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风险不仅仅来自上市公司

曹中铭 原创 | 2007-06-26 11:37 | 收藏 | 投票

    股市本来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

    即使是在大牛市中,也有许多投资者与牛市盛宴无缘。去年沪深股指涨幅均超过130%,个股翻番的比比皆是。但一项关于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调查表明,有30%的投资者没有从大牛市中赚到一分钱,并且有2%的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0%以上。

    股市风险无时不在,也来自不同的方面。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日前,深交所有关专家提醒投资者要防范来自上市公司的风险。一是深沪股市中的*ST和ST板块近期出现了暴涨暴跌的现象,投资者须防范其暂停或终止上市的风险;二是,对于那些毫无诚信的上市公司或高管,由于其所作所为常常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投资此类上市公司,投资者有可能为其不诚信“埋单”;三是,上市公司业绩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业绩的大幅波动显然会反映到股价上,这也是投资者应该防范的风险。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上述三大类风险显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股市上的风险却不仅仅来自上市公司本身。

    纵观中外证券市场,由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有之,如美国的安然、世通等,国内亦有曾经的银广夏、蓝田股份等造假事件;而来自上市公司之外的风险同样有之,美国股市中1929年与1987年股市的崩盘,国内市场中1996年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等,无不给市场重重的一击。

    股改之前,A股市场自见高2245点后,一轮长达四年多的大熊市便开始了。期间市值缩水超过万亿,投资者因熊市而信心丧失殆尽,损失惨重,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股市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但股改改变了这一局面。在消除了A股市场重大的制度性缺陷之后,一轮大牛市悄然而至。股指一路抢关夺隘,个股涨势如虹,2000点、3000点、4000点均被踩在了脚下。在市场的财富效应下,熊市时新基金发行时的尴尬被彻底打破,基民队伍出现迅猛扩大,而股民队伍更是出现爆炸式增长,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已从当初的7000万飙升至过亿,中国证券市场呈现出罕见的“全民炒股”现象。

    出于宏观调控的目的,自去年以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的动作频频而出;而证监会亦两次提示“买者自负”,要求投资者注意市场风险。但股市有自身的运行规律,趋势一旦形成则很难一下子逆转。这些在熊市时会被视作利空的举措,在大牛市时却显得苍白无力。

    既然是股市,就会存在泡沫;既然有泡沫,就会存在风险。如果市场风险是由其本身“自发”而生的,本无可厚非,但A股市场的风险却常常是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笔者以为确实值得商榷。

    5月30日财政部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消息一公布,不啻于给高昂的牛头当头一棒。具有市场方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在五个交易日内下跌900余点,曾经“辉煌”的垃圾股、题材股更是连续跌停,有的甚至达五个之多。尽管蓝筹股表现出相对抗跌,但仍然有投资者因为持有蓝筹而遭遇了“割肉”之痛。

    市场的问题应该由市场来消化,这也符合证监会的“市场化”原则。如果不是因为监管层的“行政大棒”,调整印花税的负面作用也不会如此之强。但政策的不确定性显然超出了市场的预料,也就超出了投资者可接受的范围。

    客观地说,来自上市公司方面的风险是可控的,关键在于强化监管与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但如果这种风险是来自政策层面,则投资者显得太弱小了,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笔者在此呼吁:政策调控不应再成为市场化进程中的“绊脚石”!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