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对调控的压力视而不见

曹中铭 原创 | 2007-05-24 10:01 | 收藏 | 投票

    管理层又出消息了,这次照例是在周末。

    五一长假后的第一个周末,证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一是强化市场监管。显然,在股指处于高位、大量投资者蜂拥而入、内幕交易与利用信息操纵股价盛行之际,证监会的《通知》并非无的放矢。

    5月18日,又一个周末,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货款基准利率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扩大至5‰。这是央行自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和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以往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单独执行所不同的是,此次是“联袂而出”。其目的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而且,此次无论是加息还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密度也是这轮牛市行情启动以来最大的。

    央行的消息公布后,市场的第一反应是“意外”。其实,对于央行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早有预期,但没有预料到的是,两者的同时出现,并且还扩大了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事实上,周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594亿元,同比增长25.5%,与一季度的25.3%相比高出0.2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从去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位徘徊,投资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对于经济的“过快”到“过热”现象,不排除加息以及采用其它任何手段,看来其话中有话。

    自去年以来,无论是加息也好,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好,股市均是作出了“轻微”的反应。除了股指当日的低开之外,并没有抑制住牛市的脚步。特别是今年3月18日的加息,上证指数更是以此为契机,强势突破3000点的重要位置,并一举上攻至4000点。

    此次央行的“三管齐下”,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而尽管央行的加息动作并非专门针对股市,但是,其股市的影响不能说一点都没有。

    股指处于高位、证监会警示市场风险、央行接连推出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以及机构投资者纷纷做空与散户的大举进场等,构成了一幅牛市时代的博弈图。股市运行重在趋势,而趋势一旦确定,除非有重大利空,否则很难被轻易逆转。客观地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并没有超出“正常”的范畴,也由于这个原因,市场上认为其对股市的影响有限。

    有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开户数为478.7万户,超过了2005、2006两年加起来的总开户数;“五一”节后截止14日,A股开户数连续5个交易日超过30万;4月份,有80%的成交量是散户完成的;在今年一季度的新增资金中,个人资金与机构资金的比例达到了2:1。而散户投资者的持股市场已占到总流通市值的65%-70%。这些数据表明,中国股市进行了一个全新的散户时代。

    伴随着行情高歌猛进的,是“股神”遍地开花。媒体报道的一个又一个“股神”故事与市场的财富效应,不仅吸引了市场的眼球,也导致更多的场外资金的热情加盟。俗话说,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今年以来,新入市投资者在低价股中赚得不亦乐乎,相反,理性的老股民与机构投资者的收益却并不如新股民。难道这才是牛市的本色?

    与之相对应的,是某些教授、学者一味的盲目看多,并进而误导着投资者。每一次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被解读为“影响有限”,“牛市不会就此止步”等充斥其间。熊市有风险,但牛市同样存在风险,否则,这牛市就成了投资者的“提款机”了。如果买进股票就意味着赚钱,只能说明,这样的牛市并不是健康的。

    笔者想要说的是,投资者在目前时时要提防市场的风险。宏观经济过热、股市过热,这种局面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对于管理层调控的压力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否则,接最后一棒的很可能就是你。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