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菲特“抄底”看投资伦理

欧国峰 原创 | 2008-10-10 06:55 | 投票
标签: 伦理 巴菲特 抄底 

    在全球资本市场历史性低迷、美国股市不断创出新低的时候,“股神”巴菲特的行动更显得突出。

     继今年7月份30亿美元资助陶氏化学并购罗门哈斯化学、47亿美元参股美国星座能源集团公司之后,又陆续参股了日本汽车、飞机工具机厂商Tungaloy公司、高盛公司股、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美国通用电气等,而其持有大量股份的富国银行前日更是宣布将以总价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联银行。

     投资界和媒体关注的,多是巴菲特“抄底”的时机和出手对象,并因巴菲特出手的消息带动其投资标的股价反弹而赞叹其英明,同时因有些标的股票随大势回落而感叹“股神也会被套”。这些解读自有其合理性一面,但值此“历史性时刻”,更值得关注和从中获得启迪的,是巴菲特为什么会出手?尤其是为什么没“抄到底”?譬如,其参股高盛是在美国政府正讨论就是方案但尚未出台之前,他为什么不再“等一等”?等消息明朗甚至实施、市场也逐渐正面去理解之后?

     我个人认为,巴菲特没有再“等”下去,一是确实看好标的公司的基本面,认为已进去价值投资区;另一方面,其实是不太被关注的投资伦理问题——到了这样的高度、具有如此影响力之后,投资已远远不仅是盈利,而担负诸多社会责任!在全球央行联手行动之后,次贷危机持续引爆带来的流动性问题容易解决,如果再容忍些通胀更如此;但市场信心不仅是靠金钱能带动的,这需要智者、被认可的领军人物采取行动。巴菲特,正是这样一位人物!

     并且,不管从主观还是客观上,巴菲特这样的人物,其投资行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也不可轻视。譬如其投资比亚迪,使很多人进一步关注电动车的前景,进而有人在测算若电动车技术更新、最终替代燃油车辆会减少多少对石油的依赖云云。

     一句话,不看秉持价值投资不是巴菲特,如果仅是看重投资和收益也不会成就巴菲特。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