强简介:

  1951年3月出生

  1969年1月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

  1969-1981年参军,先后任排长、参谋

  1981-1984年任北京怡达公司副总经理

  1984-1988年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建设部经理

  1988-1991年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华远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经理

  1991-1993年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1993年8月至今任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华远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2年12月至今兼任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1年4月20日任志强正式接到上级的免职命令,退去华远集团董事长一职,但仍担任华远地产上市公司董事长。



  地产思想家冯仑主动退位

  上世纪的90年代,吃腻了思想盛宴的国人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一批批思想者下海变成了实业家,冯仑就是其中之一。他和潘石屹、易小迪等“万通六君子”在海南的农地里掘出第一桶金后,纷纷北上各奔前途。而今无论回顾冯仑的言论,还是冯仑的万通,都体现出善于总结思考的深沉气质。

  环游台湾,悟出“反周期策略”

  2004年前后,当同行们都忙着买地储备资源时,万通开始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提出“由香港模式向美国模式转型”。所谓香港模式,就是负责房地产开发的全部流程,这是如今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的定位;而所谓美国模式,则是把所有环节交给专业公司去做,自己负责整合资源成为房屋供应商和服务商。

  为了支撑“美国模式”,冯仑先后干了几件未雨绸缪之事,比如邀请具有国企背景的天津泰达公司入股,进军美国曼哈顿作为美国模式的海外落点和实验场,像高科技公司那样投入产品研发,发布绿色生态住宅新产品等。

  其中,冯仑还关注了“市场化程度和做事空间大”的台湾,有意加大在台湾的资源配置。为此,在他50岁生日之际,他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就是在台湾环岛骑自行车,“阅读”台湾。

  几天骑下来,冯仑最大的感悟是,最快的速度既不是冲刺跑,也不是不跑,而是匀速不停地跑。而在商业行为中,通过“反周期策略”才能达到匀速而不停地跑,就是财务稳健,同时财务增长。给予业界莫大启发的“反周期策略”由此而来,市场低迷时拿地,市场活跃时销售,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冯仑依然理智,他提醒:“并非一定要提前洞悉透彻商业周期的趋势,事实证明,趋势往往是不可研判的。反周期的核心在于自身保持财务稳健前提下的增长。”

  高调推书,以“蜜月论”稳定江湖

  当然,2007年,冯仑也同时在高调推销自己的新书《野蛮生长》,光从书名就听起来不那么从容。不过,它主要是对早期发家、成长史的总结提炼,而正因为经历这些之后,冯仑才尤其敬畏遵从规律和注意防范风险。一年以后,同样是在发布《野蛮生长》的住交会上,冯仑呼吁“让房地产行业告别野蛮生长、山寨地产。”他提出“房地产又进入到一个周期的变化,也就是说蜜月和日子交替地过。”当时,在调控政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夹击下,楼市刚由盛夏急转入寒冬,很多开发商适应不了从“开盘即售罄”到“降价也卖不动”的逆转。冯仑的“蜜月日子论”,给行业打了一针镇定剂。“当房地产行业进入平常的日子后,就需要改变自己发展的姿态来迎接下一个蜜月的到来。”

  而今,住宅市场再度深陷调控泥沼,冯仑又来了个大转身,一是转身幕后,主动退出董事长之位;二是万通转型,将万通实业更名为“万通控股”,定位为投资控股集团,走“PE+REITS”(私募+公募基金)的发展模式,并着手推动主营工业地产的万通公社单独分拆上市,发动工业地产这一新引擎。“转型是万通对整个房地产周期所做的大博弈”,冯仑于4月9日最新发表了“中国房企正向上中下游分化”的言论,认为未来房企出路在于“往下游做变成建筑业,在中游做好营运,往上游走把不动产和投资级物业整合为金融产品”。



  冯仑简介:

  195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

  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

  1984年毕业于中央党校

  1984年至1991年期间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

  1991年创建万通集团

  1993年在北京组建万通地产,参与创建了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

  2003年获得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

  2011年3月30日,万通实业变更为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冯仑为董事长。自此,冯仑退出万通地产。



  王石远走哈佛游学 逐步退隐

  如今大家说起王石的发家史,都会纠结于他当玉米贩子之时。那确实也是王石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并非全部。

  上世纪80年代,深圳还是一个造梦的城市,太多机会摆在敢于冒险的人面前。王石和很多人一样,更好地嗅到了时代的脉搏,抓住了改革开放和深圳作为试验田的机会。1984年他创办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如今看来,就像一个杂货铺。不过在这个贩卖过程中,王石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在很多人选择和权贵勾结的时候,他选择了一条不是捷径的道路。

  1988年,万科有了现在的名字,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很多人认为,万科当时决定拍地,原因难以解释,也许是王石天生的嗅觉使然。1988年,万科在拍卖场上拿到第一块自己的土地,当时负责拍卖的官员望着王石,劈头就问:“怎么出这么高的价,简直就是瞎胡闹!”这是1988年,“瞎胡闹”的王石在地产上就这样一路走了下来。

  从1988年开始涉足地产至今,万科在几次大的抉择上,是和王石完全无法分开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万科发展地产同时并没有放弃别的行业。万科当时业务遍及13个行业,从商场到电子到纯净水都有在卖。靠多元化起家的王石,想到的也都是多元化的好处。直到有次在香港发行B股,有基金经理尖锐地指出万科没有主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王石从此专注万科的“减法”,专注发展深圳。一直到2001年,万科完成最后一道“减法”之后,才开始重新走向全国之路。

  完成布局,将万科推到世界之巅

  2001年之后的10年,是万科在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万科成为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2007年底,王石的一个抉择对万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当时,万科的高管还沉浸在到处拿地王的狂热之中,王石却回来给大家泼了一瓢冷水,他以自己游历各地的见闻和经验,指出房价太高,房地产市场要出大问题,万科应该主动降价。2008年,万科硬生生地在高房价的轨道上踩下刹车,部分城市多盘同时降价。之后的事实却证明,王石再一次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之后,万科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在2011年销售一举破千亿。

  但是王石自己,却很懂得放手,1999年之前,王石一直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1999年2月,王石辞去总经理职务,只任万科公司董事长,并且在这期间,他频繁出去爬山,2003年成为珠穆朗玛峰年纪最大的攀爬者,前几次,王石每次出去,万科股票都会波动,后面市场则已经慢慢接受王石的做法。到了2011年,60岁的王石再次让人惊讶,确定赴美游学,他离开的时间,万科大小事由交郁亮处理。

  回顾王石在万科的职业生涯,虽然多有言论引起的争论,但是真正的危机只有2008年“捐款门”事件,那一年,汶川地震,万科第一时间捐款了,网友质疑200万太少,王石回答太快,说了句“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万科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这句话让万科集团后来付出了一亿元捐款的代价。这之后,王石沉默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恢复形象。如今的王石,无论走多远,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领袖。



  王石简介:

  1951年1月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兰州交通大学给排水专业毕业。

  1968年参军,服役于空军汽车三团;

  1973年转业,就职于郑州铁路水电段;

  1974年至1978年就读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后,先后供职于企业家广州铁路局、广东省外经贸委、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

  1984年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总经理;

  1988年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2月辞去总经理职务,任万科公司董事长。

  2011年3月,万科公司确认王石已赴美游学。



  王功权抛弃一切,为爱私奔

  “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5月17日,一条号称现代版爱情故事的微博,在被转发了十几万次之后,最终被确认为现实:头顶光环无数的鼎晖投资创始人之一王功权,抛开一切,和另一创投资本创始人王琴,共同浪迹天涯去了。

  当无数微博粉丝们,在感慨这个追求真爱的童话时,投资业内人士则说,如今一位投资经理通常一个月要跑出去看几十个项目,但往往能看中的就一两家,而且通常都是好几个投资经理在抢。即便声名大如王功权,也开始感到行业竞争倍增的压力。

  翻看王功权的微博,会发现他曾抱怨,“我就像站台上的乘客,怕赶不上车,又怕搭错车,一旦上了一辆车就不能回头。如果一个成功案子溜走,你会特别遗憾;你对一个项目犹豫不决,同行迅速出手,你喘不过气来;当你做了别人没有做的,你又会怀疑自己对不对。”

  在真爱与烦恼之间,王功权主动选择了离开。

  一个商人加半个文人

  王功权和冯仑、潘石屹、易小迪、王启富、刘军一起,因当年在海南以房地产起家,并联手创立万通,被称为“万通六君子”。 2006年初,万通六人首次再聚,与其他人的无限感慨不同,王功权表示“万通就是一个参与创业过的很远的故事”。

  六君子中的冯、潘、易三人都成为房地产大佬,但王功权却在1995年远赴美国,以25万美元投资了亚信,这成为他的投资启蒙。在万通分家后,王功权于1999年加入IDG创投,走向职业投资之路,他在博客上解释“原因之一,就是不愿与官僚特权打交道”。在他看来,选择风险投资是“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可以不与官僚特权接触的职业道路。”这一出发点奠定了其后来12年的投资生涯基调。

  王功权自称“一个商人加半个文人”,曾出版个人诗词专集《庶之词集》。他个人还出资成立了中华诗词(BVI)研究院。每逢重大事件,包括这次“私奔”,他都喜欢吟诗作赋,以做留念。

  “他就是一个诗人,跟古代的李白、杜甫没什么两样。只是我们那时候他谈的不多,开会也都是讨论业务。”章苏阳说。但从王后来的博客和微博看,王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投资而参与诗歌交流会。

  王功权投资的汉庭酒店CEO季琦近日也在一篇博客中回忆了关于王功权的一件小事:一次汉庭有件十万火急的事情要找功权,CFO联系不上他,我就短信加电话呼他,好不容易那头接了,声音还压得很低:季琦你等一会儿,我在一个诗歌朗诵会上,等结束了再打给你,抱歉……

  撇开其喧闹纷扰的感情纠葛不谈,王功权这位1990年代初的号称“以实业报国”的“万通六君子”之一,现知名的投资界大佬兼格律诗爱好者,实则是商场上的一个异数。

  “我没有料想到他会‘私奔’,但如果说事情真得发生了,我也不会觉得奇怪。”这是《环球企业家》在第一时间内采访的数位王功权的朋友、合伙人、投资企业对这一事件的统一评价。

  某种程度上,王功权的私奔可谓是急流勇退。3月30日,他投资的奇虎在美国上市,当年投资的500万美元溢价40倍,达2亿多美元。王功权“私奔”后,鼎晖立即向投资人发出邮件,称“他最近要花一段时间处理私事,我们真心希望他能尽早处理好这些事务之后,集中精力投入工作。鼎晖创投和鼎晖的全面工作目前都正常运行……”

  王功权对钱财并不看重,常年戴一顶棒球棒,穿着朴素,开一辆极普通的车。如此看来,利益对他而言并非难以舍弃,但他仍看重“信托”之名。在两年前的一次电视节目录制现场,王功权在被问及何时退休的问题时,他还因“拿着投资人的钱”而坦言“无可奉告”。

  王功权这次仍决绝地“往事如烟挥手行”。对于这位公认的“性情中人”,很难用常规揣测其行事逻辑。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若还原出其在本职工作—投资领域的行事逻辑,则有助于在喧嚣之中给王功权一个客观的定位。

  2011年3月,王功权在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坦言“想换一个活法”,这成为其最终私奔的一个征兆。不过,从王功权越来越频繁的发微博频率和仍对公民、自由等话题的热情看,王功权虽然放下工作和家庭,但仍未真正“出世”。

  王功权简介

  王功权,1961年出生于现吉林省公主岭市响水镇湾龙村;

  198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之后任职于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企业宣传处;

  1988年辞去公职赴海南,先后任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老城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办公室主任、海南省海口市秀港工业公司经理;

  1990年任南德集团天津投资公司副总经理;1991年任海南农高投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实业集团前身)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3年任万通实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兼美国万通公司董事长;

  2012年1月1日将从鼎晖创投辞职,黄炎继任。

回复 发表回复
熊洪涛 发表于 2011/6/26 6:42 回复
1楼
世界永远是年轻人的世界!该退休在一边凉快去!
登录以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登录; 还不是价值中国用户?请点击这里注册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