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市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徐洪才 原创 | 2011-01-29 09:11 | 投票
标签: 期货市场 
  

  以1990年12月郑州商品期货市场成立为标志,中国期货市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从创业之初的艰难探索,到两次清理整顿,再到2010年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历史新阶段。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复杂多变,给中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风险,中国期货市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期货市场初步具备了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中国期货市场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品种体系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业绩表现令世界瞩目。

  第一,基础制度逐步建立。1999年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2007年又对其做了修订。此后,监管部门和市场自律组织颁布了一系列具体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自律管理规则,内容涉及期货产品上市,投资者保护、市场风险监控、统一开户、期货公司净资本管理、分类监管、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执业操守、信息披露、防止不法行为等,初步建立了期货市场基础性制度体系。

  第二,产品结构逐步完善,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年来,中国期货市场产品创新有序推进,目前交易品种总数23个,主要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农产品、金属、能源和化工领域,覆盖了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的商品期货品种。投资者开户数量与保证金规模快速增长,期货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建立起了以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为平台的分工与协作的格局。

  第三,股指期货平稳推出。在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成功上市,这是自19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以来中国推出的首个金融期货产品。股指期货推出了分级结算、中间介绍、投资者适当性、跨市场监管等制度。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参与面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陆续进入,市场功能逐步发挥。

  第四,合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增强。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管,中国期货行业合规文化正逐步形成。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制度实施以来,期货公司财政状况明显改善、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为行业奠定了合规和资本基础。

  第五,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功能日益显现。铜、白糖、大豆等品种已经成为现货市场重要风向标。越来越多的产业客户开始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稳定现货经营,其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在相关产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初步具备了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牢,美国金融改革有待观察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牢。美国失业率持续高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结束,日元汇率坚挺导致其出口导向型经济遭受重挫。特别是,美国继续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增加了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

  为了防止金融危机重演,2009年以来,美国探索实行大规模的金融改革。2010年7月2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对包括货币当局、监管当局、银行、证券、保险、对冲基金、信贷评级机构、交易商、投资咨询机构、会计制度、交易机制、上市公司等在内的金融体系运行规则和监管架构进行了全面改革和修订。

  其中有关期货业改革,就是要求将柜台(OTC)交易的衍生产品转移到交易所内交易和清算。该法案规定,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建立同时适用于OTC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持仓限额制度。新金融法案旨在通过给予CFTC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更大权力,来监管不负责任和过度冒险行为,以对场外衍生市场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该法案强制要求适用的衍生品必须进行中央结算及交易所交易和清算,但是,哪些衍生品适合中央结算和交易所交易?显然是一个难题。

  这项改革似乎可为期货市场提供更加透明的定价和更高的流动性,但是,一些美国金融机构对CFTC和SEC表示,美国监管当局加强金融监管步伐太快了,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不公平负担,可能会降低流动性和增加风险,而参与场外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和终端消费者更关心法案是否会增加套期保值成本和降低市场流动性,CFTC主席盖里·金斯勒(Gary Gensler)表示,市场适度自由和创新空间是金融市场繁荣和具备竞争力的基础。金融市场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和资本定价,为风险承担者提供高回报,为风险规避者提供场所,同时为企业提供融资和套期保值功能。新的监管方式将在保护市场发展和活力与强化市场监管、降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但是,任重道远,这一改革的效果尚待长期观察。

  三、中国期货市场名列前茅,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2010年上半年在全球商品期货品种中,仅有两个品种交易量超过1亿张,即中国的白糖期货和螺纹钢期货。在前10位农产品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排名中,中国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品种占了7个,其中,郑商所白糖期货从2009年同期第2位跃居首位,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和大商所豆粕期货、豆油期货、棕榈油期货分别为第2、第3、第4和第6位。郑商所棉花期货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长1271.3%,居第8位,增速居全球农产品首位。在成交量前20名金属期货和期权合约中,上期所螺纹钢、锌、铜期货成交量占据全球前三位。

[1] [2]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