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史海钩沉

解读赤壁之战战场

覃怡敏 发表于 2008/7/12 23:08 1615次点击 | 收藏
                   解读赤壁之战战场
◎  蔡伟 2008-07-01

    今日所知第一个前往赤壁战场凭吊的,是三国东吴太史令韦昭。被刚即位的吴主孙亮封为太史令奉旨撰写《吴书》的韦昭,不久就前往调查一举奠定吴国江山的赤壁之战的战场,写下了《伐乌林》一诗:“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刘氏不睦,八郡震惊。众既降,操屠荆。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狐疑,虑无成。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
    这首凡18句的《伐乌林》被收入《古今乐录》。它透露的第一个信息便是,曹操的兵威曾经让东吴群臣疑虑,失去抵抗信心。最终是孙权接纳了周瑜和程普的建议,在乌林打破曹军,奠定江东基业。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实际上是在今天洪湖乌林沿江地带摧毁了曹军水陆主力部队。但这场1800年来让人津津乐道的著名战役,始终以乌林长江对岸曹吴双方初战的地点命名。这个地点正是湖北赤壁市西北的赤壁山,中国古代著名战役中唯一保留了部分历史原貌和原始遗迹的古战场。

战前曹操的困境和选择

    南宋时期被刻在赤壁山崖上长150厘米、宽100厘米的红色“赤壁”二字,历经江水侵蚀淹没,至今醒目依旧。唐《元和郡县志》写道:“赤壁山在今天蒲圻县(1998年改名为赤壁市)西八十里,亦名石头关,北临大江,其北岸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操舟船败走处。”南宋末年的著名抗元文士谢叠山从江夏前往洞庭湖途中舟过蒲圻,就曾看见石崖上刻写着“赤壁”二字。湖北省研究赤壁之战的著名专家冯金平先生考证,这二字并非如过去传说中是周瑜所书。南宋人笔记显示,两字为当时本地官员赴江浙一带上任前所写。

    有些历史的细节会这样在时光的淘洗后逐渐清晰显露,有些清楚的大事却容易被混淆。宋代之前并没有人对于赤壁之战的地点发生疑问,此后却有对于黄州等多处的误解和纷争。不过以今人的视角,曹操既然意欲“与公会猎于吴”,战争为何会爆发在湖北的赤壁?

    ……

回复 发表回复
朱亮亮 发表于 2008/8/14 11:24 回复
1楼
从《赤壁》里看到了电影的场景赤壁,觉得景色真的不错,估计赤壁的旅游业该蓬勃发张了。
真该多读点历史了。
登录以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登录; 还不是价值中国用户?请点击这里注册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