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热点能否生成是行情转强的关键

傅子恒 原创 | 2008-06-13 18:58 | 收藏 | 投票
  央行再度突然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调控新措施,使得年中的A股市场风云突变。10日,两市股指暴跌8%,其后的三个交易日继续惯性下挫,上证综指3000点关口破位未遇任何抵抗并于周末几乎以最低点位收报于2900点之下。恐慌与悲观情绪再度弥漫市场。

  持续突发的利空改变了投资者预期,地震灾难、美国经济信心难振、越来发生“准金融危机”之际再遇央行的政策重手,合力促成了上证指数在5月下跌12%的基础上继续猛跌。就5月行情而言,诚如有论者已有指出,以“5·12”特大地震灾害为强弱分界线,此前的股指在4.24印花税降税缺口上方盘稳,多方伺机展开上攻的态势明朗,只是地震重灾的突发“中止”了向上突破,而央行突然宣布分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的严厉政策所释放的信号以及周边市场冲击,则彻底“终止”了投资者此前有理由怀有的乐观预期。

  单日下跌8%,一周累计13.84%,说中国股市在08年中出现了股灾,相信不会有太多争议。

  大盘的暴跌改变了市场估值结构以及资产配置功能,这也已是不争的事实。首先是市盈率大幅回落,统计显示,截至13日止,两市考虑季报业绩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已跌破20倍,沪深300指数的加权市盈率已回落至18倍左右,上证50已跌破18倍。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或接近2005年股改之前的上证综指1000点左右的水平。

  而与2005年类似,银行股与钢铁股持续回落之后,作为市场的“估值洼地”,个股市盈率普遍已经只剩下十余倍的水平。

  其次是新股“破发”与“破净”,仅就2007年6月以来发行上市的130余只新股而言,粗略统计,“破发”或接近发行价的股票就已达到40余只,比例超过三成,其中包括一批权重股如中国太保、中海集运、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铁建、中煤能源等等,而中国石油、建设银行已是二次“破发”。

  除“破发”之外,市场也开始出现“破净”的个股,按一季报数据,个股如长春经开、深天健、鲁北化工、南京高科等复权股价均已跌破了净资产值。“破发”的出现且阵营扩大,其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已经危害到了股市的再融资功能;而股价“破净”,则打破了证券市场参照净资产值计价作为底线标准的“通例”打破,将使得资产定价参照系统与功能发生紊乱。

  市场的恐慌与非理性已经出现。

  而恐慌与非理性意味着什么?就市场运行而言,股市持续的暴跌造成的结果是,将使得大盘加速寻到市场底部。

  从投资角度来看,已有分析指出,目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市盈率水平的下降大大强化了整体市场尤其是蓝筹股的吸引力。作为领航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经济体,A股目前20倍左右的市盈率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5倍市盈率,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而部分A股股价已经低于H股,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A股估值的理性回归。

  对于新股“破发”现象的出现,如果说部分是因为此前发行价格太高,“破发”是一种“价值回归”的话,则“破净”股的出现则不能不说市场情绪过度悲观与蔓延的体现了。就常态而言,在一个通胀的时代,股价低于净资产应该是蕴藏着极大的投资机会的(当然需结合具体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表现)。

  虽然,市场低于20倍,股价“破发”与“破净”,再融资功能缺失,资产配置功能紊乱,等等等等,并不意味着这些现象一出现就预示股市见底,但估值回归无疑是行情展开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具备,则需要方方面面因素的共同促动。

  “市场底”究竟以什么方式展现?也只能由市场本身给出答案,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但行情能否转强的征兆与信号,却有一个简单与直观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市场能否出现持续的能够恢复投资者信心、凝聚市场人气的热点个股与热点板块。毕竟,热点是市场的灵魂,而信心是虚拟资本的基础。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会计师。目前从事证券研究工作,关注领域为证券投资、宏观经济与公共政策。著有《改革中国:风险、挑战与对策》、《经济能见度:财政政策与收入初次分配》、《证券分析师眼中的财务指标》、《股权分置…
每日关注 更多
傅子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