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是“堂吉诃德的风车”

许维鸿 原创 | 2011-04-02 14:47 | 投票
  

  虽然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逝世距今已经快四百年了,但是每次读到他的名著《堂吉诃德》,似乎总能找到身边人和事的影子。生活哲理在这沧海桑田的四个世纪内,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那些像堂吉诃德一样,心性善良、不畏强暴、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正义骑士”,面对的也许只是虚幻的敌人!

  贯穿整个2010年、并延展至2011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最核心的问题是所谓的“高房价”问题,自2010年下半年,又冒出了所谓的“输入性通货膨胀”问题,各种“砖家”纷纷奋笔疾书,声讨过去改革开放中超发的货币,似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房价和通货膨胀的罪恶之源,要求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拧紧货币发行的水龙头。

  在我看来,这些“当代堂吉诃德”不能说不爱国、不正义,只可惜被教条的经济学虚幻迷了眼,脱离了中国的实际,错把风车当成了巨人,到最后只会头破血流,误己是小、误国就麻烦了!中国经济有着历史特殊性,形而上学地套用他国当代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往往会适得其反。房价上涨是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结果,食品价格上涨是三农分配比例增加的必然趋势,绝不是普罗大众的“共同敌人”!

  我认为,资产价格和结构性的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财富货币化的进程不可逆转。过分地收缩货币乘数,人为戳破虚幻的资产泡沫,将付出国民生活水平显著倒退的代价。恢复行政分房体系,更是历史的倒退!

  房价的背后,其实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溢价的过程,因为房价中的绝大部分是土地的使用价格,而非建筑成本;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则是城镇土地价格和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后,农村土地价格和农业用工价格的追随上涨。可见,房价和由于食品价格引发的通胀,从本质上都是城市化进程中货币化财富的分配问题。

  中国的分配体制改革历史,经历了从按劳取酬到按劳分配的过程,但都是针对劳动价值的分配比例调节。现在面临的新问题,是货币化的土地和资本(除土地以外的生产资料)参与分配。美国第一代经济学家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在其代表作《财富的分配》一书指出,“市场经济中,分配受自然规律调节。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于把社会总收入分为性质不同的三大部分:工资总额、利息总额和利润总额。”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和生产资料,地价和地租也是收入分配中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讨论分配问题,之所以引用的是一百年前经济学家克拉克的观点,是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从本质上是通过调动经济体内每个人对财富的追求,达到更多人劳动致富的目的。但是,伴随着财富的积累,经济自然规律开始要求土地和资本参与分配,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大的“不劳而获”人群,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社会的持续进步、财富的累积增长,还需要相当数量“勤奋”的劳动者,分配制度上又该如何保障这些人的利益呢?

  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其实欧美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也有相当多的可以借鉴的政策实践,其中最有意义的我认为有两点:打破权力垄断和对财富继承制度的改革。垄断行业的不合理超额利润在国内讨论已经很深入了,特别是中国特色的行政权力背景下的垄断利润,更是分配制度改革的首要课题。

  中国富人最怕“富不过三代”,拼命买房置业求得子女幸福,可惜越是“深挖洞、广积粮”,越是鼓励了“富二代”好逸恶劳的惰性,而且还把各地房价炒了上去。站在高房价这架“风车”面前,具有历史眼光的经济学家,首先不应鼓励国人寅吃卯粮超负荷贷款买房,那样早晚要像美国次债危机一样玉石俱焚。应该鼓励先富裕起来的国人,升级传统的财富和家族观念,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千万不要把风车当巨人,给本来合理的财富现象乱出主意,怂恿善良正义的“政府骑士”胡乱冲锋!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