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系QDII不再是“香饽饽”?

曹中铭 原创 | 2007-11-25 22:52 | 收藏 | 投票

    大牛市中也有基金纷纷跌破面值,不仅包括国内的开放式基金,曾经受到热捧的基金系QDII亦如是。

    20余只开放式基金跌破面值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些跌破面值的开放式基金,主要是由于近期因拆分或因大比例的分红后所导致,当然主要的因素还在于A股市场行情的影响。四只基金QDII产品也因受到海外市场的大幅波动而缩水,4只QDII基金全部亏损,净值均在1元面值下方。其中,嘉实基金净值下跌得最厉害,从上一周的0.992元,跌幅超过6%,净值只有0.929元。华夏基金从一周前的净值1.02元跌到了0.957元。上投摩根净值也只有0.936元,第一只“出海”的南方QDII,净值为0.967元。

    在A股市场开放式基金暂停发行之后,基金系QDII却走向辉煌。9月12日,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率先启动发行,近500亿的申购导致南方基金不得不追加额度至40亿美元;9月27日,华夏全球精选基金申购日,600多亿资金蜂拥而入,原定几天的销售期不得不提前终止;10月9日,第三只股票型QDII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在发行首日再度获得投资者追捧,吸引申购资金超过700亿元人民币;10月16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首发,有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纷纷前来申购,该基金也创下了下半年以来基金发行首日申购资金量的新高。与申购投资于A股的基金相比,投资者对于基金系QDII的热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热情归热情,现实归现实,基金系QDII差强人意的成绩单或许给诸多抱有较高期望的投资者浇了一盆“冷水”。如果说目前A股市场“三高格局”乃投资者不敢进入的理由,那么借道于基金搏杀市场从而实现财富增值应该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市场就是这样的捉弄人。当为数不少的基民享受牛市盛宴时,没想到涉足基金系QDII却裁了个大跟斗。

    当然,作为一项投资活动,投资于国内开放式基金也好,还是基金系QDII也好,不能仅仅只用鼠目寸光式的标准来进行衡量。但问题则在于,面对于同样存在风险的海外市场,基金系QDII为什么就不能规避其中隐藏着的风险?

    事实上,已经成为发行并进入运作阶段的四只基金系QDII产品投资比重至少值得商榷。根据这些基金公司的产品介绍来看,南方基金QDII的港股投资比例为40%,华夏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都分别为港股留下了很大的投资配置比例,嘉实基金QDII产品则明确标明会主要投资港股。在前期港股大幅上涨时,南方基金QDII净值曾经达到1.05元以上,而在港股巨幅震荡期间,其同样难逃跌破面值的厄运。

    国内开放式基金以“抱团取暖”著称,但在海外市场,基金系QDII受到规模限制却无法扎堆在一起“取暖”了。那么,认真研究海外市场的走势,把握盈利点或许将是基金系QDII面临的首要课题。否则,一只不能为其持有人带来回报的基金,注定会成为投资者唾弃的对象。

    证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之后,市场对于监管层对基金行业的从严监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通知》要求基金公司须有效控制基金规模,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以维护基金持有人长远利益等。基金新政的出台,显然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期股指出现调整,估值过高是一大诱因,基金新政亦“功不可没”。在基金新政颁布没几天的背景下,没想到新基金的发行又开闸了。

    包括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在内,共有10只基金将陆续展开集中申购或恢复申购———其中,5只封闭式基金“封转开”,1只到期转型基金,2只基金获准拆分,另有2只基金开放日常申购。如果这些基金的规模能够达到上限,将为市场带来超过1300亿元的新增资金,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而且,与四只已发行的基金系QDII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A股市场在经历了调整之后迎来了增量资金,无疑有利于行情的重新走强。那么,国内投资者对于即将开闸的10只“新”基金又将趋之若鹜,受到影响的必定了那些至今没有为投资者带来财富效应的基金系QDII了。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