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上市公司制造的“多头陷阱”

曹中铭 原创 | 2007-03-30 00:06 | 收藏 | 投票

    杭萧钢构无疑是近期市场上的“明星股”,其十个涨停板与S前锋相比虽然说是“小巫见大巫”,但其背后的故事却比S前锋绝对要丰富多彩。

    2005年末期,杭萧钢构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6亿元,此次却曝出344亿元的“天价合同”,着实令市场吃惊不小!目前市场对其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原因就在于仅仅凭一纸合同,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而且,该合同还存在“突然死亡”的可能性。

    但是在另一方面,由该股股价疯狂上涨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市场却不得不提防。去年年底杭萧钢构的股价还只有3.26元,而此次停牌前收盘价已高达10.75元,不到3个月的时间,涨幅超过200%。一旦杭萧钢构的“故事”被证实与当初银广夏一般属于虚构,最终由谁来买单不言而喻——此轮博弈中杭萧钢构赚足了市场的眼球,受到伤害的又无一例外地落到投资者的头上。

    笔者希望杭萧钢构能平稳地渡过这场风波,以免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又一次遭殃。但希望毕竟是希望,事实则会是事实。到底是真是假,只有等待管理层的调查或者由时间来验证了。

    中国证券市场中,由上市公司制造的“多头陷阱”不乏其例。在相关制度缺失或缺位的情形下,包装造假上市、欺诈上市时常发生,在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得到了诸多实惠的同时,整个市场以及它的投资者都在为之买单。更有甚者,某些上市公司在挂牌上市后仍然大玩业绩造假之能事,以蒙骗投资者,最终导致其诚信全无,而投资者受其影响,也对市场丧失了信心。当然,一个投资者失去了信心的市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得到健康有序发展的。

    股改之前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两大股东之间利益以及价值取向上的不同,导致双方对立严重,一方只为“圈钱”,二级市场的股价走势与其无关,形象的打折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另一方只想赚取差价,至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到底如何,是否会行使一个股东的基本权利则抛在一边。年度股东大会常常难觅中小投资者的身影,并不是他们不关心自己的利益,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参不参与其实都是一回事。

    或许有的投资者还依稀记得当年的银广夏事件。其业绩造假神话的光环没有褪色之前,股价也是一飞冲天,大量机构和中小投资者都是趋之若鹜。这个由上市公司制造的“多头陷阱”,不仅使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当年投入重金的轻纺城亏损数千万元,更为严重的是,它“腐蚀”了整个市场的信心,而大盘也随之“共振”出现了一波较大的下跌。

    由股改引发的牛市行情在经过了价值重估、“大象起舞”、蓝筹飙升之后,目前迎来了“鸡犬升天”的时代。中国股市向来都有板块轮炒的传统,在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深入市场几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这些本无可厚非。而问题在于,某些上市也在其中配合大资金制造“多头陷阱”,继而从中牟取暴利。笔者以为,此次杭萧钢构的“天价合同”事件如果属于子虚乌有,则存在上市公司制造“多头陷阱”的可能。而一旦此种情形发生,对于当前的牛市来说,不啻于一场大地震。

    事实上,目前垃圾股出现“鸡犬升天”的现象,只能说明走势上的不正常,至少是偏离了轨道。除了那些“御用”的股评家在胡吹乱侃之外,某些上市公司也在推波助澜地制造“多头陷阱”同样“功不可没”,而这一点却是市场有所担忧的。

    有鉴如此,笔者以为,管理层应该制定出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对那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应及时予以澄清,对敢于违规者实施严惩。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才能为证券市场的长治久安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本文链接 http://invest.jrj.com.cn/news/2007-03-26/000002091732.html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