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冻结的资金来自何方(9月24日)

贾春宝 原创 | 2007-09-24 23:30 | 收藏 | 投票

 

引子:

近期,新股冻结资金新高频出。先是北京银行18958亿元,后是建行22500亿。超过2万亿资金追捧新股着实令人吃惊。因为,这已经占到了2006年我国GDP的十分之一。为什么有这么多资金追捧新股?这些资金到底来自何方?这些资金的流动又会带来哪些影响?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央行持续加息、银行紧缩信贷、严查违规资金入市、特别国债发行、惩罚性票据频发等等,实际上,市场资金是在趋紧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打新资金呢?

巨量资金来自何方?本文仅做简单分析如下:

                      

(一)从上市公司资产状况而言,这次回归的均为表现优秀的绩优股:

从今秋上市的几家公司来看,神华与中石油是能源股,北京银行与建行都是金融板块。都堪称优质的指标股,自然有长期持有的找略投资价值。而金融板块是从2006年起的这波牛市的领涨板块之一。另外次债风波渐平息、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以及抵御信用风险等三大方面的改善为建行回归扫平道路。

3家上市的银行公布的数据看,中行、工行、建行持有的次按资产规模分别为96.47亿美元、12.29亿美元和10.62亿美元。而对于可能发生的投资风险,3家银行均在保证投向信用评级较高债券的同时,亦做了审慎的准备——

以建行为例,中报数据表明:2007年上半年,建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资产质量在国内四大行中继续居于首位。全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34.10亿元,比上年末下降9.89亿元;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0.34个百分点至2.95%。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受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及股市的波动影响,3家银行均承受着来自市场和政策因素的考验,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防范信用风险,今年上半年,建行加快推进业务调整,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客户主动上收其转授权限,通过采取差别化的行业授权管理,减少行业风险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截至630日,建行公司类贷款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A级以上公司类客户贷款占比达85.96%,较上年末提高2.39个百分点。

 

(三)从历史渊源来看

每一只公司的上市都会冻结一定的资金,而且随着牛市的持续,所冻结的资金数额必然是水涨船高的,在公司上市之后,所冻结的资金势必解冻,由此释放出下一轮上市公司所需要冻结的资金,这说明资金是“后浪推前浪”的。建行、北京银行与神华的上市是建立在历史数据与对未来的展望之间的,从历史上看,大凡巨额资金解冻,大盘的表现都比较强劲。

以中签率而言,中行去年6月发行A股时共冻结资金6600亿元,A股中签率1.9%。工行A股冻结资金规模7810亿元,中签率为3.28%。而今年上市的兴业银行发行时网上新股中签率已经下降到0.77%。中信银行A股则再次降至0.57%,中签率节节下降。本次建行的中签率高达2.36%,这也给了股民强大的激励作用。

6月以来,沪、深新股首日上市平均市盈率定价基准高达100.25倍和123.41倍,初始收益率均值为102.99%319.05%,国泰君安分析师应用全流通情况下恢复IPO以来新股多因素定价模型,求出建行未来上市首日收盘价为16.89元。分析人士比较一致,认为其上市后合理价格应当在8.19.5元之间。

这又给投资者画出了一张诱人的大饼,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期望再从股市中淘到新的一桶金。

 

(四)那么这些资金从哪里来的呢?

这可以从712日结束发行的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蓉胜超微、高金食品四只新股创下了同一时间新股申购资金的新高,高达2万亿元的新股资金的突然涌现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

1、机构:根据证监会2004年颁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以及《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8号》的规定,询价对象包括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六类机构投资者。同时表示,询价对象应以其自营业务或其管理的证券投资产品分别独立参与累计投标询价和股票配售。这些证券投资产品包括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等等。所以,所冻结的资金应该以来自这些机构为主,由此让人不禁想起前段时间一直持续的基金热潮,甚至“做股民还是做基民”已经成为CCTV之类国家媒体连篇累牍的重点内容。7

7月12日那一轮的四只新股发行结构公告显示,机构投资者在2万亿的申购资金中贡献非常明显。4只同时发行的新股,合计吸引了885家(次)机构参与申购,同期冻结网下资金达到4360多亿元,这样的网下冻结规模,相比交通银行发行时的2990亿,中国平安发行时的2500亿,中信银行发行时的2314亿元,增加幅度均超过45%以上。大约是去年中国银行发行时的3倍。

其中,面向公众个人的基金、保险、券商集合理财、信托四大类机构的实力扩张最为明显。其能量已经大大超越QFII、大型财务公司、社保基金等国内外大型机构。以网下冻结资金规模最大的宁波银行为例。参与申购的338家各类机构,合计冻结了2498亿元资金。其中,167家基金合计冻结了近1160亿元,占全部机构资金的46.41%;各类保险机构冻结了526亿元,占21.18%;券商自营和集合理财合计冻结431亿元,占17.34%;信托产品冻结了150亿元,占6.05%。上述4类机构合计冻结资金占比已经超过机构全部资金的九成,已成为机构申购新股的当然主力。同比上升速度看,最快的依次是信托产品、证券集合理财、保险资金和基金。其中,参与新股网下申购的信托品种从10个增加到48个。其规模和数量均呈现罕见的大幅增长。

 

2、个人:

除了机构资金以外,个人资金参与新股的增速也十分惊人。

根据7月12日是4只新股发行结构公告,南京银行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1141357户,冻结资金总额为8643.1085亿元;宁波银行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098865 户,冻结资金总额为5685.6711亿元;蓉胜超微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783321 户,冻结资金总额为834.9186万元;高金食品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442858户,冻结资金总额为6036079.6万元。

4只新股的网上冻结资金总计达到1.58万亿,申购户数达到347万户,相比去年同期类似的发行案,户数增加了50%以上,资金总量则增长150%。剔除机构大规模参与网上发行的影响。个人资金和参与人数的增加幅度依旧达到历史高位。

 

最后提一点,从大的投资阶段而言,今秋新上市的几个公司都被投资人认为是股指期货推出前最后一搏,而这也可以看成是政府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得到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不管是从牛市的大周期来看还是在年度投资热潮来看,虽然年度内已经有五次加息,但都没有看到对股市有大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在笔者《加息因何成为股指上涨的加速器》一文中有比较全面的分析,而且加息对股市资金在心理上有鼓励的作用,“越是不让做的事情越要去做”,越是诱人的事情越会受到限制,反过来说越是受到限制的就会越容易让人感觉是好事。这就是市场的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在笔者看来,加息并没有改变实质性的负利率事实,而且即使加息到正利率,都难以从根本上遏制投资的狂热,从机构投资的角度看,基金的压力水涨船高。

市场风传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似乎是准备越来越完善,而且以国际惯例而言,股指期货推出都会引发大盘暂时的走熊,一旦被投资者掌握住了游戏规则、节奏与脉络,就会从瞻前顾后变得有恃无恐,而中国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也在逐渐掌握中国股市的节奏与脉络;同时股指期货的实施虽然不会导致牛市的完结,但至少会耽误三个月左右的投资“收成”。投资者都在以“抢最后一根稻草”的心态来争夺机会。相信这种心态也会影响到随即在A股上市的神华与中石油。

奉劝一句:有恃无恐者承担的风险是最大的,前途渺茫,小心为妙!

 

贾春宝

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

 

   首创“B 2 M”电子商务模式的芝麻客www.zhimake.comCOO

   龙马(中国)法务传播网 www.lawmarchina.comCEO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chunbao70@hotmail.com

   QQ469063961

   E-mailbekings88@yahoo.com.cn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后记:

本篇原则意义上讲是命题作文。

坦率地说,笔者不做命题作文已经有近二十年了。

——其实笔者所有的文章严格意义上讲均为命题作文——所有的作文都是自己来命题的,而几乎从来不接受来自别人的命题来写作文。这样写来的东西显得更自由一些。

但所有的自由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尽管也经常有朋友们反馈说笔者的文字还不错,但却很少见诸报端;这也让笔者在粘贴的时候更加没有任何顾虑——因为假如由报刊采用,便成了商品,笔者在粘贴的时候也就有了顾虑:既然是人家花钱购买的,即使是出自作者的手,在转载的时候也要有些顾虑的,即使真的粘贴也要等人家的媒体刊出之后,否则就显得太不仗义了。再说,即使人家编辑仅仅对某些文字与句子进行修改与完善,都不完全是笔者自己的作品了,照笔者的性情,是需要把曾经对文章提出修改的编辑朋友的名字列在笔者旁边的,毕竟人家是投入了心血的。

 

此番,《北京商报》的编辑朋友就新的大盘股所冻结的海量资金的问题与笔者探讨,虽然笔者并不认为个人看法就是客观而独特,并给人启发的,但在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出发点是从帮助朋友的角度出发,并以一贯认真的态度看待此事,而那位朋友告知从文章中摘录的内容组合成的文章已经发表出来——改动很大。再看《北京商报》时,只是某些数据被纳入编辑的文章中,既没有看到笔者的名字,更不要说笔者的本篇说明分析性的文字了,那些几乎完全找不到了。

也许是笔者的观点太过个性化,也许是写法尚难以入编辑朋友的法眼,笔者自认为不是很看重名与利之类的东西,这倒让笔者感觉释然了许多,因此,也就坦然在此纳入笔者的个人文集中,展示给所有的朋友们看,也算是敝帚自珍了。

此篇后记仅仅为说明此篇文章的来历,并为对《北京商报》及相关的朋友有任何微词与不满。希望读者朋友们不要误解,并做想当然性地理解与传播。

敝帚自珍的东西,虽然不能为自己换来稿费与知名度,毕竟那些东西对笔者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还是写一些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更洒脱一些。

 

贾春宝

2007年9月24日星期一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