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来说,趋势的背后可能有诸多因素,例如公司治理不完善,“重融资、轻回报”的制度构造和传统;例如经济周期力量的上升和下降;例如投资视野较短容易导致跟风炒作和羊群效应等。当然,效率市场理论的支持者也许认为趋势就是一系列预期之外的利好或者利空因素的持续叠加。
无论原因如何,这一特征对卖方分析师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分析师失去了评估公司价值的合理标准:在上升趋势中,再高的估值水平都可以轻松打破;在下降趋势中,再低的估值水平都可以轻松击穿,分析师被迫追逐和顺应趋势,无法对目标公司给出合理的定价建议。
所以,在趋势转折的时候看问题,人们往往发现分析师给出的目标价十分荒唐,进而认为其专业能力存在瑕疵。实际上更准确的情况是,在追逐趋势的浪潮中,分析师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给公司定价。
追逐趋势很容易演变为追涨杀跌,这显示趋势投资本身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并不容易操作,具体来说,趋势投资的困难和挑战在于判断和确认拐点。
从哲学的观点看问题,拐点代表了趋势的转折,因此在此位置影响趋势升降的基本力量是平衡和相互抵消的,那么拐点由何决定呢?
很显然,拐点由随机扰动因素决定。根据定义,随机扰动因素是无法预知的,甚至事后也难以解释,因此拐点的出现是一个偶然事件。我们由此可以理解,能够事先知道市场顶底的人是不存在的,或者说除了上帝之外不存在。
那么投资者和卖方分析师如何行动呢?简单地说是顺应趋势,并尽可能早地确认拐点。这很容易造成一种局面,即牛市中集体看多、熊市中集体看空,成为加剧趋势的力量。
三是等待沉淀。在过去十年之间,中国资本市场指数的涨幅并不惊人,但流通市值的急速扩大、日均交易量的猛烈增长以及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的膨胀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这一巨变的主要影响是经纪业务重新开始产生巨额利润,机构销售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为了获得机构经纪市场的份额,并进而支持零售经纪业务,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开始进入卖方研究业务,由此对卖方分析师的需求剧烈扩张。
我们知道,一个理想的成熟卖方分析师需要透彻地理解行业,并经历过资本市场完整的牛熊交替,从而积累对市场的感悟和敬畏,这无疑需要时间的积淀,很难速成。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是需求的剧烈扩张,一方面是供应的普遍瓶颈,其结果是卖方分析师价格的快速上升,以及来自高校和实业的新进入者的大量涌入。
由于新进入者仍然需要时间来积累对行业和市场的理解,卖方分析师出现了成长的烦恼。
许多卖方分析师都会认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对投资的理解至少要高于零售经纪业务的投资顾问,尽管后者未必同意这样的看法。但一个关键的区别是:零售经纪业务对牌照的依赖显着高于机构经纪业务,这使得卖方分析师获得了更大的流动性和定价权。
公众似乎认为卖方有义务为社会免费提供研究报告,并认为这可以作为投资活动的依据。实际的情况是:卖方研究报告只提供给付费客户;由于金融市场的情况变化很快,卖方会经常修改和调整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并通过研究报告、路演、电话会议等一系列方式将调整后的观点传递给付费客户。由于公众难以持续和紧密跟踪这样的观点变化,自然会引起许多误解和指责。
三、新财富排名机制的作用和影响
回头来看,新财富开始组织机构投资人对卖方分析师进行投票排名活动,发轫于中国机构投资和卖方研究业务萌芽初起的时候,时机的选择可谓精准。
我的印象中,针对最早期的排名活动,网络上的评论说是“一帮傻子选了一群骗子”,可说是尖酸刻薄,极尽嘲讽之能事。
然而,九年风雨,这一排名活动迅速发展为中国卖方研究业务的评价标准,成为卖方分析师考核和定价的重要标杆,引起财经媒体的广泛关注,可以说非常成功。这也说明商业模式差异化的创新是多么重要。
过去几年中,随着其他一些媒体的介入,卖方排名市场开始形成一定的竞争性,但所有的人都会承认,新财富的排名活动是最为重要和最受看重的。这说明先发优势是多么重要。
我个人的体会,新财富排名活动产生重要和广泛影响力的根源,在于其结果相对客观公正,在于其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买方客户和市场的评价与看法。最近几年中,由于影响力的提升,卖方各种有组织的拜票活动开始普及,但看起来这对结果的影响顶多是在边际上的,由于各家机构拜票的作用容易相互抵消,这看起来并不影响最终结果的大体格局。
我个人参加了过去八年的排名活动,获得过五次第一名,结果不能说多理想,勉强算是在及格线附近。明年以后,我大约不会继续参加这样的排名,一来这样的排名对个人的意义已经不大,二来结果有时候会引发许多不必要的议论,与人于己都会增添很多麻烦。
回顾过去新财富在各领域的排名结果,结合与业内人士的沟通情况看,我的体悟是:过去十年之间,对于卖方业务来说,相对而言销售和服务的价值在明显上升,基础研究的价值有所下降;结果正误的重要性在显着提高,看法独创的含金量相对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