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理财的观念不等于全民发财的投机侥幸
李华新
当下的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人们不再掩饰自己对财富的渴望,但是如何拥有财富,拥有财富是否就会拥有了生活的品位,这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过去,我们好像对于上海人的就精明有些微词,因为上海人的门槛太精,因为上海人会在螺丝壳了做道场,也是因为上海人即使在拥挤的房子里也会开辟出一点带有摩登气息的感觉。现在我们似乎要人人学做上海人。因为,上海人以会理财而倍感自豪,也是因为到了当下我们作为一个济南人,我们无法与上海人在一个水平线上对话,不说因为我们没有上海滩的纸醉金迷,也不是我们没有外滩上林立的外国银行的那种感觉,而实在是我们不如上海人会理财。
因为那天见到了一位夫人,她用18万买下一只基金感到不解,因为这样的冲动型的新基民,只能是出在我们济南。而不会是出在上海,因为18万买一只基金并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不起的是那个女人的神态,和那些钱似乎不是她的那种感觉。
理财,不是让你更富有,而是让你永远拥有下去;理财,其实就是提升你的生活质量的有力武器。
但是,理财不等于发财,你的理财是个观念,是你的一种拥有金融意识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一次暴富的机会。也许是中国人太希望自己富有了,太希望自己那个一夜就成为富人,就成为拥有金钱的人,并一次实现自己的房子车子旅游的梦想。并且那个成为奢侈品的消费者。于是人民在面对可以发财的机会时,便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便会用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来对财富之门发起疯狂的撞击。都想成为第一个进入这个大门的人。
对于已经在股市在基金市场的理财操作中赚了钱的一些人来讲,我们似乎不太习惯于理财,而往往是把理财的感觉用在发财上面,我们不是把投资作为一个长期的概念,而是把理财看成是一个天上会掉下馅饼的机会--一个投机的机会。
其实人们真正的理财观念,是让财富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在这个基础上,最大可能的实现增值,而且能够保持在年受益在10%就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了。而现在我们对于理财产品的5%或是10%到20%的增值已经不感兴趣,我们现在要达到的是翻番的利润。
对于理财最重要的是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是否健康,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品质是否提升的结果。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你的理财观有很多的不同,你是能够坦然,或是是否能够心平气和的理财,也是很重要的。于是,你是否是在操长线或是短线,是选择屡屡买进卖出还是长期持有,其实也就是一个理财的过程。
自然了有了财富你可以改变生活,可以增加物质拥有量,但是如果以为不过如此,那么财富本身的意义,也许就太低了,当你不能在拥有财富的时候,提升生活的品质,那么财富与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你会更加茫然。因为,人处理对财富的渴望之外,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心态,是生活的情调,诗意的生活。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