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报道也要讲“诚信”

曹中铭 原创 | 2007-10-30 11:43 | 收藏 | 投票

    监管层最近几乎成了“救火队员”。

    10月14日,有关“国资委划定30家整体上市央企名单”的消息在市场上传播。其后,又有其它媒体跟进报道;17日,有报道称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允许在大陆和香港交易所同时交易的公司股票之间互换的提议,中国证监会不久将宣布研究结果;而就在日前,又有报道称,证监会发审委现在已经暂停了内地企业A股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申请受理、审批工作。并特别指出,“目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IPO申请受理和审批工作已经暂停”。

    针对30家大名单问题,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这是假消息”。对于A股、H股互换问题,证监会有关人员认为是“有关媒体曲解了屠光绍的回答,所做的报道是不准确的。” 而对于“房地产企业A股上市被暂停”的报道,中国证监会在澄清时表示,该报道严重失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实际上,这几次报道都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0家央企整体上市名单消息出来,包括中国石化等央企股表现非常抢眼,在股指处于6000点左右的高位央企股仍然强力做多,亦带动了其它权重股的走强;A股H股互换的消息一出,18日上证指数暴跌211点,幅度高达3.5%,受此利好刺激,当天港股则出现大涨;而暂停房地产股上市的报道,则对目前正处于调整之中的地产类股票无异于雪上加霜。在这一切的背后,是许多投资者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新闻媒体也散布假消息、“小道消息”,其实质同股市“黑嘴”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类似情形却不止一次地发生,至少说明某些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有失公正与客观,当然这也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行为。事实上,此前类似现象的出现,亦引发了市场对于监管层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出台。但如果是某些媒体的无中生有,则监管层只能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了。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上,相关消息对于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某些投资者不专心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以靠打听“消息”为生。如果碰对了或许可以小赚一笔,但若是假消息,则不得不咽下假消息的苦果。

    然而,对于那些正规媒体的假消息或是不负责任的报道,投资者却是无法分辩的,毕竟都是来自“正规渠道”。那么,由此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难道只能由投资者自己埋单吗?

    或许拿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与之相比较更为合适。在相关制度出台之前,A股市场的造假现象前赴后继,其主要表现就是“虚假陈述”,最直接的后果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当然,最终也有诸如东方电子、银广夏等上市公司为之付出了代价。

    媒体散布假消息,又何尝不是“虚假陈述”?同样的误导市场,同样的导致投资者权益受到侵害,亦同样在市场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此种行为得不到有益的根治,今后相关情形定然还会在市场中发生。

    笔者以为,针对假消息、“小道消息”的泛滥,相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或制定制度进行规范,或统一宣传口径。对于影响重大的事项,无论是监管层的相关负责人,或是其它人员,均不宜随意评论或评述,以新闻发言人这个窗口对外宣布,比相关个人的说辞肯定要有权威性,媒体的“误解”也会小得多。与此同时,对于那些“造谣惑众”者、散布假消息、“小道消息”者,建议新闻管理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毕竟股市报道也要讲“诚信”!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