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注入存猫腻

曹中铭 原创 | 2007-04-08 23:3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A股市场从来就不乏概念炒作。去年上半年,在经历了一轮个股的普涨行情之后,沪深大盘随之进入调整。正当投资者对这轮大牛市产生动摇时,包括中行、工行等“大象”纷纷起舞,在“大象”们的带领下,股指一路抢关夺隘,2001年的历史高点2245点被轻松跨越,诸多整数关口也被一跃而过。有了“大象”们的启动作支撑,蓝筹股也不甘落后,纷纷进入上升通道。

    个股普涨——大象跳舞——蓝筹躁动,应该是去年的股市路线图。今年以来,特别是春节过后,低价股行情悄然而起,曾经的“垃圾股”如今却成了“金凤凰”,短期内股价翻番的比比皆是。而伴随着低价股走强的,还有目前正如火如荼的资产注入概念股。

    因为有大股东的资产注入,某些个股也大玩“涨停秀”。3月12日,三普药业发布公告称,因有重大事项需公告,从即日起停牌。3月27日,该公司的董事会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非公开发行的议案,拟向第一大股东远东控股集团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其持有的远东电缆有限公司100%股权、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及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借助资产注入的“东风”,三普药业从当天开始连续七个交易日达到涨停价位,股价涨幅巨大。事实上,三普药业仅仅只是众多有资产注入题材的上市公司之一。其它有此题材的个股股价也是一飞冲天,很是吸引市场的眼球。

    目前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其一是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由于无法支付对价,在股改时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来完成;其二则是通过定向增发购买大股东资产的方式来实现。理论上,两种方式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而且,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获得新的优质资产注入,将在短时间内实现利润增长,比投资新建项目见效更快,外延式增长将成为上市公司短期价值大幅提升的关键。显然,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或许这仅仅只是笔者的善良愿望而已。如果打开诸多存在资产注入股票的K线图可以看出,在其相关消息披露以前,早就有“先知先觉”者驻扎其中,而一旦消息兑现,则再次成为股价疯涨的“催化剂”,多则七八个涨停板,少的也有两三个。“先知先觉”者成为最大的受益方,而许多在高位追涨的投资者则存在“埋单”的可能。

    很明显,既然有“先知先觉”者,说明相关消息此前已被泄漏出去了,不然就无法解释其股价的走势。以信息的不对称来牟取暴利,已成某些“食利阶层”的利益魔方。这对于市场中的其他投资者来说,有失公平的原则。

    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某些大股东乐意将所谓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其实还有心中的“小九九”。除了股改之外,注入资产一般采取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方式,这些股份在锁定几年之后就获得了流通权,如果大股东注入的是劣质资产,则今后在经过包装报表之后,其“破烂”同样可以卖出“肉价”来。定向增发由于程序简单、费用低廉、操作方便,为上市公司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也是上市公司乐于定向增发的原因所在。而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利益输送的弊端又暴露了出来。

    管理层已经注意到了此类现象。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际发行价低于当初的规定,出现了各种不规范的方式,明显地存在寻租或者利益输送行为。证监会规范的重点是对定向增发规则进行修订,一方面避免利益输送情形的发生,另一方面,那些不能为上市公司带来盈利也盈利能力低下的定向增发将被否决。制度的完善有积极意义的一面,而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则还有待观察。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