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时政,助推变革

批评还是褒扬,不愿被代表的民意角度

周应红 发表于 2011/11/4 14:03 428次点击 | 收藏

几篇日志在价值中国都出现审核未通过的现象,其中一篇《和谐的占领运动与暴力的淘宝小商户》更是直接被从日志目录里取掉,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要怎样来做我们的博客?我们究竟要通过网络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作为一个普通网民,我感触颇深。

打开电脑看评论,
迎面而来皆愤青。
冷嘲热讽街妇骂,
敢以网络判舆情。
在时下之中国,网络和现实总是充斥着矛盾。通过主流媒体看到的是一个政通人和、和谐稳定、高速发展的中国;而网络民意则发出一边倒的反对声音。到底哪一面才是真正的中国?
一切不需具名的地方比如网络、论坛都充斥着愤青式的抱怨,所有需要具名的地方比如报纸、杂志都包含着理智的批评,但真正建言的却少了。社会可以通过抱怨进步吗?可以。社会可以通过批评进步吗?可以。但是好像还缺少点什么。

    周正龙、毒奶粉、血房地图、3Q、李刚、钱云会,等等。网络民意沸腾之处必是社会怪相集中展现之所。网络围观确实督促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社会怪象总会与政治相关,因此,网络又不得不“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于问题的解决是远远不够的。

    基于这样的理性思考,我们倡导积极建言献策,多引导、少批评。我想国家管制以及价值中国的审稿原则也应当发端于此。

    但现实如何呢?扑面而来的新闻总是让人觉得不吐不快:限娱令、官德培训、小学免费餐...。值得褒扬的施政措施总是那么难觅,虚假的歌功颂德又有违做人的良知,民间建议没有上达“天听”的途径,于是乎只有发发牢骚“意淫”而已。如果发牢骚的权利也被剥夺,那么只有做个哑巴了。

    “真理越辩越明”,“辩”即有争辩、批评的含义。如果不允许“辩”,那么“真理”就可能不明,即使能“明”,那也没有制度保障,完全寄望于“真理”发明人的能力和道德水准了。如果把治国的“真理”也做这样的寄托,岂不危险?

回复 发表回复
登录以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登录; 还不是价值中国用户?请点击这里注册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