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做庄中国股市揭秘 几十亿美金操纵工行股价(5)

李犁 转载自 中国经营报 | 2008-03-14 00:13 | 投票
    访谈

  慢牛迎热钱

  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

  “国际油价为什么跌?国际铜价为什么跌?”透过厚厚的镜片,谢百三直盯着记者逼问,“因为国际资本正在集中力量突进中国股市!”1月16日,在复旦大学的一间办公室内,谢百三教授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在本轮牛市中,境外资本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谢百三:境外资本肯定是拉升中国股市的主要推力,起码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年增加2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平均每个交易日有10亿美元被兑换成人民币,你说这部分人民币主要会往哪里流?

  现在不是境外资本有没有进来的问题,而是我们根本就没办法阻挡国际热钱的进入。国际热钱肯定要进来,这由不得我们。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国际热钱是冲着人民币升值来的,问题是有谁知道人民币升值的空间有多大?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人民币兑美元的购买力之比是1∶1.8左右,国内一般认为该数据仅具参考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热钱当然会趋之若鹜,势不可当。

  《中国经营报》: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应对国际热钱的涌入呢?

  谢百三:理论上应对措施有六种方法可用:一是全面通胀,让物价全面上涨,但老百姓承受不起;二是大幅度加息,但加息一定会加速海外资金涌入中国;三是再次提高准备金率,但这招对中国股市影响有限;四是另外寻找一个分洪、泄洪之地,比如让房地产市场再度亢奋,但市民们受不了;五是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一步快速到位,宣布几年之内不升值了,但外贸企业就会因此大量破产,失业问题无法解决;最后一招,只能是让股市温和走牛。具体手段就是加快新股发行,用增发新股的方法,把外资拉升股市的速度控制住,避免急升急降。

  《中国经营报》:那么多境外资金涌入中国股市,不会对中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吗?

  谢百三:现在人民币才刚刚开始升值,股市也才开了个好头,根本不存在崩盘的问题。我认为上证指数在一两年内涨到6000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至于此后会不会出现波动,会不会影响中国经济,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你十年前不放开汇率,并以此换来了外向型经济的繁荣,必然会形成今天这个热钱“围城”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还过去的债。

  而且经济发展本来就不可能事事如意,常常不得不进行战略上的取舍。其实即便是股市有些波动也不必太惊慌失措。日本股市、中国香港股市在经历1997年大跌后,也不是从此完全一蹶不振。虽然让外资进入股市可能引发较大波动,但从更长远的周期上看,这种局面对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是利是弊还很难说,这是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策略决择问题。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在国际热钱非要进来的情况下,让股市以慢牛的方式做大,应该是一个危害最小的方案。可能有点无奈,但这又是我们唯一的最佳选择。

  背景

  QFII中国之旅

  作为WTO承诺开放的实践,QFII在2000年被提出,不过直至2002年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才正式对外发布。

  2003年7月9日,瑞士银行高调完成QFII第一单,QFII正式进入中国A股市场。

  截至2006年8月,三年来,共45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其中39家QFII共获批74.9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与此前公布的2006年底100亿美元额度上限仅剩25.05亿美元。

  对QFII而言,在其阔步进入内地证券市场之时,证券市场正步入三年漫漫熊市。在内地投资者对其投资理念的大肆追捧的背后,是整个市场在投资方向上的迷茫。

  QFII的三年之旅,掀起了证券投资理念的大讨论,对上市公司的重新估值让大盘蓝筹成为QFII及基金们的新宠,QFII加速了内地股市投资理念的多元化,股指也借此缓慢步出低谷。

  三年试点,QFII正逐步成为内地证券市场不容忽视的投资力量。

  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6年一季度末,QFII在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榜中持有的A股市值已经超过183亿元,超越券商、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群体,成为A股市场仅次于公募基金的第二大投资群体。

  安然霍侃

  链接

  泰国金融危机

  泰国的金融危机暴发于1997年第二季度,但根子早在1990年~1995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埋下了。当时,泰国积极实施鼓励外资的政策,处于加快金融业开放、推进本币可兑换及利率自由化的进程之中。泰国为了把曼谷建设成可与香港相匹敌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浮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以及衍生产品市场发育上采取了密集度很高、快得多的改革开放步伐。

  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外资持续流入境内,FDI及外债均大幅增加,短期外债比重高达50%以上,一部分境外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外债及外商投资的推动下,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了较多国际收支顺差,本币面临着升值压力,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流入。

  在上述各项因素的作用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1990年~1995年泰国GDP年均增长9.04%),房价及股市大幅上扬,泡沫经济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劳工价格也逐年攀升。所有这些均提高了内外资企业的生产成本,使投资环境趋于恶化,出口产品逐渐失去国际竞争力。量变累积成质变之后,外资开始撤离,国际收支开始陷入逆差状态,本币也开始面对贬值的压力。

  在日本企业撤资回国援助母公司的关键时刻,境外投机力量利用开放的金融市场和衍生工具的放大作用对股市、汇市发起了强大的攻击,致使股市大幅下挫,泰国央行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泰铢随即大幅贬值56.7%,楼市累计跌幅也达到三四成左右。形势的急转直下,不仅导致借有外债的房地产企业陷入困境,借有外债或所发放的贷款与房地产和股票相关的本土银行也因金融危机而被大量关闭或接管。

  日本股市的剧烈波动

  从1971年8月到1989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大都处于国际收支顺差与升值预期相互促进的时代。

  储蓄率高、内需相对不足、以本土企业为主以及出口产品竞争力强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导致日本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大幅的顺差,日元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日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

  日本政府1985年9月和1987年2月先后与西德、英、美等国签署了以协调汇率为主的广场协议和以利率调整为主的卢浮宫协议。此后17个月内,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40日元/美元左右大幅上升至153日元/美元,累计升幅高达57%。日元升值反过来又刺激境外资金更大规模地流入,并推动房价及股市持续、大幅上涨。

  日元升值早期,只有少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1979年,国外净购入日本股票仅1.92亿美元,1980年猛增到61.5亿美元。1987年4月,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猛增至26600亿美元,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的26520亿美元市值。

  1989年年底,日本政府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大藏省被迫采取过激手段,从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共调息350点,使日本贴现率迅速攀升至6%。与此同时,当局还禁止金融机构发放不动产贷款,并迫使银行逐步回笼资金。如此激烈的动作,立即刺破了泡沫,导致股价和房价大幅下滑。仅1990年日经指数就下跌了40%,平均地价也狂跌46%,大批的企业、证券公司和银行转眼间就陷入巨亏的状态。日本经济从此滑入长达十多年的低迷期。

  在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疲弱的日本企业和银行再次遭受重大打击,政府不得不拿出巨资来整顿金融业,以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2003年3月日经指数进一步下滑至8000多点,只有历史最高点的约1/5。
 [1] [2] [3] [4] [5]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